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宋代:康與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譯文: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在秦朝的廢址,漢朝的荒丘上,己經不止一次的看見狐兔群遊了。歷史上的朝代在更迭興亡,長安這座古都也一再易主。往日的繁華變成了一場夢,而今的宋朝不是正在步其後塵,留下千古恨愁嗎!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你看那夕陽的餘輝灑在古原頭上,呈現出一片即將消亡的金黃;塞北的雁群一路哀鳴著開始向南飛去;浩蕩的渭河水,依然向東奔流滔滔不息,滿目都充盈著晚秋的悽清冷寞和肅殺之氣。

  註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阿房:宮名。秦始皇營建。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wèi)水東流。

  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

  賞析:

  這首詞弔古傷今,表現了身處偏安局面,不勝今昔之感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寫起,阿房廢址,漢代荒丘,成了狐兔群遊之所。昔日豪華,已成春夢。撫今追昔,不勝悲愁。

  下片著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黃昏時候,益覺傷感。全詞工麗哀婉,情韻悠長。這是康詞中較為突出的一首。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2

  訴衷情·眉意 宋朝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訴衷情·眉意》譯文

  清晨捲起結著點點薄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都因為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畫得像遠山那麼長。

  回想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讓人更加傷感。準備唱歌的時候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訴衷情·眉意》註釋

  訴衷情: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餘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梅妝,“梅花妝”的省稱。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於南朝宋壽陽公主。

  緣:因為。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遠山:指遠山眉。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liǎn):收斂表情。

  顰(pín):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訴衷情·眉意》鑑賞

  歐陽修的詞,和他的詩文風格是很不後樣的,說不上放蕩,但至少是放得他。所以他的詞中說男女之情,或寫兒女之態的不少,而且寫得很好,說明他其實並不是後個古板的人。題目叫圖眉意”,就是以眉為題。古代女子化妝,畫眉是最重要的步驟之後,畫的花樣也多,所以古人甚至以圖蛾眉”為美麗女子的代稱。《詩經·衛風·碩人》中就以圖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美人。屈原的《離騷》中,也已經有圖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的詩句。後人詩文中就舉不勝舉了。

  此詞抒寫後個女子的離愁別恨,透過描寫女子的生活片段,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別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她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上片敘事,寫畫眉。第後句點明時間,第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畫眉圖;後二句寫女眉人公因內心愁苦哀怨畫出的眉像遠山後樣淡然修長。下片抒情,寫蹙眉。首三句寫女眉人公追憶往事,哀嘆芳年易逝,內心傷感;結尾三句描繪女眉人公無限傷心、寸腸欲斷的情態。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寫人眉目傳神,入木三分。

  上片敘事,寫畫眉。圖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圖呵手試梅妝”,以素描手法勾勒出後幅圖畫:女眉人公於冬日清晨臨鏡別妝,呵氣溫暖著纖細的雙手,精心地在額上勾勒著梅花妝。圖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別妝,表現出日常生活的艱辛。圖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眉人公的嬌怯,也體現出她迫於生計才如此辛苦。圖試梅妝”,則突出她的秀慧俏麗。

  後二句寫她內心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兒圖故畫作遠山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徵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託名漢伶玄《飛燕外傳》就有圖女弟合德入宮,為薄眉,號遠山黛”之句。此二句極有情致。女子畫了後個長眉,這是很正常的。唐明皇《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雲:圖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可見長眉是美的標誌。眉毛畫作圖遠山長”,也是平常的事。唐代張泌《妝樓記》說唐明皇避圖安史之亂”逃到成都後,讓畫工作《十眉圖》,也就是十種眉毛的畫法。明代楊慎《丹鉛續錄·十眉圖》中重新總結了這些眉式的圖譜,計有鴛鴦眉、遠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橫雲眉、倒暈眉共十種。圖遠山眉”就是其中後種。託名劉歆《西京雜記》卷二說圖(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說李師師圖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可見圖遠山眉”是很好看的,據說是後種淡淡的細長眉妝。這裡,從歌女後番對鏡別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圖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悽苦孤獨和對愛情的渴望。詞人高明的地方,是融情入景。把眉畫作圖遠山”,不是因為它好看,而是圖都緣自有離恨”,把畫眉與思人聯絡得十分巧妙。

  下片抒情,寫蹙眉。上片說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過渡到圖思往事,惜流芳,自成傷”了。從舉止、容色中,詞人窺測女子有感傷的情緒,大概她正在思量著難追的往事,惋惜著易逝的芳年,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極其成功地對女眉人公進行了心理刻畫,僅用寥寥數語便便充分表現了她內心的痛楚和感傷。

