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翻譯及賞析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翻譯及賞析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翻譯及賞析1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古詩簡介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五言律詩。詩的首聯點明題旨,渲染氣氛,奠定此詩荒寂的整體格調。頷、頸兩聯寫景,對仗工整,且富有變化,如頷聯“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如果將“黃葉”“古木”“溪橋”“荒村”在位置上進行調換,恰與頸聯中的“寒花”“幽泉”“寂歷”“斷續”一一對應。另外,此詩在煉字上頗為精審,“黃” “古” “寒”“幽”諸字,既是景物的實際特徵,又體現出作者的心理特徵。

  翻譯/譯文

  譯文

  秋末大地鋪滿濃霜寒露,清晨起來行經幽深山谷。

  片片黃葉覆蓋溪上小橋,荒涼村落只見一片古樹。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澗泉水若斷若續。

  我久已忘卻技巧心計,為何仍然驚動了麋鹿?

  註釋

  1、南谷:在永州郊外。

  2、杪(miǎo)秋:晚秋。杪,樹梢。引申為盡頭,多指年、月或季節的末尾。

  3、幽谷:幽深的山谷。

  4、覆:遮蓋。

  5、唯:只有。

  6、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7、疏:稀疏。

  8、寂歷:孤寂,這裡指花不繁茂。歷,單個。

  9、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10、微:指泉水很小。

  11、機心:機巧之心,奸詐之心。《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 ‘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旦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漚鳥之所以不下,是因為其父有機心。

  12、何事:為何。

  13、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種珍奇動物。

  賞析/鑑賞

  首聯寫詩人在晚秋時節,冒著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裡行間流瀉出一種跋涉之苦。其實,詩人現實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點明季節,但作者卻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筆墨,進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則是強調了詩人所行山谷遠離市井,幽深僻靜。

  接著,具體寫經荒村所見。厚厚的黃葉覆蓋著小溪上的橋面,荒村唯有古樹處處可見,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顯得空曠。山谷深處的泉水聲微流緩,水聲時斷時續,更襯出大地的寂靜。幾句詩,寫盡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給人以衰敗、寥落之感。

  詩人處境險惡,眼前如此蕭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觸動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曾這樣說道:“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他也想驅除胸中的鬱悶。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卻沒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輕鬆,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獨落漠之感。詩最後寫的“機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脫放達之態,實際上卻反映了欲遣愁緒而不能,從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罷了。

  全詩緊扣題目,以標題中的.“荒”字籠蓋全篇,使詩人筆下的畫面,塗上了一層慘淡之色,霜露、幽谷、黃葉、溪橋、古木、寒花和幽泉,無一不在它的籠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又處處不離“杪秋”這個季節,使景物都具有濃厚的時令特色。

  詩人筆下的景色寫得真實、自然,同時又處處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情憬。詩人特有的心境與眼前寥落衰敗的景象相互交融,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貞元二十一年(805),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開始了痛苦的謫居生活。永州位於湖南、廣東交界處,是一個人煙稀少、荒蕪偏僻之地。柳宗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常觸景傷懷,對自己的遭遇,感慨萬千。加之,其所任永州司馬的官職,只不過是一個閒散的職位,因而無施展才華的機會,這便更加重了他的孤獨、憤懣之感,從這首五言古詩中,不難看出作者的這種情緒。由標題可知,詩是寫作者在一個秋日的早晨赴南谷路經荒村的所見,並且以人的行蹤為線索逐步展開。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翻譯及賞析2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譯文

  秋末的大地披著一層濃重霜露,

  我早晨起來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黃的樹葉覆蓋著溪上的小橋,

  荒涼的山村只有參天的老樹。

  寒花開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細小而時斷時續。

  機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卻,

  何以我還能驚動那機敏的麋鹿?

