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

  因誇楚太子,便睹廣陵濤。

  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

  維舟至長蘆,目送煙雲高。

  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丘一長謠。

  譯文

  我這次的建康之行,是為送朋友溯江返回歸程。

  他是像當年楚公子玉人誇健廣陵潮水,專程來玉濤聲。

  你像漢代仙尉梅福一樣,是趙家的寶玉,有出息,英風凌駕於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令人難忘的是停船在長蘆。你乘舟到了長蘆,盡目之處,煙雲南闊。

  手把蒲扇,一邊搖扇,一邊喝金陵美酒,食長江蟹鮮,話離別之情。

  當你想起我之時,就登高長歌來抒發思念之情。

  註釋

  趙少府:即趙炎。河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任當塗縣尉,後任六合縣尉。少府,一作“明府”。長蘆:唐時在淮南道揚州之六合縣南二十五里,即今江蘇南京市大廠區長蘆鎮。

  揚都市:南北朝時期人們對六朝都城的並稱。這裡嶽的是“建康”(今南京)。

  舠(dāo):刀形小船。

  仙尉:典出《漢書·梅福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趙家玉:即嶽趙少府。

  四豪:嶽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以收養賓客,招致人才著稱。

  維舟:大繩以系船。

  持袂:握住或捲起衣袖。

  把蟹螯(áo):拿著螃蟹的大鰲。

  嶽:高山。謠:有章之曲稱為“歌”,無章之曲稱為“謠”。

  賞析:

  此詩是作者在長蘆送別當塗縣尉趙炎時所作。據馬鞍山市當塗縣地方誌辦公室編《李白與當塗》一書認為,他們送別的時間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夏秋之交,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那一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唐朝開始由盛極而走向衰敗,社會矛盾不斷出現。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

  因誇楚太子,便觀廣陵濤。

  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

  維舟至長蘆,目送煙雲高。

  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嶽一長謠。

  譯文

  我這次的建康之行,是為送朋友溯江返回歸程。

  他是像當年楚公子聽人誇健廣陵潮水,專程來聽濤聲。

  你像漢代仙尉梅福一樣,是趙家的寶玉,有出息,英風凌駕於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令人難忘的是停船在長蘆。你乘舟到了長蘆,盡目之處,煙雲遼闊。

  手把蒲扇,一邊搖扇,一邊喝金陵美酒,食長江蟹鮮,話離別之情。

  當你想起我之時,就登高長歌來抒發思念之情。

  註釋

  趙少府:即趙炎。河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任當塗縣尉,後任六合縣尉。少府,一作“明府”。長蘆:唐時在淮南道揚州之六合縣南二十五里,即今江蘇南京市大廠區長蘆鎮。

  揚都市:南北朝時期人們對六朝都城的並稱。這裡指的是“建康”(今南京)。

  舠(dāo):刀形小船。

  仙尉:典出《漢書·梅福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趙家玉:即指趙少府。

  四豪: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以收養賓客,招致人才著稱。

  維舟:大繩以系船。

  持袂:握住或捲起衣袖。

  把蟹螯(áo):拿著螃蟹的大鰲。

  嶽:高山。謠:有章之曲稱為“歌”,無章之曲稱為“謠”。

  賞析:

  從詩的題目和詩的首聯可以看出,李白是從南京市內一直將趙炎送到長蘆渡口的。但從地理上看兩地相距還是很遠的,可見李白殷殷之意、依依之情。同時也說明長蘆渡口在當時是溝通長江南北和長江航道上的一個重要的渡口。

  從第二聯開始,李白連用三個典故,隱諱地表達了他欲起沉痾、救危世的想法,以及對趙炎的讚賞。第二聯中“楚太子”、“廣陵濤”,典出《七發》,李白用這個典故來說明現在的`唐朝政治就像楚太子一樣,身纏重病,需要像吳客這樣的人來指出它的病根,喚起統治者的覺悟,才能從根本上挽救。李白曾被讒逼迫離開長安,流放夜郎,他生活上能夠接觸民眾,政治上遭受失敗挫折,精神上倍受痛苦打擊,使他清楚地認識到社會的問題所在,但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現實,讓他非常無奈。楚太子因吳客的敘說幸虧而愈,而眼前的狀況卻沒有誰能改變。李白在平靜的引用中,寄寓了深刻的思考和希望。

  第三聯連用兩個典故“仙尉”、“四豪”表達了對好友的稱讚。“仙尉”典出《漢書·梅福傳》。李白藉此稱讚趙炎在當塗任上的政績。“英風凌四豪”一句是讚揚趙炎風流倜儻、風采英姿和禮賢下士的形象和氣質。賈誼《過秦論》說“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李白說他超過了“四豪”,可見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這裡李白輕鬆地引用了兩個典故,盛讚了友人的才情,同時也隱含了自己懷才不遇,難展宏圖的憤懣。

  第四聯交待了送別的地點和天氣情況。在秋高氣爽的時節,在長江邊的長蘆古鎮,李白將船系在岸邊,看著煙高雲淡的天空,浩淼蕩蕩的長江,面對好友,有說不盡的話語,割不斷的愁思。從短短的詩句中,讀者可以想象李白挽著趙炎的手,抬首翹望天水一色的遠方,心中充滿惆悵的送別場面。

  第五聯“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意猶未盡的李白拉著朋友的衣袖,歡快地來到長蘆街市的酒樓,炎熱的天氣就像他們的感情一樣火熱,他們手把蒲扇,一邊搖扇,一邊喝金陵美酒,食長江蟹鮮,話離別之情。“搖扇”的動作不禁又讓人想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儒雅形象,他們談論的話題除了知己家事之外,肯定還有政治國事。“蟹螯就金液”(李白《月下獨酌》)是李白最喜歡的美事,“酒仙”和朋友一起吃著“蟹螯”美味,賦詩吟唱是美好的“快事”。

  詩的最後一聯集中體現李白對告別友人的殷殷之情和豪放氣質。他們這一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見面,前途順逆難以預料,但思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什麼時候想起了老朋友,就登上高處,向遠方吟歌一首,遙寄幽思。十分深情,十分豪放,十分浪漫,“詩仙”的本色表現無遺。

  從全詩整體上看,李白雖是信筆寫來,但落筆還是錯落有致的。他的描寫由遠及近,從南京寫到長蘆;再由近及遠,從當前寫到未來,一氣呵成,體現了他駕御文字的非凡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