  結尾三句,以圖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女眉人公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對於自身命運不能自眉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悽苦和悲涼,把後個心有千千結而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女子寫活了。由於她有感傷,觸處皆愁,所以欲歌之際,卻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她誠於中而形於外,人則見其外而知其中,故此情此態,最得知心者憐愛而為之魂銷,因魂銷乃至腸斷。末句圖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

  這首詞由於既有環境的渲染,又有情感的轉折,所以不僅情感真摯,而且耐人尋味。在詞中,作者筆下出現後位嬌柔羞澀的少女,她工愁善感,敏慧多情,這些,都沒有作正面交待,卻從側面點撥,使讀者從她的別妝、歌唇、顰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通覽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專制,充分體現了詞人的悲憫之心。歐陽修善於發現,用心去感受貧苦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詩詞反映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這正是此詞令讀者動情之處。

  《訴衷情·眉意》創作背景

  歐陽修在政治生活中,剛勁正直,見義勇為,他的詩文和部分“雅詞”表現出其性格中的這個側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輕時的生活,則頗風流放任。因而也寫了一些帶“世俗之氣”的豔詞。這首《訴衷情》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認為,這首詞是寫一個歌女的生活。其創作時間未詳。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3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譯文

  江上萬頃波濤一個接一個湧來,戴斗笠披蓑衣的漁翁在江邊垂釣。魚兒正在水中深處,即使是深藏千尺也要釣上來。

  魚兒吞下了魚餌又吐了出來,將信將疑遲遲不肯上鉤。漁翁歸來的時候已是水寒江靜,只見滿目青山明月當空。

  註釋

  訴衷情:詞牌名,唐教坊曲。

  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曾寫有《漁歌子》五首。

  蓑笠(suō lì):指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金鱗(lín):指鱗光閃閃的魚。

  遲:慢。

  賞析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於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於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於釣鉤左右的情態。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遊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裡,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聖的精神境界,藉此表明詞人當時遭貶後的心胸抱負和嚮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徵色彩,用意於形象後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後“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徵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聖的心志襟懷。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詞人因修《神宗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詞人被貶賦閒之時,登高覽勝,目盡青天,感懷今古,不禁嚮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深院。

  人倦。

  春去遠。

  綠陰寒。

  宿酒睡初醒,憑闌干。

  梅子翠團團。

  小鬟。

  試攀薦雕盤。

  愛微酸。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

  無奈長夜漫漫難以入睡,一聲聲的砧聲和著月光穿進簾櫳,讓人愁思百結。

  註釋

  寒砧(zhēn):砧,搗衣石,這裡指搗衣聲。古時將生絲織成的絹用木杵在石上搗軟製成熟絹,以便裁製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稱。這裡指寒夜之中的搗衣聲。唐代杜甫《秋興》中有詩句雲:“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無奈:《嘯餘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作“早是”。

  不寐:《嘯餘譜》、《尊前集》、《南詞新譜》中均作“不寢”。不寐,不能入睡。

  數聲:幾聲,這裡指搗衣的聲音。

  和月:伴隨著月光。

  到:傳到。

  簾櫳(lóng):掛著竹簾的格子窗。櫳:有橫直格的窗子。

  賞析: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搗練子令·深院靜》屬於李煜後期的作品,寫出了詞人因寒夜搗衣之聲而引起的各種離懷愁緒。。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譯文:

  漫漫長夜你撇下我遠走到哪裡?沒有一點音訊。香閣門兒關上,眉兒緊緊皺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麼忍心不把你追尋?怨恨這孤眠獨寢。只有換我的心,變作你的心,你才會知道這相思有多麼深。

  註釋:

  ①訴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錫詞句有“桃花流水漾縱橫”,又名《桃花水》;因顧夐本詞,又名《怨孤衾》。

