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詩五首·其二原文及賞析

從軍詩五首·其二原文及賞析

  原文:

  從軍詩五首·其二

  王粲〔兩漢〕

  涼風厲秋節,司典告詳刑。

  我君順時發,桓桓東南征。

  泛舟蓋長川,陳卒被隰埛。

  征夫懷親戚,誰能無戀情。

  拊衿倚舟檣,眷眷思鄴城。

  哀彼東山人,喟然感鸛鳴。

  日月不安處,人誰獲恆寧。

  昔人從公旦,一徂輒三齡。

  今我神武師,暫往必速平。

  棄餘親睦恩,輸力竭忠貞。

  懼無一夫用,報我素餐誠。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縈。

  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譯文

  肅殺的秋季涼風已至,就該慎重考慮征伐之事了。我們主公適時去出征,英勇大軍出征討伐孫權。出征的船隊覆蓋江面,陳列計程車兵遍佈郊野。征戰將士思念著親人,誰能沒有眷念的感情。撫摸著衣襟倚靠著桅杆,眷顧不已想著鄴城。讓人同情《東山》主人公,鸛鳥長鳴喚起心中的悲傷。日月執行不止,人處戰亂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寧。古人隨周公征戰,一去就是三年。主公的神勇之師,定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取勝。捨棄與家人的深厚感情,為此次征戰貢獻力量竭盡忠貞。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還抵不上一個平常人,只有誠心報答無功而受祿的恩遇。自己終日感慨,報恩的思緒縈繞於心。建功立業只願做先鋒,哪還顧得上聽鳴金而停止。

  註釋

  厲:整肅。秋節:秋季。厲秋節,到了用兵的季節。據《禮記·月令》載:孟秋之月涼風至,始行殺戮之事。天子於是命令將帥,整頓軍隊,以徵不義。司典:主管刑法之官。詳刑:亦作“祥刑”,指決獄應該審慎,善於用刑。我君:指曹操。順:適應。時:時令。桓(huán)桓:武勇的樣子。東南征:指徵討孫權。泛舟:行船。蓋長川:覆蓋水面。陳卒:排列起來計程車兵。被:覆蓋。隰(xí):低窪的地方。埛(jiōng):同“垌”,遙遠的.郊野。征夫:出征計程車兵。親戚:親人。戀情:依戀之情。拊(fǔ):同“撫”,撫摸。衿:衣襟。檣:船的桅杆。眷眷:依戀不捨的樣子。詩人在《登樓賦》中有“情眷眷而懷歸兮“之句,其“眷眷”之意與此相同。東山:《詩經·豳風》中的一篇,描寫古代征戰的生活和士兵對往事、故鄉、親人的思念。東山人:指《東山》詩的作者。喟(kuì)然:嘆息的樣子。鸛(guàn):鳥名,形狀似鶴。感鸛鳴,鸛之鳴令人感傷。安處:安寧的生活處境,意謂沒有戰事。恆:一作“常”。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徂(cú):往。輒(zhé):就。三齡:三年。神武:英勇威武。神武師,指曹操南征的隊伍。速平:迅速平定。親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輸力:盡力。一夫:一個普通的男人。素餐:白吃飯,意謂不勞而食。夙夜:早晚,即整天。恲(pēng):流露,形於顏色。縈:纏繞。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戰,喻建功心切。金聲:指軍中鳴金收兵的號令。

  賞析

  該詩開頭至“喟然感鸛鳴”為第一段,描寫了出征的時機和出征前的場面。首四句說明大軍出征“順時”“厲秋節”以及出征的目的“東南征”,接下來兩句描寫了出征大軍軍容強盛嚴整。然後筆鋒一轉由景入情,表達了戰士離家鄉赴疆場時的悲壯心情。儘管軍容強盛嚴整,畢竟連年征戰,詩人的厭戰事情油然而生,於是“倚舟檣”“思鄴城”。

  “日月不安處”以下十四句為第二段,為了一舉平定天下而不再徵戎,將士們決心捨命向前“輸力竭忠貞”,讚美了他們竭盡忠貞一往直前的慷慨決心。起句先是自問“日月不安處,人誰獲恆寧”,而後對比典故再自答“今我神武師,暫往必速平”。最後以“輸力竭忠貞”“將秉先登羽”表述建功立業的決心和願望。事實上,作者實踐了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年的正月病逝於徵戰途中。

  全篇由景入情,層層昇華,過渡自然,曲折宛轉,尤為換筆換墨之妙。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於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後歸曹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