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1

  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雲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衰草。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冰凝淚燭,霜天難曉。

  長記小妝才了,一杯未盡,離懷多少。醉裡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料有牽情處,忍思量、耳邊曾道。甚時躍馬歸來,認得迎門輕笑。

  鑑賞

  此詞為作者遠役懷人之作。詞的上篇純寫境界,描繪作者旅途所歷北國風光,下篇展示回憶,突出離別一幕,著力刻繪伊人形象。

  本詞上片開始幾句,作者將親身經歷的邊地旅途情景,用概括而簡練的字句再現出來。“胡馬”兩句,寫風雪交加,呼嘯的北風聲中,夾雜著胡馬的長嘶,真是“胡馬依北風”,使人意識到這裡已離邊境不遠。抬頭而望,“漢旗”,也即宋朝的大旗,卻正隨著紛飛的雪花翻舞,車馬就風雪之中行進。“彤雲”兩句,寫氣候變化多端。正行進間,風雪逐漸停息,西天晚霞似火,夕陽即將西沉。“一竿殘照”,是形容殘日離地平線很近。藉著夕陽餘暈,只見一片廣闊荒寒的景象,老樹枯枝縱橫,山巒錯雜堆疊;行行重行行,暮色沉沉,唯有近處的平沙衰草,尚可辨認。

  “星斗”以下,寫投宿以後夜間情景。從凝望室外星斗橫斜的夜空,到聽任室內燈芯延燒聚結似花,還有鴨形燻爐不斷散放香霧,燭淚滴凝成冰,都是用來襯托出長夜漫漫,作者沉浸思念之中,整宵難以入睡的相思之情。

  下片用生活化的語言和委婉曲折的筆觸勾勒出那位“寵人”的形象。離情別意,本來是詞中經常出現的內容,而且以直接描寫為多,作者卻另闢蹊徑,以“寵人”的各種表情和動態來反映或曲折地表達不忍分離的心情。

  “長記”三句,寫別離前夕,她淺施粉黛、裝束淡雅,餞別宴上想借酒澆愁,卻是稍飲即醉。“醉裡”三句,寫醉後神情,由秋波頻盼而終於入夢,然而這卻只能增添醒後惜別的煩惱,真可說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了。這裡刻畫因傷離而出現的姿態神情,都是運用白描和口語,顯得宛轉生動,而人物內心活動卻從中曲曲道出。

  結尾四句,是作者繼續回想別時難捨難分的情況,其中最牽惹他的情思,就是她上前附耳小語的神態。這裡不用一般篇末別後思念的寫法,而以對方望歸的迫切心理和重逢之時的喜悅心情作為結束。耳語的內容是問他何時能躍馬歸來,是關心和期待,從而使想見對方迎接時愉悅的笑容,於是作者進一層展開一幅重逢之時的歡樂場面,並以充滿著期待和喜悅的心情總收全篇。

  這首詞寫境悲涼,抒情深摯,語言疏密相間,密處凝鍊生動,疏處形象真切。詞中寫景寫事筆墨甚多,直接言情之處甚少。作者將抒情融入敘寫景事之中,以細膩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讀者。

  譯文

  北方的駿馬迎著烈風嘶叫,大宋的旗幟在雪花裡翻攪,黃昏時天邊又吐出一片紅豔的晚霞,夕陽從一竿高的地平線低低地投射著殘照。蒼老的枯林連線著天空,無數的山巒重疊聳峭,暮色中走遍漫漫平沙處處皆衰草。幽靜的館舍上星斗橫斜,無眠的夜實在難熬。燈芯凝結出殘花,相思徒勞。鴨形的燻爐裡香霧濃郁繚繞,蠟燭淌淚像冰水凝晶,夜色沉沉總難見霜天破曉。

  總記得淡淡梳妝才完了,別宴上杯酒尚未飲盡,已引得離情翻湧如潮。醉裡的秋波顧盼,夢中的幽歡蜜愛,醒來時都是煩惱。算來更有牽惹情懷處,怎忍細思量、她附在耳邊的情話悄悄:“啥時能躍馬歸來,還能認得迎門的輕柔歡笑!”

