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老夫採玉歌》賞析

李賀《老夫採玉歌》賞析

  《老夫採玉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寫採玉工人的苦難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賀詩中少見的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

  老夫採玉歌

  李賀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榛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鑑賞:

  中唐時期,許多老百姓離鄉背井,忍飢挨餓,冒著生命危險到藍田山下的藍溪去開採碧玉,不少被溺死在溪中。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引起了詩人們的反映。詩人韋應物的《採玉行》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李賀這首《老夫採玉歌》也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

  李賀這首詩是深刻地反映現實的,但是它和韋應物的《採玉行》不一樣,和白居易和杜甫的作品也不一樣;李賀這首詩之所以千古傳誦是和它的藝術上的獨特性分不開的。譯成現代詩,或可見出其藝術魅力:

  “快採玉,快採玉!要採‘水碧’!”聲聲吆喝接著聲聲催逼。只不過為了給貴婦們雕成步搖,更加放蕩沉溺於美色。我老漢飽受飢寒熬煎,溪中蛟龍啊也被攪得愁慘哀慼。碧藍碧藍的藍溪水啊,變成了一灣一灣的濁水汙泥。夜雨滂沱的山岡上,只好用野生的榛子充飢。杜鵑聲聲滴滴血,正是我老漢悲啼淚淋漓。藍溪溪水滔滔流啊,把多少採玉人吞食。身死溪底的冤魂啊,過了千年怨恨也難平息。在陡峭陡峭的荒山上,柏樹呼嘯風狂雨急。可是老漢我卻要腰繫繩索,吊下深溪搖盪在風中雨裡。不由得老漢心頭生掛念,寒村冷屋小嬌嬰在陣陣飢啼。

  古臺石階上的思子蔓啊,見到你更令人心頭悲悽!

  把它和韋應物的《採玉行》相比較,會領會得更具體些。韋應物的《採玉行》所寫內容上與李賀此詩相近,《採玉行》也寫出了“官府徵白丁”採玉勞工之艱苦:“絕嶺夜無人,深榛雨中宿。”也寫了採玉勞工家中之艱辛:“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但這首詩只如一幅真實的攝影作品,它僅僅是客觀地“介紹”了有這麼一種現實,寫了有這麼一種受苦的人。李賀的《老夫採玉歌》在內容上也大致是如此;之所以李賀詩比韋應物詩感人,不在於“立意高”,而在於藝術描寫上的成功。

  李賀此詩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詩人設身處地,感受勞工的危難,然後以第一人稱來創作,這就使讀者能如身臨其境,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詩裡詩人完全是透過“老夫”的眼來看,透過“老夫”

  之口來說。這裡抒情主人公是“老公”自己,便於詩人把自己的熾熱感情融於抒情主人公的血肉中去,詩人和“老人”融為一體,達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隔”的藝術境界。

  詩一開首是帶著憎惡的感情描摹官府差吏們催榨勞工的聲音。這種催逼的吆喝聲音把讀者帶進了一種令人憤慨的氛圍之中,一方是官吏們催逼,一方是勞動人民被驅逐,這是何等鮮明的對立。第二句進一步指出造成勞動人民被驅趕離鄉背井的悲慘命運之根源。

  採玉勞工們忍飢挨餓,歷盡艱辛萬苦,甚至葬身溪水,原來僅僅是為了滿足貴族奢侈放蕩的生活。這“徒好色”是採玉勞工的憤怒控訴!

  接下去,透過“老夫”之口,渲染了悽慘的環境氣氛:混濁的'溪流,滂沱的夜雨,杜鵑的悲啼;描繪了艱辛的生活和勞動場面:以野榛子充飢,腰繫繩索墜下深溪採玉;刻畫了悲涼哀痛的心理活動:老淚縱橫、思念嬌嬰、怨恨溪水。形象地再現採玉勞工悽楚的遭遇,這既是採玉老夫帶血的控訴,也是詩人怒火的噴發!這就是使得這首詩比韋應物的《採玉行》更感人的原因。它不是純客觀的敘述,而是主客觀感情的合二為一。再者李賀這首詩透過多側面的描寫刻畫,塑造了一個具有立體感的抒情主人公—— 採玉老夫的形象,這更是韋應物《採玉行》在藝術上不能企及的。這一抒情形象可以與白居易的賣炭翁、杜甫的石壕老婦並列在一起,在唐詩的藝術殿堂中閃爍著不朽的光輝!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