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閱讀理解答案

牡蠣閱讀理解答案

  《牡蠣》清楚的體現了契訶夫小說的特點:篇幅不長,情節平淡樸素,以細節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狀況。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牡蠣閱讀理解答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俄國]契訶夫

  (1)我跟父親站在一條人煙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種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來我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2)我知道,這是因為飢餓。

  (3)父親挨著我站住。他在五個月前來莫斯科謀求文書的職位,一直在奔走,託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決心到街上來乞求施捨。

  (4)前面是一所樓房,招牌上寫著“飯館”兩個字。我的頭無力地往後仰,朝一邊歪著,不由自主地看著樓上,看著飯館燈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細看,認出那是牆上一張招貼。它的白顏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認出上面那些字來。

  (5)“牡蠣……”我終於認出了。

  (6)奇怪的詞!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個月,可是一次也沒聽過。

  (7)“爸爸,什麼叫牡蠣?”我費力地把臉扭向父親,用沙啞的嗓音問。

  (8)父親沒聽見。他在注視人群的活動,用眼睛跟蹤每一個行人……我看出他想對行人說什麼,然而那就要命的話卻像沉重的砝碼似的掛在他唱頭的嘴唇上,無論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經向一個行人邁出了一步,(A碰碰 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個人回過頭來,他卻說聲“對不起”,慌亂地倒退回來了。

  (9)“爸爸,什麼叫牡蠣?”我又問。

  (10)“這是一種動物……生在海里……這種東西是要活著吃下肚……”父親說,“它們有殼,像烏龜一樣,不過是由兩片殼包住的。”

  (11)“真噁心,”我小聲說,“真噁心!”

  (12)原來牡蠣是這麼個東西!我就想象一種類似青蛙的動物,藏在兩片貝殼裡,睜著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擺動它那難看的下鄂,伸出幾隻螯,皮膚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來。廚娘厭惡地皺起眉頭,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廳去。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連它的眼睛、牙齒、爪子一股腦兒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極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皺起眉頭,然而……然而我為什麼咀嚼起來了?那個動物可惡,嚇人,可我還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嚥,生怕嚐出它的味道,聞出它的氣味。我剛吃完一個,卻已經看見第二個,第三個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這些也都吃了……最後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張招貼……凡是我見到的東西,統統吃下肚去,因為我覺得,只有不斷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蠣嚇人地瞪起眼睛,樣子可憎,我一想到它們就發抖,可我還是要吃!吃!

  (14)“給我牡蠣!給我牡蠣!”這呼聲從我胸膛裡冒出來,我向前伸出兩隻手。

  (15)“幫幫忙吧,諸位先生!”這時我聽見父親悶聲悶氣地說,“真羞於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16)“給我牡蠣!”我叫道,揪住父親的後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蠣?這麼小的孩子!”我聽見身旁有笑聲。

  (18)有兩個先生站在我們面前,帶著高禮帽,笑呵呵地瞧著我。

  (19)“這倒有趣,你怎麼個吃法呢?”

  (20)一隻有勁的手把我拖到燈光明亮的飯館裡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團團圍住,帶著好奇心和笑聲瞅著我。我挨著桌子坐下,吃一種粘糊糊的東西,有醃過的味道,冒出黴氣。我狼吞虎嚥地吃著,沒咀嚼,沒看它,也沒問一聲是什麼。我覺得我一睜眼,就會看見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21)我忽然嚼到一種硬東西,聽到碎裂的響聲。

  (22)“哈哈!他連殼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這難道也能吃嗎?”

  (23)這以後我渴得厲害,我躺在床上,卻睡不著覺,因為胃痛。我覺得滾燙的嘴裡有一股怪味。父親從這個牆角走到那個牆角,用手比劃著。

  (24)“我好像著涼了,”他喃喃的說,“也許是因為今天我沒……那個……沒吃東西,我。說真的,有點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見那些先生買牡蠣付出十盧布,那我為什麼不向他們要幾個錢呢?他們多半肯給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夢見一隻有螯的青蛙藏在貝殼裡,轉動眼珠。中午我渴得醒過來,睜開眼睛找我的父親:他仍舊走來走去,打手勢……

  【初讀感知】

  1.下列表述與《牡蠣》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跟父親站在街上時,“我”正挨著餓。

  B.“我”認出招貼上“牡蠣”這個詞,但不知道什麼叫牡蠣。

  C.在“我”的強烈要求“給我牡蠣”時,父親終於開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飯館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蠣。

  2.閱讀《讀契訶夫》,簡要概括醫生這一職業對契訶夫文學創作有哪些影響。(4分)

  【細讀品析】

  3.閱讀《牡蠣》第(8)段,根據語境為空缺處選擇恰當的詞語,並說明理由。(4分)

  4.《牡蠣》第(12)段中,作者為什麼把“我”想象寫得如此豐富細膩?聯絡上下文說說其作用。(5分)

  【聯讀發現】

  5.結合《讀契訶夫》第(2)段,探究《牡蠣》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團團圍住,帶著好奇心和笑聲瞅著我”這一場面描寫的用意。(5分)

  6.結合《牡蠣》一文,談談你對《讀契訶夫》最後一段劃線句的理解。(8分)

  答案:

  1. (3 分)D

  2. (4分)醫生這一職業使他的文學創作幾乎都是揭露性與批判性的。契訶夫將醫生耐心的職業習慣流注到了文學對存在的觀察與描寫上。醫生職業造就了他冷竣的敘事態度。

  3. (4分)A.理由示例:“父親”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決心來街上乞求施捨,可見他心理上是羞於求人的,所以他的動作是遲疑、輕微的。因此我選A項。

  4.(5分)作者把“我”的想象寫得如此豐富細膩,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蠣十分噁心;但“我”還是要把它吃下去,從而突出“我”極度飢餓;也說明“我”對牡蠣一無所知,為下文“我”吃牡蠣的情節作鋪墊。

  5. (5分)這一場面寫出了人們毫無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會這個“病者”的冷漠無情;引發讀者對療治這個社會的關注。

  6. (8分)【說明】《讀契訶夫》最後一段畫線句有三個要素:敘述和抒情的剋制,字裡行間的血和淚痕,小說的悲憫情懷。能夠從《牡蠣》一文中發現與這三個要素相符的內容,按照它們內在的邏輯關聯形成整體理解,合理即可。

  能夠從小說中發現與這三個要素相符的內容,按照它們內在的邏輯關聯形成整體理解。

  示例:《牡蠣》中寫到“父親”在孩子睡覺之前和醒來之後一直走來走去,打手勢,讓我覺得生活的艱辛使他焦慮迷茫甚至即將崩潰。但是作者沒有把“父親”的生活和心理狀態直接寫出來,給我們留下想象和體驗的空間。這樣讓我更能體會到苦難對於“父親”身心的摧殘,從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對人物的悲憫情懷,也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