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李德林傳》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

《隋書·李德林傳》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

  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也。年數歲,誦左思《蜀都賦》,十餘日便度。高隆之見而嗟嘆,遍告朝士,雲:“若假其年,必為天下偉器。”年十五,誦五經及古今文集,日數千言。俄而該博①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善屬文,辭核而理暢。年十六,遭父艱,自駕靈輿,反葬故里。時正嚴冬,單衰跣足,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

  高祖初受顧命,以德林為丞相府屬,加儀同大將軍。未幾而三方構亂,指授兵略,皆與之參詳。軍書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動逾百數。或機速競發,口授數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鄖公韋孝寬為東道元帥,師次永橋,為沁水泛長,兵未得度。長史李詢上密啟雲:“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並受尉遲迥餉金,軍中慅慅,人情大異。”高祖得詢啟,深以為憂,欲代此三人。德林獨進計雲:“公與諸將,並是國家貴臣,未相伏馭,今以挾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後所遣者,能盡腹心,前所遣人,獨致乖異?又取金之事,虛實難明,即令換易,彼將懼罪,恐其逃逸,便須禁錮。然則鄖公以下,必有驚疑之意。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如愚所見,但遣公一腹心,明於智略,為諸將舊來所信服者,速至軍所,使觀其情偽。縱有異志,必不敢動。”丞相大悟,即令高熲馳驛往軍所,為諸將節度,竟成大功。高祖登阼之日,授內史令。

  高祖謂德林曰:“自古帝王之興,必有異人輔佐。我昨讀《霸朝集》,方知感應之理。昨宵恨夜長,不能早見公面。必令公貴與國始終。”於是追贈其父恆州刺史。未幾,上曰:“我本意欲深榮之。”復贈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諡曰孝,以德林襲焉。

  初,德林稱父為太尉諮議,以取贈官,李元操與陳茂等陰奏之曰:“德林之父終於校書,妄稱諮議。”上甚銜之。因出為湖州刺史。德林拜謝曰:“臣不敢復望內史令,請預散參。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觀盛禮,然後收拙丘園,死且不恨。”上不許,轉懷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課民掘井溉田,空致勞擾,竟無補益,為考司所貶。歲餘,卒官,時年六十一。

  德林美容儀,善談吐,齊天統中,兼中書侍郎,於賓館受國書。陳使江總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靈也。”器量沉深,時人未能測,從官以後,即典機密,性重慎,嘗雲古人不言溫樹②,何足稱也。

  (節選自《(隋書·李德林傳》)

  注:①該博:學問或見識廣博.⑦溫樹:語出((漢書·孔光傳》,是對居官謹慎的讚語。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十餘日便摩 度:背誦

  B.善屬文,辭核而理暢 核:妥帖

  C.並受尉遲遇餉僉 餉:糧餉

  D.從官以後,即典機密 典:掌管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

  A.恐基逃逸,便須禁錮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B.若假其年,必為天下偉器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 臣死罩不避,卮酒安足辭

  D.德林稱父為太尉諮議,以取贈官 豈略一璧之故欺秦耶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李德林聰穎博學。很小就能誦讀左思《蜀都賦》,十五歲時,博覽群書,每天誦讀幾千字的五經和古今文集類文章,連陰陽、讖緯、物候等內容都涉獵和精通。

  B.六歲時,父親去世,隆冬天氣,他光著腳穿著單層孝衣,親自駕著靈車返回故鄉安葬。但也因為有意抬高父親的官銜,引起隋高祖的惱怒。

  C.李德林才識過人。平叛期間,每天處理數百件的軍情報告和緊急文書;緊要關頭,及時勸阻並使高祖打消臨陣撤換大將的念頭.最後穩定了軍心,贏得了勝利。

  D.李德林深受倚重。高祖平叛的所有部署都與他詳細研究,認為他是輔佐國朝難得的奇才,表示要讓他的富貴與國朝相始終,並讓他一直擔任內史令這樣的顯職。

  7.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師次永橋,為沁水泛長,兵未得度。

  ②在州逢亢旱,課民掘井溉田。

  ③陳使江總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靈也。”

  參考答案:

  4.C(餉:饋贈)

  5.B(A第一個“其”,代詞,第三人稱,作小主語,第二個“其”,代詞,作定語,可譯為“他們”; B項,兩個“若”都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C項,第一個“且”為連詞,表示語意更進一步,可譯為“況且”“再說”,第二個“且”為讓步連詞,可譯為“尚且”;D項,第一個“以”為目的連詞,“以便”,第二個“以”,介詞,表示原因,“因為”“由於”。)