  註釋

  漢旗:代指宋朝的旗幟。

  彤雲:紅雲,此指風雪前密佈的濃雲。

  香鴨:鴨形香爐。

  老:殘。

  小妝:猶淡妝。

  秋波:形容美人秀目顧盼如秋水澄波。

  《青門飲》,詞調名,始見於時彥、秦觀詞。

  賞析

  《青門飲》,詞牌名,始見於他和秦觀詞。《宋史·時彥列傳》載紿聖間曾出使遼國,此詞當作於出使之時。別本題作“寄寵人”也與詞中情意相符。全詞雖也是遠役懷人之作,但景物悲涼悽愴,抒情深厚,疾緩相間,形象鮮明生動。藝術性是很強的。

  上片寫旅途所見的北國景象和孤館不眠的情狀。開頭胡馬一句,概括古詩意境,“漢旗”暗喻旅人身份與處境,自然引起離懷。殘照、古木、亂山、暮沙、衰草,一片寥廓荒寒的景象,歷歷如畫。繼而寫寒夜通宵難眠的情狀。孤館無伴,是因離別;“星斗橫”已是深夜,失眠太久了;燈花不剪,是因出神相思。全是孤寂的惆悵。時間在推進,蠟燭點完了,燭淚在燭臺上凝結,雖有香爐相伴,畢竟孤獨難熬,可見思念之深已至長夜漫漫了。

  下片由上引出回憶。與伊人依依惜別的情景魂牽夢縈,怎不令人動情。先寫別前淡妝的風姿,舉杯即醉的嫵媚,醉眼朦朧的脈脈含情,酒醒後的煩惱,和對自己耳畔低語,殷勤囑託。特別是藉助想象,企盼那份再見重聚的歡樂,寫得情真意切。看似給人以希望的寬慰,實則聚散對比強烈,而希望又遙無盡期,便更增添了離愁別恨。讀之令人黯然銷魂。

  全詞上片筆壯壯闊,筆力蒼勁;下片則委婉細膩、情意綿綿,剛柔相間,情景兼美。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2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唐代·張泌《寄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別後思念深深,經常夢到你家。院中風景依舊,小廊曲闌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還為離人照著庭院落花。

  註釋

  謝家:泛指閨中女子。晉謝奕之女謝道韞、唐李德裕之妾謝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後人多以“謝家”代閨中女子。

  “小廊”句:指夢中所見景物。回合:迴環、迴繞。闌:欄杆。

  “多情”句:指夢後所見。

  離人:這裡指尋夢人。

  賞析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裡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封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裡待闌,或者在她家裡和她見闌在。曲徑迴廊,本來都是當年舊遊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裡。這裡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裡四在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闌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像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闌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迴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在不知何處去,桃那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裡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別夢依依到謝家”寫詩人與情人夢中重聚,難捨難離;“小廊回合曲闌斜”寫依舊是當年環境,往日歡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寫明月封情;第四句寫落那封恨。寄希望於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兩句寫入夢的原因與夢中所見的景物,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問:那麼,還剩下些什麼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裡,地上的片片落那,反射出慘淡的顏色。那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闌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封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裡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封點埋怨了。“那”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閒書因以為寄

  宋代: 孫道絢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譯文:

  秋天總是讓人感覺寂寞寂寞;秋風蕭瑟,夜雨淅瀝,離群索居,更加感傷無著。離群索居,感傷無著,年老力衰,無可奈何,眼淚兒不斷下落。

  老朋友一去不返,不知何時才能再會;書信一封,忽報西方飛來鶴。西方飛鶴,老朋友現在何處?在那水邊村莊,山邊城郭。

  註釋:

  離索:“離群索居”的略語。即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

  老懷:老來情懷。

  無奈:無可奈何。

  零落:不斷地下落。

  故人:老朋友。

  無期約:沒有一定的約會期。

  尺書:指書信。古人在帛上書寫,通常一尺,故稱。

  山郭:山傍。

  賞析:

  該篇原有小序,“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閒書,因以為寄。”可知這是老友來信,以曲代簡,藉詞述懷的.。這首詞抒發了老來寂寞無奈的情懷,寄寓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