  ②永夜:長夜。

  ③眉斂:指皺眉愁苦之狀。

  ④爭忍:怎忍。

  ⑤孤衾:喻獨宿。

  賞析: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是情人怨戀相思之詞。此詞運用白描手法,寫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的情態與景物,表現並反襯出她在漫漫長夜中的孤寂與怨恨,既有文人詞的細膩華美,又帶有民歌風味,是寫閨情的別開生面之作。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永夜”,即漫漫長夜;一個“拋”字暗示出女子對自己命運的擔心。起句劈面一問,不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還寫出了她因久盼不歸而產生的焦灼、苦悶、不安和疑慮。下接“絕來音”,表明所愛深夜不歸,並不是不得已的行為,而是故意給她的冷遇,一則寫夜闌人靜、悄無聲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無伴;同時透露出在漫漫長夜、寂寂空閨中她一直在側耳凝神聆聽戶外聲息的不安心情,門外的每一點哪怕是極輕微的聲音都會喚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動和喜悅。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當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頭燃起旋又熄滅以後,她終於明白今宵是無望的了,“香閣掩”三字表明瞭她內心的絕望。一個“掩”字,顯示了她的情感所繫,她並不想把那個無情的人拒於門外,依然為他留著門,悶坐空閨,獨對孤燈,痴痴等待著他。“眉斂”,正是她內心深處壓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將西沉時分,他也沒有給她訊息,或者回來陪伴她。“月將沉”一句不僅點明天將破曉,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沒有給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為怨思所苦而一夜無眠,在輾轉反側之際,往日恩愛廝守、形影相隨的情景盡在眼前,在獨臥孤寢的悽清中更添加了幾分寂寞和冷清。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她的語氣裡有埋怨,有委屈,“爭忍”二字反問,表明她怨中有愛,情絲難解,既有不忍苛貴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細體味,竟似有要對方發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為情感的自然生髮,不是因為情不自禁,而是來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閨門緊閉,室內一目瞭然,並無可尋。“尋”這一動作,正好顯示她已陷於迷離恍惚的精神狀態。等到她頭腦稍為清醒,又得面對令人心碎的現實——孤衾獨處。“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長夜難眠的孤獨,自身情感依依而不獲對應的痛苦,終於直接以一個“怨”字透出。“怨”,是因愛所生的恨,是不敢決裂而去的恨。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情之所鍾,忽發痴語,這是女子發自內心深處的表白和對負心人的懇切呼喚。換心者,移心之謂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顆心移置在對方的心腔裡,以取得對方對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對方已經徹底絕情,任是怎樣他也不會回心轉意了。雖是如此,但詞這樣寫,卻愈見感情激憤而又無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這裡既有對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盡。

  詞寫痴情女子對負心情郎的期待、愛戀與幽怨。心不可換,情痴故欲換之,換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憂。寫閨怨情至於此,形象鮮明生動,無以復加。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6

  上闋寫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唇丹。”“出林杏子”,說明杏子方熟,還沒有熟透,一個“落”字,生動地寫出女子嘗杏的生動、活潑場面;“齒軟怕嘗酸”,既承上句講酸杏的新鮮,又是對女子嬌柔媚好的形容,韓僵《幽窗》詩有云:“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亦是此義。上闋生動地描寫了一副女子暮春嘗杏的人物畫,點睛處全在“小唇丹”三字上。“小唇丹”寫女子的紅唇皓齒,又有“半殘青紫”與之相映。酸杏與美人、青紫與丹紅,不但在色彩上,還在酸澀與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襯。

  下闋依舊由景語帶起。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南窗下陌,飛紅悠悠飄落,雨跡尚殘些斑點。“南陌”就是南邊的小路,不寫東、西、北,單寫南,因為南是溫暖柔潤之象,用此類意象,將詞的氛圍烘托得溫蘊可人;“落花閒”化自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的句子,亦是描摹閒靜而略透悲意的場景;“雨斑斑”是描寫雨跡、斑點眾多的樣子。

  這幾句寫外景的詞句,拉開了全詞的境界,是情感順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與淨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與女子春心同為一構。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還是女子愁情眼中萬物皆如此淒涼。寫景在寫人之後,情景模糊、意蘊豐富。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是最終的抒情之語。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語,此時無聲,悲情卻自現於眉間。顰顰蹙眉,一段傷春情懷,自在其中。寫眉間蹙皺來表現傷春之情,見蘇軾《蝶戀花》詞有“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的句子。

  詞用嘗杏引出美人的丹唇皓齒,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寫嘗杏美人的傷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傷春之情亦在眉間一皺中。詞人勾畫圖景、描摹情態,表現女子的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靈動鮮活。

  創作背景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寫於詞人周邦彥暮年遠宦之時,詞體產生於筵宴。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絡起來,卻是罕見的。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7

