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閱讀答案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閱讀答案

  在解答時要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裡,答案只在原文中。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字詞解釋:

  ⑴傷高:登高的感概。懷遠:對遠方徵人的思念。窮:窮盡,了結。

  ⑵千絲:指楊柳的長條。

  ⑶東陌:東邊的道路。此指分別處。濛濛:細雨迷濛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⑷嘶騎:嘶叫的.馬聲。

  ⑸小橈:小槳。橈,這裡引申為船。橈:一作"橋"。雙鴛,一對鴛鴦。常用以比喻夫妻。 北周庾信 《彭城公夫人尒朱氏墓誌銘》:"偃松千古,無寡鶴之悲;文梓百尋,還見雙鴛之集。" 倪璠注引《列異傳》:" 宋康王埋 韓馮夫婦,宿昔文梓生,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聲音感人。" 宋高觀國 《玉樓春》詞:"棹沉雲去情千里,愁壓雙鴛飛不起。"此處暗示愛情圓滿。通,暗示"船通情難通"。

  ⑹梯橫:是說可搬動的梯子已被橫放起來,即撤掉了。畫閣:彩繪華麗的樓閣。 南朝梁庾肩吾《詠舞曲應令》:"歌聲臨畫閣,舞袖出芳林。" 唐王建《宮詞》之九:"少年天子重邊功,親到凌煙畫閣中。"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出畫閣,向書房,離楚岫,赴高唐 。"

  ⑺櫳:窗。

  ⑻解:知道,能。嫁東風:原意是隨東風飄去,即吹落;這裡用其比喻義"嫁"。"不如桃杏"二句:這是張先的名句,當時人稱他為"桃杏嫁東風郎中"。唐代詩人李賀在《南園》詩中寫道:"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出嫁是女子一生大事,而桃杏花嫁給東風時連媒人都沒有,李賀的詩意是十分沉痛的。張先此詞反其意而用之,為桃杏能嫁給東風而慶幸,意在為思念離別的女主人公尚無歸宿而感嘆。

  翻譯:

  在高樓上眺望而傷感,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心上人,這樣的事何時才能結束呢?看來在這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東西能比愛情更為強烈的了!離愁別恨正牽連著千絲萬縷的柳條紛亂不已,更何況東陌之上,垂柳已是飛絮濛濛了呢。我眼前還浮現著你的馬兒嘶鳴著,越跑越遠,一路不斷揚起灰塵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裡尋找你的蹤跡呢?

  池水溶溶,一對鴛鴦在戲水,這水南北可通,時見有小船往來。雕樑畫棟的樓閣上梯子已經撤去,黃昏以後,依然還是獨個兒面對簾櫳,望著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懷著深深的怨恨,我反覆思量,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試題:

  (1)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5分)

  (2)詞的結尾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詞的三至五句描繪了一幅蕭瑟淒涼的暮春圖景:千萬條柳絲隨風亂拂,東街上柳絮飄飛。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春天將要逝去的傷感,被柳絲柳絮勾起的離愁和煩亂,以及對心上人的思念。(圖景2分;情感3分。)

  (2)詞的結尾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桃花杏花擬人化,說它們還懂得嫁給東風。用意在於表達自己的怨悔之情。她覺得桃花杏花在青春快凋謝時還懂得嫁給東風,隨風而去,有所歸宿;而她的情郎遠征,自己只能在形影相弔中消盡青春。言外之意是怨悔未能把握自己婚姻的命運而無所歸宿。(手法及其體現2分;用意1 分,用意解讀3句話各1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