  詞的上闋寫自己處境的落寞。

  起句如爆竹,既爽利又明快,一下子就撥出“秋寂寞”,繼而述“秋風夜雨”的寂寞之境,和“傷離索”的寂寞之情。秋天是撩人愁思的季節,風雨之夜更使人想念遠行之人。風聲、雨聲、落葉聲,聲聲入耳,友情、別情、思念情,情情上心。但自己年已邁,力已衰,消逝的歲月無法挽回,別去的友人無法喚回,無可奈何,只有“淚珠零落”,淚珠和秋雨齊落,思緒共秋風並揚,境況慘,心情苦,寫出了寂寞情懷。

  詞的下闋緊承上闋,揭明寂寞之由,愁苦之源。

  故人去後,杳無音訊,而今“尺書忽寄西飛鶴”,這應該是莫大的安慰,可以消釋鬱結的愁思,除去執著的懷念。可是筆鋒一轉,折入另一境界,故人何在呢,在那“水村山郭”,故人“歸樵陽”,過著隱逸的方外生活,拋撇了世念塵緣,自然也無心再來相會把晤。詞至此,一點寂寞中的安慰也如鶴一樣地飛去了。

  這首詞寫對友人的懷念,既有環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還有書信的引發,都集中體現了一種意象,加之“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頂真的修辭運用,形成密集的節奏,猶如迎風落淚時的啜泣,石下流泉般的湧動,使情意益發慘慼。孫道絢留傳下來的詞不多,《全宋詞》僅收錄八首,多為酬酢之作,其意境雅雋,僅《菩薩蠻·欄干六曲天圍碧》、《如夢令·宮詞》可與之比美,其他均屬常情套語。該詞在孫作中就顯得特別佼俊。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4

  寄人

  朝代:唐代

  作者: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賞析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裡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裡待過,或者在她家裡和她見過面。曲徑迴廊,本來都是當年舊遊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裡。這裡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裡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像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迴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裡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別夢依依到謝家”寫詩人與情人夢中重聚,難捨難離;“小廊回合曲闌斜”寫依舊是當年環境,往日歡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寫明月有情;第四句寫落花有恨。寄希望於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兩句寫入夢的原因與夢中所見的景物,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問:那麼,還剩下些什麼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裡,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裡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譯文

  別後思念深深,經常夢到你家。院中風景依舊,小廊曲闌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還為離人照著庭院落花。

  創作背景

  詩人張泌曾與一女子相愛,後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但在封建禮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能夠了解自己。這也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5

  原文:

  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閒書因以為寄

  [宋代]孫道絢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譯文

  秋天總是讓人感覺寂寞寂寞;秋風蕭瑟,夜雨淅瀝,離群索居,更加感傷無著。離群索居,感傷無著,年老力衰,無可奈何,眼淚兒不斷下落。

  老朋友一去不返,不知何時才能再會;書信一封,忽報西方飛來鶴。西方飛鶴,老朋友現在何處?在那水邊村莊,山邊城郭。

  賞析:

  該篇原有小序,“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閒書,因以為寄。的可知這是老友來信,以曲代簡,藉詞述懷的。這首詞抒發了老來寂寞無奈的情懷,寄寓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

  詞的上闋寫自己處境的落寞。

  起句如爆竹,既爽利又明快,一下子就唿出“秋寂寞的,繼而述“秋風夜雨的的寂寞之境,和“傷離索的的寂寞之情。秋天是撩人愁思的季節,風雨之夜更使人想念遠行之人。風聲、雨聲、落葉聲,聲聲入耳,友情、別情、思念情,情情上心。但自己年已邁,力已衰,消逝的歲月無法挽回,別去的友人無法喚回,無可奈何,只有“淚珠零落的,淚珠和秋雨齊落,思緒共秋風並揚,境況慘,心情苦,寫出了寂寞情懷。

  詞的下闋緊承上闋,揭明寂寞之由,愁苦之源。

  故人去後,杳無音訊,而今“尺書忽寄西飛鶴的,這應該是莫大的安慰,可以消釋鬱結的愁思,除去執著的懷念。可是筆鋒一轉,折入另一境界,故人何在呢,在那“水村山郭的,故人“歸樵陽的,過著隱逸的方外生活,拋撇了世念塵緣,自然也無心再來相會把晤。詞至此,一點寂寞中的安慰也如鶴一樣地飛去了。