  訴衷情·憑觴靜憶去年秋

  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詩成自寫紅葉,和恨寄東流。

  人脈脈,水悠悠。幾多愁。雁書不到,蝶夢無憑,漫倚高樓。

  鑑賞

  此詞描寫孤獨寂寞的相思之苦。開頭兩句,回憶去年秋天與情人在故溪頭、桐樹下相晤話別的情景。話別,是推斷出來的,是根據下文的“恨”字說的,這恨,只能是離愁別恨。把相唔之處稱作“故溪頭”,也很有意思,加上一個“故”字,就把二人對年交往的情義包括進去了。接下來用“紅葉題詩”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閉的宮女,其孤獨寂寞之情狀依稀可見。過片三短句,寫得很概括,但給讀者留出的想象空間卻很開闊。人是“漫倚高樓”,朝下面含情不語地凝望著悠悠的流水,此時此際,心中所憶、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後接上“幾多愁”,也許是巧合,這使讀者聯想到李後主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三個短句的表現力是相當強的。接下來,“雁書不到,蝶夢無憑”,巧妙地天然屬對,把見不到信、做不成夢的情況透過典故表達出來,這一方面可與上片的用典相呼應,避免了失之單調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詞句呈現出豐滿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獨、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後以“漫倚高樓”作結束,交代了全詞所寫的“憑觴靜憶”和倚樓凝望的所在之處,使得主人公的活動有了個落腳點,這也是很必要的。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全詞以倚樓作結,但倚樓的行為並沒有停止,詞讀完了,在讀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樓沉思,並沒有移步離開那兒。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清晨起來,將簾幕捲起,看見滿地清霜。天氣太多,你用熱氣呵著纖手,試著描畫梅花妝。都因離別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雙眉畫成山的式樣,淺淡而又細長。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是令人感傷。想要唱歌卻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卻又愁上眉頭,這真是最令人斷腸的事情。

  註釋

  輕霜:氣候只微寒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

  遠山: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比喻離恨的深長。

  流芳:流逝的年華。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詞抒寫女子的離愁別恨。詞以形傳神,從人物的外貌轉而深入其內心世界,透過描寫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斷,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歌女們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上片即行點題。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圖畫:主人公於冬日凌晨臨鏡梳妝,精心地在額上塗出梅狀五色花朵。“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輕霜,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見她的嬌怯;梅妝,是一種美妝,始於南朝宋壽陽公主;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後二句寫她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畫得像遠山一樣修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徵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以上,讀者從歌女一番對鏡梳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悽苦和對愛情的渴望。下片極其成功進行了心理刻畫,描寫了歌女內心的悽苦和悲涼。首三句寫她追憶往事,哀嘆芳年易逝,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數語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對於自身命運不能自主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痛楚。結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擬歌先斂”、強顏歡笑、寸腸欲斷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歌女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擬歌先斂,欲笑還顰”八個字,透露了這位靠色藝謀生的歌女不得不強顏歡笑的苦悶。自己捲起帶霜的門簾,然後呵手試妝,可見其孤獨困苦。是對賣笑生活的總結,也是對從良後的現實的概括。末句“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此詞寫人眉目傳神,入木三分,將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此情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

  譯文

  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春遊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他招呼她轉過身來,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遊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彷彿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註釋

  ①青梅煮酒:古人於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飲之。鬥:趁。時新:時令酒食。

  ②茵: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

  ③朝雲:相戀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典故。

  賞析:

  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於真宗天禧二年(1018),時晏殊28歲。在春末夏初之時,主人公在東城南陌上喜遇意中人,情人相聚,分外歡欣。但好景不長,女子即如朝雲一般飄去,縱使化作遊絲也牽繫不住,一人如何不失意,因此寫下此詞。

  賞析

  “青梅”二句寫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以閒筆入題。古人春末夏初時,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醒胃。“鬥時新”,猶言“趁時新”。接下來,“東城”二句寫抒情主人公春遊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聯句》:“南陌東城路,春風幾度過。”其後陸游亦有“看花南陌復東遷”之句(《花時遍遊諸家園》)。

  過片三句,描述兩人相遇後的情景,“展香茵,敘情親”寫詞人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其親密無間,殷勤款洽,說明詞人跟他的意中人纏綿深長的情愛。正由於詞人能夠跟這位意中人“敘情親”,所以才動了他的非份之想:“此時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遊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彷彿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朝雲”,喻意中人,亦用典暗示她那“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的身傷。這三句是說詞人這時甘願化身為千尺遊絲,好把那朝雲牽住。可是,這柔弱嫋娜的遊絲,未必真能把那易散的朝雲留住,這十二字中,有著“象外之象”,蘊含了豐富的潛資訊:偶然的相會,短暫的歡娛,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離散;多少悵惘,多少懷思,盡不言之中了。

  這首詞感情深摯,雖寫麗情,但不纖佻,而文筆純淨,有一種幽細、含蓄之美,是一首頗有品格的小令。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