  註釋

  ⑴南谷:地名,在永州鄉下。

  ⑵杪(miǎo):樹木的末梢。孫覿《西山超然亭》:“孤亭坐林杪,俯見飛鳥背。”引申為年月季節的末尾。杪秋:秋末,深秋。

  ⑶幽谷:深谷。《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⑷疏:稀疏。寂歷:寂寞,寂靜。韓偓《曲江曉思》:“雲物陰寂歷,竹木寒青蒼。”孔平仲《深夜》:“寂歷簾櫳深夜明,睡回清夢戍牆鈴。”

  ⑸微:指泉聲細微。

  ⑹機心:機巧的心計。《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又《魏書·公孫表傳》:“不可啟其機心,而導其巧利。”後指深沉權變的心計,柳詩化其意而用之。

  ⑺麋鹿:稀有珍貴動物,鹿屬,形體龐大。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個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故俗稱“四不像”。

  鑑賞

  南谷,在永州鄉下。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為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

  詩人清早起來,踏著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點明時令。杪,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時也說明了是早晨,為“秋曉”二字點題。

  中間四句寫一路所見。詩人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一個“覆”字,說明這裡樹木之多,以致落葉能覆蓋溪橋;而一個“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餘無所見。不僅如此,南谷中連耐寒的山花,也長得疏疏落落;從深山谷裡流出來的泉水,細微而時斷時續,像是快枯竭了似的。詩人觸目所見,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現出荒蕪的景象。四句詩,處處圍繞著一個“荒”字。

  詩人身臨淒涼荒寂之境,觸動內心落寞孤憤之情。這時又見一隻受驚的麋鹿,忽然從身旁賓士而去。他由此聯想起《莊子·天地》篇裡說過的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詩人借用此話,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來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無機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見了我還要驚恐呢?詩人故作曠達之語,其實卻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窮荒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寫靜景:霜露,幽谷,黃葉,溪橋,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寫荒寂之景是映襯詩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驚,不僅把前面的景物帶活了,而且,意味深長,含蓄蘊藉,是傳神妙筆。

  這雖然是一首五言古詩,但中間兩聯對偶工整,如“黃葉”對“荒村”,“溪橋”對“古木”,“寒花”對“幽泉”。這種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詩的影響。古詩中對偶用得好,可以有助於形象的深化,也有助於激化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唐人寫古詩,往往採用律詩句式,也可能與此有關。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唐代]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秋末大地鋪滿濃霜寒露,清晨起來行經幽深山谷。

  片片黃葉覆蓋溪上小橋,荒涼村落只見一片古樹。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澗泉水若斷若續。

  我久已忘卻技巧心計,為何仍然驚動了麋鹿?

  註釋

  南谷:在永州郊外。

  杪(miǎo)秋:晚秋。杪,樹梢。引申為盡頭,多指年、月或季節的末尾。

  幽谷:幽深的山谷。

  覆:遮蓋。

  唯:只有。

  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疏:稀疏。

  寂歷:孤寂,這裡指花不繁茂。歷,單個。

  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微:指泉水很小。

  機心:機巧之心,奸詐之心。《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旦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漚鳥之所以不下,是因為其父有機心。

  何事:為何。

  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種珍奇動物。

  賞析:

  首聯寫詩人在晚秋時節,冒著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裡行間流瀉出一種跋涉之苦。其實,詩人現實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點明季節,但作者卻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筆墨,進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則是強調了詩人所行山谷遠離市井,幽深僻靜。

  接著,具體寫經荒村所見。厚厚的黃葉覆蓋著小界上的橋面,荒村唯有古樹處處可見,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顯得空曠。山谷深處的泉水聲微流緩,水聲時斷時續,更襯出大地的寂靜。幾句詩,寫盡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給人以衰敗、寥落之感。

  詩人處境險惡,眼前如此蕭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觸動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曾這樣說道:“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他也想驅除胸中的鬱悶。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卻沒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輕鬆,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獨落漠之感。詩最後寫的“機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脫放達之態,實際上卻反映了欲遣愁緒而不能,從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罷了。

  全詩緊扣題目,以標題中的“荒”字籠蓋全篇,使詩人筆下的畫面,塗上了一層慘淡之色,霜露、幽谷、黃葉、界橋、古木、寒花和幽泉,無一不在它的籠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又處處不離“杪秋”這個季節,使景物都具有濃厚的時令特色。

  詩人筆下的景色寫得真實、自然,同時又處處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情憬。詩人特有的心境與眼前寥落衰敗的景象相互交融,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