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記》原文閱讀

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記》原文閱讀

  宋濓 原文

  今年春三月丙辰,西睦州陷。夏四月壬午,江浙行中書左丞楊公,以浦陽與睦州鄰也,命宣慰曾侯自杭率師來鎮其地。師還,邦人德其善馭士卒而弗擾也,思之不置。縣達魯花赤①寫雲石不花君暨婺州路同知趙君,因民之思而相與樹碑於縣庭,謂濂頗從事於文墨,走書來徵記。曰:往歲,大將軍趙野遜臺②,首統軍道浦陽。塗逢農賈及浮屠、黃冠,師不問能不能,以徽纏縶頸,使肩輜重。或血流不止,出即殺以徇。民深患苦,或傳有師至,鹹驚呼曰:“吾屬將焉免夫!”亟奔避山谷。曾侯察知民情之驚疑,間道疾驅至縣,申飭紀律,區分隊伍,各從方部,以奠其居。夜漏既下,乃被鐵衣,持弓矢,從一二騎,周巡近郊,威加氣讋,莫敢少恣。居無何,左丞公自將臨睦州,檄曾侯還杭,以守舊營。晩始受命,雞初號,復就間道馳去。每出率一隊,輒用數騎監之,若魚貫,若雁行,無敢亂越。縣父老相與言曰:“曾將軍其去矣乎?何為來不吾知而去亦不吾知也?”我等聞其言,弗忍違用,以其事累吾子,幸有以詳文雲。濓發書,為之嘆曰:“有是哉!何曾侯之賢於人也?”濓雖不識曾侯,竊聞所至以愛民為務,今來浦陽,會大府有驗畝徵糧之科,為之惻然,亟白部使者罷之。則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馭士卒使弗擾而已也濂因弗敢辭為文其事於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滅也曾侯之功簡在縣民之心者千百載猶一日也。曾侯名華,字華叟,武岡人。精悍而有智謀,通孫、吳、司馬法,損家貲,招兵市馬,為國宣力,前後屢建大勳,今以明威將軍、廣東道宣慰副使,兼江浙行省都鎮撫。

  (節選自百花文藝出版社《宋濂散文集》)

  【注】①達魯花赤,蒙古語,意為“掌印者”。②遜臺:退出台州。

  譯文

  今年春天三月丙辰日,西睦州淪陷。夏天四月壬午日,江浙行省中書左丞楊公,認為浦陽和睦州是鄰邑,命令宣慰使曾侯從杭州率領軍隊來鎮守此地。軍隊回去後,當地人感恩他善於駕馭士兵而沒有騷擾百姓,思念不可停止。縣達魯花赤寫雲石不花君與婺州路同知趙君,順應百姓的思念而一起在縣府庭院立碑,認為我是很用心寫文章的,送信來徵求傳記。信中說:以前,大將軍趙野從台州撤退,帶領軍隊經過浦陽,路上遇到農民、商人、和尚和道士,軍隊不問他們是否扛得動,用繩索拴住脖子,讓他們扛上輜重,有人流血不止,拉出來立即殺了示眾。百姓很擔憂,這時傳聞有軍隊經過,都驚叫著說:“我們這些人還能逃到哪裡去!”立即逃奔,躲避到山谷中。曾侯體察瞭解百姓受到驚嚇疑懼的情況,抄小路快速騎馬到縣裡,反覆告誡紀律,分別安排隊伍,各自跟隨自己的方隊,確定自己的'位置。到夜晚,就披上盔甲,拿著弓箭,帶領一二名隨從,在近郊到處巡視,士兵懾於他的威嚴,沒有人敢放肆。不久,左丞楊公自己帶領士兵來到睦州,發檄文命令曾侯回到杭州,駐守先前的軍營。晚上接到命令,雞剛報曉,又從小路賓士離開。每帶一支隊伍出來,就用數名騎兵監視,隊伍行進有條不紊,沒人敢越位。縣裡的老百姓互相說:“曾將軍離去了嗎?為什麼來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離開時我們也不知道?”我聽說這些話,不忍心不說明這些情況,用這件事麻煩先生您,希望有詳細的文章來為曾侯作傳。我開啟信,因此感嘆說:“真有這樣的事啊!曾侯比起一般人真是太賢能了啊!”我宋濂雖然不認識曾侯,私下裡聽說他每到一地就以愛護百姓作為自己的追求,如今來到浦陽,正趕上官府有核驗田畝徵收糧食的攤派,曾侯心中同情他們,立即稟告戶部使者免除它。那麼他對老百姓的恩惠,又不僅僅是善於駕馭士兵讓他們不去騷擾百姓而已。我宋濂因此不敢推辭,在石頭上刻寫記下這些事,但石頭會碎裂,文字會磨滅,而曾侯刻寫在縣裡百姓心中的功績,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會像第一天那樣鮮明。曾侯名華,字華叟,武岡人,精明強悍有智謀,精通孫子、吳起、司馬穰苴等人的兵法,曾變賣家產,招兵買馬,為國出力,先後屢建奇功,如今憑藉明威將軍、廣東道宣慰副使的身份兼任江浙行省都鎮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