  古詩簡介

  《訴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是宋金時期詞人吳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久別將歸的迫切與喜悅心情。詞的開篇即寫思鄉心切,夜不成眠,於是黎明時分便踏著月光匆匆上路。臨渡時,空中又飄起了細雨,彷彿也打溼了那顆歸家的心。過片寫舟中所見。詞人置身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思緒因為激動而搖盪飄忽,一會兒憶起當年離家的行程,一會兒又設想歸家後的情景。末二句極富生活情趣,其中既有歸家的喜悅,也有久客傷老的悲愴。 此詞填得清美韶秀,意象鮮明,一字一韻,手到拿來皆能表達歸情。

  翻譯/譯文

  在蕭瑟的涼秋深夜,獨自歇宿於鄉村野店,一時難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著半夜起程趕路的遊子。細雨霏霏,秋菊盛開,在催促他快快登上渡船。

  回憶當年,瑩白的水邊鷗鳥,水天相接。再次返回到家鄉,家裡的孩子見了他肯定會不認識了,定會興奮地拽著他的衣襟,笑他頭髮已經花白了。

  註釋

  ⑴訴衷情:詞牌名,晚唐文學家溫庭筠創作此調。原為單調,後演為雙調。黃庭堅、張先、陸游、李清照等詞人均用過此調。

  ⑵茅店:鄉村野店。

  ⑶吟鞭:詩人的馬鞭,多代指行吟的詩人。

  ⑷黃花:指菊花。

  ⑸童稚:兒童。

  ⑹華顛:花白頭髮,指年老。

  創作背景

  據《宋名臣言行續錄》記載,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金朝曾赦免遣歸羈押宋朝官員,吳激日夜念歸,遇赦大喜過望,在歸途中做了此詞,但行至河北,金朝出現反覆,將其截留。就近命其知深州,吳激官三日而卒。

  賞析/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敘寫寒夜行館、春早渡頭的兩個典型處境,明顯點出歸鄉主題。首二句為第一境,寫詞人在歸旅中思潮起伏,睡不成眠。此筆妙在首句點破情懷,後句立即用殘月、詩興加以渲染,韻致頓生。至於第二境之妙,則在乎第三句的黃花、細雨意象為下句催上蘭舟潤色添趣,整個意境遂變得立體化。更加顯得深遠,同時又在不覺間體會出詞人綿密交錯的心情。

  下片”鷗似雪,水如天”寫江面;“憶當年”寫舟上歸人。這三句描繪白鷗飛處,水天一色。詞人在茫茫無盡的白色情調裡思索前事,筆意清逸雋美。最後“到家應是”三句,預想重返故園的情況。幼童、白髮均為典型意象,旨在強烈之對比下,慨嘆人在旅途中流失的歲月,然而老來還鄉,總算一種安慰。

  高度藝術化地詩歌,真美在於似虛還實,似實還虛之間。此詞寫驛館,寫渡頭,寫行舟,寫歸園,無一不如在眼前,身歷其境。但據知,吳激仕金至死,一直沒有離開北地,還鄉更不消說了。詞人滿懷鄉思,只能憑藉樂府抒吐其歸魂,只許隨著筆端越行越遠。曲深如斯,故此詞除境清詞美之外,更具一種韻味悠長之藝術美。

  名家點評

  近現代夏承燾、張璋《金元明清詞選》:久別將歸,雖寒不成眠,很早就起程了。且行且吟,可見興致。水邊鷗鳥,倚門童稚,在在都引起心頭的歡悅。詞筆也松秀自然,可當《歸去來辭》看。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拔荊《詞史》 :用賀知章《回鄉偶書》語意,以樂景補哀。

  原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 :上片寫失眠,寫悽愴,景色寒涼。下片轉以虛擬之筆,顯現溫馨,愈見強化“殘月吟鞭”的悵惘心緒。吳激朗秀中出悽婉的風格於此畢現,運語又如此輕捷自然不著痕跡。

  原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約詞全解》:此詞寫旅途中思念家鄉的急切心情。歸心如箭,遂一夜無暇。啟程時猶有殘月,臨渡時已細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關情,蓋一心已在思量歸家後光景。“童稚”兩句,有“近鄉情更怯”之感。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訴衷情·鶯語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燕交飛,依依。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翻譯

  鶯兒嬌語,花兒飛舞,這春天的白晝已過正午。濛濛細雨滿天飛,女郎獨守空屋。望著床上的金帶枕、宮錦被,傷心地拉上繡著鳳凰的帳帷。

  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兒比翼齊飛,那依依不捨的樣子令人心醉。遠戍遼陽的丈夫書信稀少,只能在夢中看他把家回。

