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翻譯,賞析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翻譯,賞析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譯文:

  我自己並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作主。

  該離終須要離開,離開這裡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將山花插滿頭,不需要問我歸向何處。

  註釋:

  ①風塵:古代稱妓女為墮落風塵。

  ②前緣:前世的因緣。

  ③東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④“若得兩句”:若能頭插山花,過著山野農夫的自由生活,那時也就不需問我歸向何處。奴,古代婦女對自己的卑稱

  ⑤終須:終究。

  賞析:

  那一年,時任台州的太守唐與正(字仲友),相召嚴蕊前來作陪酒局。眼前是紅紅白白的桃花,千枝萬朵,盛開如海。有蜂兒追,蝶兒舞,燕子簾前輕聲語。

  美人與桃花,相映成趣。

  趁著酒興,唐與正命嚴蕊以身邊的紅白桃花為題,賦詞一首。於是,就有這麼一首關於桃花的《如夢令》。當時,唐仲友還賞了她兩匹縑帛。

  這首小令的大意是:

  假如你說它是梨花,答案當然錯了。倘若你再猜它是杏花,也不對。

  你瞧它那種潔白與粉紅相間的顏色,實在是春風裡的另一番風景和情趣。

  曾經記得,曾經還記得。

  當年有人在武陵源看到此花的時候,被它的嬌豔之美,所深深沉醉過。

  整首詞,像是猜一條謎語。詞是謎面,謎底是桃花。

  詞作簡練傳神,既有脫俗的清新,也有幾分俏皮之感。讀來具體可感,含蓄有味。清人馮金伯的《詞苑萃編》和葉申薌的《本事詞》書中,皆記載了這首詞。

  詞人藉以梨花的白,杏花的紅,故意賣關子不提及“桃花”的花名,卻在結句寫“人在武陵微醉”,讓人很快能想到了陶淵明那篇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記》。

  這時,我們方才頓悟,原來是桃花。

  在南宋,另外一位詞人鄭域,其實也寫過此類風格的一首《昭君怨》: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花開的時候,春天未至。它猶似香雪,一些竹子旁邊,能見到它一支橫斜的疏影。

  各位再猜猜,這又是描寫的啥花呢?

  同樣,全篇構思也很巧妙,不著一“梅”字,卻幾乎都是對梅花真實的寫照。

  作品暗示出了作者本人,雖然目前尚處於倍受冷落的階段,但他仍堅持著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長久的歌妓生涯,使得她早已厭倦。故嚮往男耕女織的世外桃源,正是符合她理想中的生活。

  《宋詞鑑賞辭典》中點評此詞:“絕不同於一般滯於物象的詠物詞,它純然從空際著筆,空靈盪漾,不即不離,寫出紅白桃花之高標逸韻,境界愈推愈高遠,令人玩味無極而神為之一旺。就藝術而言,可以說是詞中之逸品。”

  因這首桃花詞,她本人也被後人稱之為了“桃花仙子”。

  如今,桃花依舊笑春風,而美人已不在。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原文,翻譯,賞析2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作者:嚴蕊

  朝代:清朝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譯文

  我自己並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作主,比喻象自己這類歌妓,俯仰隨人,不能自主,命運總是操在有權者手中。以色藝事人的生活終究不能長久,將來總有一天須離此而去,我若仍舊留下來作營妓簡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將山花插滿頭鬢,過著一般婦女的生活,那就不必問我的歸宿了。

  註釋

  風塵:古代稱妓女為墮落風塵。前緣:前世的因緣。東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賞析:

  南宋淳熙九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臺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臺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後朱熹改官,嶽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這首《卜算子》。嶽霖判令從良,被趙宋宗室納為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