  6.D “並一直讓他擔任內史令這樣的顯職”錯,他後來被外放為懷州刺史,並死在任上。

  7.①軍隊駐紮在永橋,因為沁水氾濫,軍隊不能渡過河。(“次”“為”、句意各1分。)

  ②在懷州(刺史任上)遭遇特大旱災,(於是)徵集百姓挖井灌溉農田。(“亢”、“課”和句意各1分)

  ③陳國使者江總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說:“這位就是河朔地區的傑出人才啊。”(“目”、“英靈”、判斷句和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幾歲的時候,誦讀左思的《蜀都賦》,十幾天就能背誦下來。高隆之見了感嘆,告訴滿朝人士說:“如果上天給他足夠的年命,他一定會成為天下的大人物。”十五歲時,背誦五經和古今文集,每天數千字。很快就讀遍並精通古籍,陰陽、讖緯、物候等無不涉獵精通。他善於作文章,文章用詞妥帖而情理暢達。十六歲時,父親亡故,他親自駕著靈柩車,返回故鄉安葬,那時正是嚴冬,他穿著單層的孝衣,光著腳,地方人士因此都敬仰愛慕他。

  高祖(隋文帝)初受顧命,任李德林為丞相府屬,加授儀同大將軍。不久有三處發生叛亂,指揮軍事部署,高祖都與李德林詳細研究。軍事報告和緊急文書,從早到晚不停地送達,一天之內動輒有數百件,李德林當機立斷,迅速處置,同時向幾個人髮指示,各種指令文書,不需要修改就寫成。鄖國公韋孝寬任東道元帥,軍隊駐紮在永橋,因為沁水泛漲,軍隊渡不過去。長史李詢秘密上書丞相說:“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都接受了尉遲迥饋贈的金銀,軍中騷動不安,人心很不穩定。”高祖深覺憂慮,想(派人去)替換這三個人。惟獨李德林(不贊成),獻計說:“您和諸位大將,都是國家尊貴的大臣,不能互相賓服,現在他們又握有重要兵權,才會這樣的。(您)怎麼能知道後來派去的將軍,能夠全部是心腹,前面所派的大將,偏偏離心離德?而且接受金銀這種事,難以辨明真假,就算是撤換他們,他們懼怕獲罪,為了防備他們逃跑,就必須監禁。這樣,鄖公以下的人員,一定會產生驚疑之心。再說,大敵當前撤換大將,古來就有教訓,這就是樂毅離開燕國,趙括葬送趙國的起因。依我的意思,只要派您的'一個心腹,精通謀略,被諸將一直信服的,立即到軍中去,讓他考察軍中的實情。(諸將)即使有異心,也一定不敢行動。”高祖恍然大悟,立即命高熲乘驛車趕到軍中,任諸將的總指揮,終於建成大功。高祖登基這一天,李德林被任命為內史令。

  高祖對李德林說:“自古帝王興盛,一定有奇異人物的輔佐。我昨天讀《霸朝集》,終於明白了感應的道理。昨天為黒夜太長不能早些見到你而感到遺憾。我一定要讓你的富貴與國朝相始終。”於是追贈他的父親為恆州刺史,不久,皇帝說:“我本來的意願是想讓你更加榮耀。”又追贈(他的父親)為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諡號為孝。由李德林繼承爵位。

  早先,李德林稱自己的父親是太尉諮議以便取得朝廷的封官,李元操等人秘密上奏說:“李德林的父親官職終於校書,胡說是諮議。”皇帝十分惱怒。便外放為湖州刺史。李德林拜謝道:“我不敢再指望任內史令,但請求給以散官參議。等到陛下登泰山封禪的大禮告成,我得以參觀盛典,然後把自己愚笨的身體收回到田園山嶺中去。死了也就沒有遺憾了。”皇帝不準奏,把他改派為懷州刺史。(李德林)在州刺史任上遭遇了大旱,就徵集百姓挖井澆田,(但是)徒然地勞擾民力,最終沒有獲得任何效益,被上級考察部門貶黜。一年多,死在刺史任上。時年六十一歲。

  李德林儀表堂堂,善於言談。齊天統年間,曾任中書侍郞,在國賓館接受國書,陳國的使者江總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說:“這位就是河朔地區的傑出人才啊。”他的器量深沉,當時的人不能預測。做官以後,就執掌國家機密,性情穩重謹慎,曾說古人不言溫樹,有什麼值得讚揚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