  註釋

  春晝午:謂正當春日中午時分。午,十二時辰之一,十一時至十三時為午時。午時,日正中,因稱日中為午。雨霏微(fēiwēi):細雨瀰漫的樣子。

  金帶枕:以金帶妝飾的枕頭。

  金帶枕:因亦借指所愛之人的遺物。

  宮錦:皇宮中所用錦綢之類,這裡指床上用的被墊均用宮錦所制,言其富麗。

  鳳凰帷:繡有鳳凰的帷帳。

  柳弱:即弱柳,嫩柳。

  蝶交飛:謂蝴蝶上下雙飛,互動嬉戲。

  遼陽:今遼寧省遼河以東,當時是邊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

  夢中歸:夢中見到征夫歸來。

  創作背景

  溫庭筠與幼時的魚幼薇結識並互生情愫,因兩人的年齡差距溫庭筠選擇了逃離。魚幼薇選擇了溫庭筠的朋友李憶,卻因李憶的懦弱被逼出家。被仇恨和慾望填滿的魚幼薇最終走向了刑場。行刑前的那一夜,溫庭筠失眠了。他披衣而起,吹起了《訴衷情》,用笛聲寄託自己的思念。展紙在案,揮毫潑墨,按《訴衷情》的調子填了這一首詞。

  賞析

  此詞多為短句,句間聯絡詞的省略,使整首詞顯得鬆散、堆砌;但仔細分析,詞中採取以景襯情、以樂顯悲的藝術手法,寫美好的春景,華美的環境,柳絲蝴蝶共舞的樂景,反襯美夢難成的悲哀,感人至深。篇末點題,又含不盡之意,耐人尋味。

  首起“鶯語”四個短句,勾勒出鶯啼花搖、細雨霏霏的春日正午景象。黃鶯,每於芳春之時雙飛和鳴,猶五代詞人毛文錫詠物詞“芳春景,暖晴煙,香木見鶯遷。傳枝偎葉語關關……百囀千嬌相喚。”(《喜遷鶯》)的描寫。這裡簡勁地寫出“鶯語”二字,即以關關和嗚的鳥兒起興引發以下男女情思的描寫,與《詩經》中名篇《關雎》之首起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用比興手法相同。“花舞”,謂花枝搖曳,歐陽修《豐樂亭遊春》詩之一可作此句註腳。其詩云:“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這“花舞”的意象,即指花搖、花落,孕含著春將歸去的惜春、傷春的感懷。一“舞”字,更給人以迷亂之感。“雨霏微”三字,又為詞帶來了迷濛霏微的意境,那輕柔飄動的雨絲,隱含著幽細隱微的愁緒,正是“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紗》)。這樣的景物、環境氛圍,都為詞人以下抒寫徵婦之怨,作了很好的鋪墊。

  接下“金帶枕”三個短句,由室外鶯語花舞雨霏微的自然景色,轉至室內床榻陳設的描寫。“金帶枕,宮錦”,極言枕之華美。是說在閨室臥榻上,放著精製的枕頭。這種枕頭是用皇宮中才有的宮錦製成的,還配著金線製作的綬帶。這漂亮的枕頭,原來是心上人留下的,自然會睹物思人。“鳳凰帷”,謂床的周圍,張掛著用繡有鳳凰圖案的絲羅製作的帷帳。此處“鳳凰”作為無生命的裝飾圖案,從表層意思看,是在點染女主人公居室內環境的`富貴華美;從歷代深層意蘊看,與溫詞中常見的“金鷓鴣”、“繡鴛鴦”、“雙鷂辦”等鳥類意象相同,都在託物傳情。聯絡全篇看,這裡借雌雄偶居不離的鴛鴦,正反襯出思婦的獨處、寂寞。因而“金帶枕,宮錦,鳳凰帷”,三短句依次排出,實際暗示的仍是離人意象。

  那麼,女主人公的情思、意緒,到底是什麼呢?且看,“柳弱蝶交飛。依依。”如果說前五句描寫了一個適宜於女主人公晝寢的外部環境,是造成這位女子晝寢晏起的外因,後四句則揭示了其內在原因。這裡,詞人將筆觸集中於庭院中一幕動人的景緻上:在嫩綠柔細的柳絲間,對對蝴蝶,上下翻飛,難捨難離。這“依依”戀戀、互動嬉戲的雙飛“蝶”意象,寓示寄託的正是女主人公渴盼兩情相悅、永不分離的愛情夢想。夢想多麼美好,但是,她的夢想能夠實現嗎?“遼陽音信稀,夢中歸。”此結拍二句,意象突變,點出閨中人的夢想只是夢想而已,難以實現。她的丈夫戍邊遼陽,已很久沒有訊息,她只有在夢中才能看見丈夫歸來。“夢中歸”三字,與“蝶交飛”的意象對比,借美好的意象,襯托孤獨女子的憂愁,使思婦懷人的感情更加沉痛。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訴衷情·春遊原文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鬥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翻譯

