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註釋的生命閱讀試題及答案

不需要註釋的生命閱讀試題及答案

  不需要註釋的生命

  祝勇

  曾經覺得,註釋是那般重要。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朋友在編輯一本美國著名漢學家有關中國文化的專著時,將書後十幾萬字的註釋全部刪去,令我那麼的心疼。我對他說,作者在那些註釋裡面凝結的心血,並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沒有了註釋,這本書將不再完美。

  紅塵素居,碌碌諸事中,有的時候,我們是那麼的需要一些註釋,不論是註釋自己,還是註釋周圍的人,註釋整個世界。孩提時我們總是纏著媽媽問十萬個為什麼,就是在尋求著世界的註釋。

  詩人以“離人心上秋”來註釋“愁”,以“黃雞紫蟹堪攜酒,紅樹青山好放船”來註釋“樂”,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註釋“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為聞”來註釋“痛”,而我們在一個春天芳香的夜晚開始伏案寫下的日記,亦是對自己生命的註釋啊。

  我們已經習慣於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註釋。我們汲取知識,是因為我們需要聰慧的大腦;我們鍛鍊身體,是因為世界等著我們去創造;我們種花蒔草,是因為它們的枝脈可以染綠我們的心靈;我們夜夜做夢,是因為我們瑰麗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當做錯一件事情,我們又總是百般地想給對方一個解釋,透過對自己行為的註釋,來贏得一點點的諒解以及內心的'安寧。可是啊,我親愛的朋友,有的時候,我們是不需要註釋的,不論是我們的思想,還是我們的行為。沉默中,心有靈犀的人自能心領神會,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他仍會茫然不知。

  相傳世尊一日在靈山會上,拈一枝金婆羅花示眾。時眾皆默然,不得其要領,只有迦葉尊者破顏而笑,於是佛祖便將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傳給了迦葉。禪宗《無門關》第六則記載的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麼的令人心動。而且目不識丁的六祖慧能一聽無盡藏比丘尼誦唸《大涅槃經》便知其中妙義的故事,亦是那樣傳神。

  禪宗講求“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需彼此註釋而“心有靈犀一點通”,該是一個多麼動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沒必要詮釋自己;管寧割席與友斷交,亦毋須多言一句。最欽佩古時話本里那些特立獨行、從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煙,夜黑風高,他們或殺身取義,或拔刀助友,絕不多說一句,從來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加上一段長長的註解。待血跡擦乾,寶劍入鞘,是朋友,自會相視一笑。好漢武松本可不上景陽岡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機會逃跑,可他寧肯將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貼上,一步步投孟州而來……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會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說一聲:“好!”

  還有愛情,自古以來就令人“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愛情,更是不需要註解,也沒有註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愛,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註定跟我走。”我讀書時曾結識一位從義大利米蘭來中國留學的小姐,她在義大利學習了四年中國歷史,又到中國研究古典文學,能寫精美的絕句,曾令我驚歎不已。多年以後,我看電視,才知道她嫁給了大學的一位鍋爐工。記者問她為什麼嫁給一位中國的鍋爐工,我就覺得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沒有為什麼,“不要問,不要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言傳是必要的,可意會卻是更高的境界。當我們溫柔相對,讓我們什麼都別說,因為一切的解釋,一切的評說,都有可能使我們之間的那汪意境褪色……

  (選自《讀者》)

  探究練習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再續寫兩句。

  詩人以“離人心上秋”來註釋“愁”,以“黃雞紫蟹堪攜酒,紅樹青山好放船”來註釋“樂”,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註釋“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為聞”來註釋“痛”。

  2.結合文中的語境,說說下列句中黑體詞語的含義。

  ①曾經覺得,註釋是那般重要。

  ②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需彼此註釋而“心有靈犀一點通”,該是一個多麼動人的境界啊!

  3.文章開頭說:“曾經覺得,註釋是那般重要。”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明生命需要註釋的?

  4.文章列舉了迦葉尊者、俞伯牙、管寧、武松等人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麼道理?請簡要概括。

  5.對作者的生命不需註釋的觀點,你怎樣看?請寫一段話,談談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答案:

  1.示例:①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來註釋“恨”。②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來註釋“愁”。2.①解釋說明;②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3.①透過註釋,使人瞭解自己、他人和世界;②詩人用詩句註釋情感;③我們用日記註釋成長;④做錯事時,透過解釋,贏得諒解及內心安寧。4.作者列舉這些人物和事蹟是為了說明人的思想和行動在心有靈犀的時候自能心領神會,是不需要註釋的,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仍會不知。5.略。(本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