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報任安書》李延壽《北史》閱讀答案及譯文

司馬遷《報任安書》李延壽《北史》閱讀答案及譯文

  (一)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節選自司馬遷《報任安書》)

  (二)延壽與敬播俱在中書侍郎顏師古、給事中孔穎達下刪削。既家有舊本,思欲追終先志,其齊、梁、陳五代舊事所未見。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至五年,以內憂去職。服闕,從官蜀中,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所闕,未得及終。十五年,任東宮典膳丞日,右庶子、彭陽公令狐德棻又啟延壽修《晉書》,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書右僕射褚遂良時以諫議大夫奉敕修《隋書》十志,復奉敕召延壽撰,因此遍得披尋。時五代史既未出,延壽不敢使人抄錄,家素貧罄,又不辦僱人書寫。至於魏、齊、周、隋、宋、齊、梁、陳正史,並手自寫,依司馬遷體,以次連綴之。又從此八代正史外,更勘雜史於正史所無者一千餘卷,皆以編入。其煩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始宋,凡八代,為《南史》《北史》二書,合一百八十卷。其《南史》先寫訖以呈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讀乖失者亦為改正許令奏聞。乃上表,表曰:

  臣輕生多幸,從貞觀以來,屢忝史局,不揆愚固,私為修撰,總編為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謂之《北史》,以擬司馬遷《史記》。臣既夙懷慕尚,又備得尋聞,私為抄錄一十六年。凡所獵略,千有餘卷,連綴改定,止資一手,故淹時序,迄今方就。唯鳩聚遺逸,以廣異聞,雖則疏野,遠慚先哲,而披求所得,竊謂詳盡。既撰自私門,又未經聞奏,亦不敢流傳。謹言。

  (節選自李延壽《北史》,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稽:考察

  B.以內憂去職憂:父母的喪事

  C.因此遍得披尋 披:翻閱

  D.臣既夙懷慕尚 夙:夙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比去,以手闔門

  B.因於編輯之暇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C.其煩冗者,即削去之天之蒼蒼,其正色耶

  D.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雖則疏野,遠慚先哲

  1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南史》先寫/訖以呈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讀/乖失者亦為改正/許令奏聞。

  B.其《南史》先寫訖/以呈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讀/乖失者亦為改正/許令奏聞。

  C.其《南史》先寫/訖以呈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讀乖失者/亦為改正/許令奏聞。

  D.其《南史》先寫訖/以呈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讀乖失者/亦為改正/許令奏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蒐集了天下散失的傳聞;《北史》作者藉助家中的舊本,繼承先人的願望,蒐集遺書逸事,增加了不同的見聞。

  B.李延壽從創作的緣由、分類、篇數等幾個方面做了概括介紹,並模擬《史記》的`體例,把《北史》分為本紀和列傳。

  C.自貞觀年間起,李延壽多次參加朝廷組織的修史工作,利用這一便利,經過十六年的努力,終於編撰完成《北史》。

  D. 司馬遷遭受腐刑,隱忍發憤,期待著作流傳於世;李延壽自認為比司馬遷幸運, 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編撰史書,編撰也較詳盡。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5分)

  (2)凡所獵略,千有餘卷,連綴改定,止資一手,故淹時序,迄今方就。(5分)

  參考答案

  9.D (夙:向來)

  10. A (A都是介詞,用;B副詞,於是,就/介詞,憑藉;C代詞,那些/副詞,或許;D連詞,即使/連詞,雖然)

  11. B

  12. D(“自認為比司馬遷幸運”不恰當,原文無此資訊)

  13.(1)草創未完,恰逢這場災禍,我痛惜全書沒有完成,因此受極殘酷的刑罰而沒有惱怒的臉色。(5分,“未就”“會”“是以”“慍色”各1分,句意1分)

  (2)(我)所涉獵的書,總共有一千多卷,連線修改完成,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所以拖得時間很長,到現在才完成。(5分,“所”字短語、“止資”“淹”“方”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李延壽與敬播都在中書侍郎顏師古、給事中孔穎達手下編輯修訂史書。因為家中已有(南北史的)舊稿,想繼承、實現先人的願望,(補出)齊、梁、陳五代部分所未寫的舊事,於是在編輯工作之餘,晝夜抄錄這些材料。到貞觀五年,因家中有喪事而離職。服喪期滿後,到蜀地做官,把所得材料進行編輯。但所缺材料尚多,沒有能夠完成。貞觀十五年,任東宮典膳丞的時候,右庶子、彭陽公令狐德棻又啟用李延壽編撰《晉書》,因此再次得以勘校研究有關宋、齊、魏三代還沒有得到的材料。貞觀十七年,尚書右僕射褚遂良當時憑藉諫議大夫的身份奉皇上命令修《隋書》的十志,又奉皇上命令召李延壽參加撰錄,李延壽因此得到了廣泛閱讀尋找(的機會)。當時五代史還沒有公開發行,李延壽不敢使人抄錄,家中素來貧窮,又沒有能力僱人書寫。魏、齊、周、隋、宋、齊、梁、陳諸正史,都是李延壽自己抄寫,並按照司馬遷的體例,按照次序(把他們)連綴起來的。又在這八部正史之外,參考了一千餘卷正史中沒有記載的雜史,把它們都編入書中。對它們繁冗的地方,就刪削掉。南北史從開始到修成,共用了十六年。從劉宋開始,共八代,分為《南史》《北史》二書,合計一百八十卷。其中《南史》先寫完,呈送給監國史、國子祭酒令狐德棻,承蒙他從頭到尾讀完,並將其中的錯誤做了改正,才允許我上奏皇上。於是我就向皇上奏表,表文說:

  臣下我的生命雖然輕賤但多有幸運,自貞觀以來,屢次忝入史局,不度量自己的愚蠢鄙陋,私自修撰了前代史,總編為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叫做《北史》,來模擬司馬遷的《史記》。臣下我向來就一直追慕古事,又完全得到了研尋聞見的條件,便私下抄錄了十六年。(我)所涉獵的書,總共有一千多卷,連線修改完成,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所以拖得時間很長,到現在才完成。我只是蒐集遺書逸事,用來增加不同的見聞,雖然此書粗疏樸野,大慚於先哲,但在搜尋材料方面也有所得,我私下認為還是詳盡的。這史書既然是私人修撰的,又沒有上奏過皇上,也不敢流傳。臣就恭敬地說以上的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