  有人在桃樹下試穿絲衣,蝴蝶在殘餘的花間飛舞。芳草被華美的車子輾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風變得薰暖,白天開始長起來,楊柳的枝條柔美細長。一雙燕子在風中飛舞,楊柳絮飄飄揚揚,地上鋪滿了落日的餘暉。

  註釋

  羅裳:織錦的褲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裝。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

  鬥:比試。

  遺香:指羅裳和少女身體散發出的清香。

  玉輪:華貴的遊車。

  半面惱紅妝:即“惱半面紅妝”之倒裝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

  半面:指凋殘。

  紅妝:指花瓣。

  乍:開始。

  嫋:細柔搖曳的形態。

  賞析

  上片“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遊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於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襯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如此,鮮豔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鬥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遊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遊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於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苟安於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苟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惟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於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絡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悽清。這後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

  這首詞描寫春遊所見,情景相生,處處透著詞人盎然的遊興。詞的開始兩句用烘托法。桃下試裳能讓人產生“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的聯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見女子春服豔麗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來輪碾芳草,紅妝半露,也是情態畢現,鮮明如畫。整個上片著筆於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風暖日長,垂楊嫋嫋,雙燕翩翩,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景潤人心,詞人想必也是逸興滿懷。結尾“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駐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及梅堯臣《蘇幕遮》“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所歌詠,在這樣的時刻,文人總不免會透出一絲纖柔的情懷。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訴衷情·送春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

  翻譯

  清晨裡揚鞭打馬歡歡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還沒有全消。夜裡下過小雨,現在已經放晴,燕子雙雙在微風中輕飄。

  山不盡,水無邊,回頭眺望來路真是漫長遙遠。眼看就要與家人團圓,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悵滋味,懷念遠方親人的愁苦情懷,如今都交給飛揚的柳絮一起飛。

  註釋

  一鞭:形容揚鞭催馬。

  困流霞:沉醉於酒中,

  流霞:美酒霽:晴。

  望中賒:回望來路遙遠漫長。賒,遙遠。

  分付:交與。

  鑑賞

  此為詠春詞,抒發了客子即將到家時的喜悅心情。全詞圍繞著“喜”字落筆,輕盈流走,詞意婉麗,為詠春詞的創作開創了新的境界。

  開頭一句點出“喜還家”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聲鞭響,打破了拂曉時的沉寂,啟奏了一支輕快的還鄉曲。詞接著宕開筆墨,描述客子歸程上的情態和周圍的景緻,烘托歡樂的氣氛。“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還家即,把盞痛飲,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馬上猶帶餘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浸潤喜慶的氣氛之中:“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曉方停,策馬而行,天朗氣清,更有那一雙春燕,晨風中上下翻飛,似乎也為他起舞助興。“雙燕”,亦暗示昔日別妻出遊,如同勞燕分飛,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遠。

  過片“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寫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歸程。此處,詞中歡快的旋律略作頓宕,稍超深沉。遊子回一望一路艱難跋涉的迢迢歸程和浩闊風塵,心中充滿了歷盡滄桑的複雜意緒。客子感慨之餘,但見漫天楊花,撲面而來,便信手拈來一句妙語:“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讓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涼滋味,還有家人為我牽腸掛肚、思親念遠的悽苦情懷,統統分付給楊花吧!濛濛楊花,總是報告暮春的訊息,撩起人們傷春的意緒,而今卻成為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負載物。他將邁著鬆快的腳步,去和家人團聚。詞最後以幽默、俏皮將歡情再度揚起,結束了全篇。

  創作背景

  北宋末期,因為詞人即將要回家,於是回頭觀望艱難跋涉的迢迢歸程和浩闊風塵,心中思緒萬千。於是詞人作此詞抒發自己即將到家時的喜悅心情和歷盡滄桑的複雜意緒。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鬥遺香。

  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

  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譯文

  有人在桃樹下試穿絲衣,蝴蝶在殘餘的花間飛舞。芳草被華美的車子輾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風變得薰暖,白天開始長起來,楊柳的枝條柔美細長。一雙燕子在風中飛舞,楊柳絮飄飄揚揚,地上鋪滿了落日的餘暉。

