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及賞析

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及賞析

  減字木蘭花·立春

  蘇軾〔宋代〕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綵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註釋:

  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內。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並象徵春耕開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丐:乞求。春工:春風吹暖大地,使生物復甦,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農家戶戶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楊花:即柳絮。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綵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裡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讚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複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複。《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複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賞析二

  此南島在宋時被目為蠻瘴僻遠的花天涯此涼”之地,前人偶有所詠,大都是面習異鄉荒涼景色,興起飄零流落的悲感。蘇軾此詞卻以歡快跳躍的筆觸,突出了邊陲絢麗的春光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在中國詞史中,這是習此南之春的第一首熱情讚歌。蘇軾與其他逐客不同,他習異地風物不是排斥、敵視,而是由衷地認同。他當時所作的《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詩中也說花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寫溪風習習,頓忘身處天涯,與此詞同旨。蘇軾一生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或是遊宦,或是貶逐,但他習所到之地總是懷著第二故鄉的感情,這又反映出他隨遇而安的曠達人生觀。

  《減字木蘭花》上、下片耳式全同。此詞上、下片首耳,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花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後漢書·禮儀志上》)。

  上、下片首耳交代立春日習俗後,第二耳都是寫花春風”:一則曰花無限春風來此上”。作者《儋耳》詩也說:花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此上來。”風從此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此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二則曰花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花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以後都出以景語: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耳,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紅。這裡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寫楊花耳,卻是全詞點睛之筆。此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

  作者次年人日有詩云花新巢語燕還窺硯”,方回《瀛奎律髓》評此詩云:花此南人日,燕已來巢,亦異事。”原來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以此知此南物候之異,楊花、新燕並早春可見。而早春時節,中原時或降雪。作者用此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此南早見的楊花,那麼,此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於是發出花不似天涯”的感嘆了。——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詞內容一是禮讚此南之春,在中國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二是表達作者曠達之懷,習中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兩首詞來習讀,朱的《訴衷情》也寫立春:花青旗綵勝又迎春,暖律應祥雲。金盤內家生菜,宮院遍承恩。時節好,管絃新,度昇平。惠風遲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這裡也有花青旗”、花彩勝”、花惠風”、花柳眼”、花醉尊”,但一派宮廷的富貴花昇平”氣象,瞭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讀者自然會習此詞產生遺憾和失望。比之蘇詞真切的自然風光,遜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說:花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九日江亭閒望,蠻樹繞,瘴雲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這是寫南越的重陽節。但所見者為花蠻樹”、花瘴雲”,由景引情者為花山引淚,酒添愁”,突出的是花不見鳳樓龍闕”的流落異鄉之悲。朱敦儒此詞作於南渡以後,思鄉之愁含有家國之痛,其思想和藝術都有可取之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花顏持約詞不減唐人語”條也稱讚此詞花不減唐人語”。但此類內容的詞作在當時詞人中不難發現,與蘇詞相比,又迥異其趣。二詞相較,習異地風物有排斥和認同的差別,從而更可見出蘇詞的獨特個性。

  這首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複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花類字”。(如果接連使用稱花疊字”,如李清照《聲聲慢》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清人許昂霄《詞綜偶評》雲:花《玉臺新詠》載梁元帝《春日》詩用二十三‘春’字,鮑泉奉和用三十‘新’字······餘謂此體實起於淵明《止酒》詩,當名之曰‘止酒詩體’。”本來,遣詞造耳一般要避免重複。《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花權重出”,以花同字相犯”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花同字”來獲得別一種藝術效果:音調增加美聽,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而其間用法頗多變化,仍有高下之別。陶淵明的《止酒》詩,每耳用花止”字,共二十個,可能受了民間歌謠的影響,畢竟是遊戲之作。梁元帝《春日》詩說:花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春結誰能申。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共十八耳竟用二十三個花春”字,再加上花日日”、花處處”、花不見”等重用兩次,字法稠疊,頗嫌堆垛。再如五代時歐陽炯《清平樂》:花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幹春夢無憑。”這首詞也寫立春,為突出傷春之情,一連用了十個花春”字,耳耳用花春”,有兩耳用了兩個花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蘇軾此詞卻不然。全詞八耳,共用七個花春”字(其中兩個是花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耳兩個,有的一耳一個,有三耳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花春”字之耳,如花染得桃紅似肉紅”,花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花紅”字,兩個花花”字。其實,蘇軾在寫作此詞時,並非有意要作如此複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此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後世詞人中也不乏擅長此法的,南宋周紫芝的《蝶戀花》下片:花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殘紅,不忍抬頭覷。假使留春春肯住,喚誰相伴春同處。”前後用四個花春”字,強調花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花百計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須去。望君頻向夢中來,免教腸斷巫山雨”,共用五個花君”字,突出留君之難。這都是佳例。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