  這首詞寫對友人的懷念,既有環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還有書信的引發,都集中體現了一種意象,加之“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的,頂真的修辭運用,形成密集的節奏,猶如迎風落淚時的啜泣,石下流泉般的湧動,使情意益發慘慼。孫道絢留傳下來的詞不多,《全宋詞》僅收錄八首,多為酬酢之作,其意境雅雋,僅《菩薩蠻·欄干六曲天圍碧》、《如夢令·宮詞》可與之比美,其他均屬常情套語。該詞在孫作中就顯得特別佼俊。

《寄人》原文及翻譯賞析6

  原文: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唐代: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譯文: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老朋友昔日隱居在蒙山,已經佩戴了去惡防身的護身符。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老朋友現在居住在秦嶺的子午谷,獨自在背陽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壇,青石密佈,寒風吹個不停。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夜裡杜鵑悲啼,山竹為之慾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鳥自天而下,旗旌似雲翻飛。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

  知道你這次計劃長居此地,瑞草仙樹日子應該還很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高高山崖上垂下來的鐵鎖,讓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處洞天福地,是多麼的逍遙自得。

  註釋: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老朋友。東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東省蒙陰縣南。因在魯東,故又稱東蒙。含景:謂含日月之影。景,同“影”。蒼精龍:東方蒼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子午谷:地名。在陝西長安縣南秦嶺山中。陰崖:背陽的山崖。結: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太古:遠古,上古。玄都:據《十洲記》載,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萬裡,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漠漠:密佈,廣佈之狀。這裡形容青石縱橫堆疊的樣子。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子規:鳥名。即杜鵑。山竹裂:謂子規夜啼聲慘,山竹為之慾裂。雲旗翻:旗旌似雲翻飛。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láng)玕(gān)日應長。

  此計:指隱居。誠:確實,的確。一作“成”。芝草:菌類植物的一種,古人以為瑞草。琅玕:美玉。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鐵鎖高垂不可攀:相傳晉時有戍卒屯於子午谷,入谷之西,澗水窮處,忽見鐵鎖下垂約有百於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頭,終不敢攀。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據《洞天福地》記:終南山太乙峰,在長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內皆福地。蕭爽:高敞超逸。

  賞析:

  這是杜甫寫給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隱道士)的詩,前幾句用典終南山東蒙峰和《抱朴子》、《神仙傳》、《述異記》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壇的景色,讚揚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稱其道行之高,超塵脫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鐵鎖的仙人之居,處於福地逍遙自得。

  全詩自始至終圍繞隱士元逸人居處著筆,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獨在陰崖結茅屋”。巍巍的秦嶺子午谷崖上,孤零零地立著一間用茅草結成的小屋。這就是詩主人翁、隱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點是“孤”與“陋”。離群索居,一茅屋,一簞食,一瓢飲,隱士生活之情態畢露。

  第二部分:玄都壇景。青石松風寒,子規夜啼欲裂竹,王母畫下雲旗翻。這裡離人寰遠了,儘管“青石漠漠常風寒",但離仙境近了;還有徹夜子規啼,感動得山竹都裂了,白晝更有一種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鳥從雲間翻飛而下,通仙界報訊息。相傳蜀帝杜宇禪位隱入西山後,他的靈魂化成杜鵑(子規),而王母更是道徒們崇信的神仙。這是最精彩的鏡頭,有聲有色,動靜結合,景中寓情,恰到好處地折射出隱士悽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懷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長,崖邊鐵鎖高垂。子午谷悽清的境遇,並不改元逸人隱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棲,超然物外。日種芝草琅玕,以為仙家之食;鐵鎖百丈,凡人終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蕭爽,何等自得!隱之旨趣昭然。

  全詩三個鏡頭渾然一體,格調悽清、沉鬱,仍不失詩人的藝術風格。有人說這首詩“寄託了詩人的追慕”,筆者以為,根據全詩及最後四句“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的詩意,詩人對元逸人的通道求仙行為表面上看是歌頌,實質是表示懷疑。高危、清寒、悽孤是實,山竹裂、王母鳥傳遞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虛無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蕭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帶刺的意味,勸他不如早點回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