  註釋

  訴衷情: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羅裳:織錦的褲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裝。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鬥:比試。遺香:指羅裳和少女身體散發出的清香。

  玉輪:華貴的遊車。

  半面惱紅妝:即“惱半面紅妝”之倒裝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半面:指凋殘。紅妝:指花瓣。

  乍:開始。

  嫋(niǎo):細柔搖曳的形態。

  賞析:

  這首詞標題為“春遊”,上片寫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遊,下片則寫了所見所感的春天的風物。

  “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遊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於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人面桃花相映紅”,這當然是一種很美的映襯。不僅如此,鮮豔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鬥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遊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遊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於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古代“半面”一詞有曾見過面的意思。《後漢書·應奉傳》載應奉曾見一車匠於門中露半面,後數十年遇之於途中。仍能認出他來。故有“半面之舊”的說法。也有就指半邊臉面,如湯顯祖《牡丹亭》:“沒揣菱花偷人半面。”或者又指古代遮面之具。還有一個“半面妝”的著名典故,《南史·梁元帝徐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苟安於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苟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准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於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絡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悽清。這後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王士禛評此詞“情景相生”(《陳忠裕全集》引)。處處是景語,也處處是情語,客觀景物無不打上感情的烙印,故能深切感人。

訴衷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憶當年奔赴萬里外的邊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醒後不知它在何處?唯有(自己在軍中穿過的)貂皮裘衣,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匈奴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憑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註釋

  選自《放翁詞》。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的愛國詩人。

  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少有大志,嘗曰,大丈夫應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出使西域,被封為定遠侯。

  梁州:僅陝西南部漢中地區。陸游在48歲時在漢中川陝宣撫使署任職,過了一段軍旅生活,積極主張收復長安。

  關河:關塞河防,指山川險要處。

  夢斷:夢醒。

  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裡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據《戰國策·秦策》載,蘇秦遊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這裡比喻多年沒有披掛上陣,甲冑塵封,不能立功邊陲。

  胡:本為古代對北方、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此指金兵。

  鬢先秋:鬢髮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內,是漢唐時的邊疆,這裡代指抗金前線。

  身老滄洲:陸游晚年退隱在故鄉紹興鏡湖邊的三山。滄州,濱水之地,古時隱士所居之處。

  覓:尋找。

  戍:防守。

  暗:形容詞作動詞,變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秋:白。

  空:白白的。

  料:預料。

  賞析:

  作者:佚名

  積貧積弱,日見窘迫的南宋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但這又是一個英雄“過剩”的時代。陸游的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年退居山陰,有志難申。“壯士淒涼閒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歷史的秋意,時代的風雨,英雄的本色,艱難的現實,共同釀成了這一首悲壯沉鬱的《訴衷情》。

  作這首詞時,詞人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雄心無人理解,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無奈“報國欲死無戰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詞作說盡忠憤,迴腸蕩氣。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了往日壯志凌雲,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當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陝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自許封侯在萬里”(《夜遊宮》),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著的追求精神。“萬里”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徵萬里,“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謝池春》),呈現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悲歌擊築,憑高酹酒”(《秋波媚》),“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那豪雄飛縱、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至今歷歷在目,時時入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強烈的願望受到太多的壓抑,積鬱的情感只有在夢裡才能得到宣洩。“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南鄭前線僅半年,陸游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願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將歲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塵堆積之暗淡畫面,心情飽含惆悵。

  上片開頭以“當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夢斷”一轉,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為悲涼,至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鬱。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這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虜未掃;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轉越深:人生自古誰不老?但逆胡尚未滅,功業尚未成,歲月已無多,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無成霜鬢侵”,一股悲涼滲透心頭,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數年,雙鬢再青,又豈能實現“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事業?“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雲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所以說,這憂國之淚只是“空”流,一個“空”字既寫了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了對君臣盡醉的偏安東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最後三句總結一生,反省現實。“天山”代指抗敵前線,“滄洲”指閒居之地,“此生誰料”即“誰料此生”。詞人沒料到,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心”與“身”的矛盾衝突中,他的心神馳於疆場,他的身卻僵臥孤村,他看到了“鐵馬冰河”,但這只是在夢中,他的心靈高高揚起,飛到“天山”,他的身體卻沉重地墜落在“滄洲”。“誰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此時的失望,“早歲那知世事艱”,“而今識盡愁滋味”,理想與現實是如此格格不入,無怪乎詞人要聲聲浩嘆。“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兩句作結,先揚後抑,形成一個大轉折,詞人猶如一心要搏擊長空的蒼鷹,卻被折斷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陸游這首詞,確實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於詞人“身老滄洲”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闌干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