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哲理故事

選擇的哲理故事

選擇的哲理故事1

  一位教師對孩子說:“我給大家講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好嗎?”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

  只有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說:“我想聽哪吒鬧海的故事。”

  老師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

  第二次問,孩子仍想聽別的故事,老師大怒,厲聲斥責,並且命令他站起來,又叫他再好好想想。

  到了第三次詢問,孩子無言。他知道自己沒有也不被允許有另外的選擇。

  於是老師欣慰地說:“好,沒有不同意見。我們開始講故事——”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小酒館。

  這家酒館只有一種酒,叫做“玉鉤藤”。但每次客人要酒,老闆都要問:“你要什麼酒?”

  綠豆燒、糯米釀、竹葉青,客人的意願三番五次遭拒,客人終於明白了原委,於是嘆道:“那就玉鉤藤吧。”

  老闆立刻滿足了顧客選擇的權利。

  兩個故事,事涉荒誕。

  有備選而叫人家選,這是尊重;沒有備選而叫人家選,這叫侮辱。

選擇的哲理故事2

  丘吉爾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傑出人物。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直逼英國時,他臨危受命,肩負起戰時首相和三軍最高統帥的重任。他憑著智慧和勇氣,不但打敗了敵人,也征服了自己。他也是世界政治明星中少有的壽星,在人間天堂裡漫遊了九十多個春秋。

  一次丘吉爾訪美被安排在白宮的林肯臥室下榻,只有最高貴的客人才有資格享受這種榮譽和禮遇。然而,林肯臥室除了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外,仍舊保持著十九世紀中葉林肯當政時的簡樸風格,床鋪也很普通,這種環境讓丘吉爾無法安睡。當晚,他就自行搬進了皇后臥室。

  丘吉爾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甚至達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他對洗澡也有特殊的要求,浴缸裡必須放上三分之二的水,水溫必須控制在三十七度左右。他在浴缸裡像海豚一樣翻身。晨浴一結束,僕人馬上將果醬和一杯優質的蘇格蘭威士忌放到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好讓他躺在床上,一邊閱讀,一邊盡情地飲用。晚上七點鐘,丘吉爾洗一天中的第二次澡,稍作休息就享用豐盛的晚餐。

  丘吉爾一生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著作豐富,愛好消遣,喜歡享受生活的甘美。他漫長坎坷的一生,是按自己的方式快樂生活的一生。

  按自己的方式選擇生活,是對你的生活負責,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

選擇的哲理故事3

  一次,我慕名去拜訪一位公司主管。在他的辦公室,看到兩幅漫畫:一幅滿臉都是笑,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向上,彎彎的,象月芽,從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寶都接住了,一個也沒掉在地上。另一幅則滿臉都是氣,眉毛、眼睛、鼻子、嘴都朝下,一撇一捺,象斗笠,從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寶都落在了地上,一個也沒接住。我看了,忍不住笑了。

  “你不是總問我成功的秘訣嗎?如果有的話,這就是。”主管微笑著說。

  我看著這兩幅畫,有些疑惑:“就這個?”

  “對,就這個。我每天早晨走進辦公室,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都會看著它,它會對我說:任何時候,都選擇快樂!”

  “任何時候?”

  “對,任何時候。”

  “可有些事情是痛苦的,你怎麼選擇快樂?”

  “事情本身是沒有快樂和痛苦的,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同一件事情,你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有個年輕人,家在郊區農村,每天到城裡來上學。可是他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別人都以為他會垂頭喪氣,沒想到他卻高高興興地回家,搞起了科學養雞,不到兩年就致富了。他用自己賺的錢,給家裡蓋了三間大瓦房。按照當地習慣,蓋房上頂梁時要放鞭炮請客。上樑那天,街坊鄰居都來了,殺豬宰羊放鞠炮,十分熱鬧。就在大家興高彩烈的喝酒吃飯的時候,只聽‘轟’的一聲,梁塌了!砸得滿地塵土。大家都愣住了,不知說什麼好。這時,就聽有人哇地一聲哭了起來。這位年輕人一看,是他姐姐。他就說:哭什麼?你哭它就立起來了?說著,他端起酒杯,對眾人說:來,大叔大嬸們,咱們接著喝!梁倒了,再上一次!正好咱們街坊鄰居又多了一次喝酒的機會!後天中午還請大家再來!”

  “這件事,後來不知怎麼傳到一位公司經理那,他們公司新開發了一個專案,正在招人,可是銷售經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他聽說後,就找到那位年輕人,說服他加盟自己的公司。當時公司的其它負責人都不同意,認為那位年輕人沒有學歷,沒有,不能勝任這頂工作。可是這位經理聽了卻說:‘哦,那沒關係。因為我們不是用他20天,而是準備用他20年。所以你們說的這些,他會有時間學會的。可是,他這種樂觀自信的性格,卻不是別人可以花時間學會的。我看中的正是這一點。’這位經理力排眾議,起用了那位年輕人。”

  “那麼後來呢?那位年輕人怎麼樣了?”

  “後來,那位年輕人果然不負他所望,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發佔領了整個東北市場,三年後,產品遍及全國並出口到國外。後來,他成了這家公司的主管,現在,他就坐在你面前。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我驚詫地看著他,又轉身看看牆上的那兩幅畫,久久無語。(林夕)

  【哲理啟示】:

  上蒼不會給我們快樂,也不會給我們痛苦,它只會給我們機遇。

  你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選擇一個痛苦的角度。

選擇的哲理故事4

  雲傑剛參加工作不久,姑媽來到這個城市看他。

  雲傑陪著姑媽把這個小城轉了轉,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雲傑身上只有五十元錢,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一向對他很好的姑媽的全部資金了,他很想找個小餐館隨便吃一點,可姑媽卻偏偏相中了一家很體面的餐館。

  雲傑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隨她走了進去。

  倆人坐下來後,姑媽開始點菜,當她徵詢雲傑意見時,雲傑只是含混地說:“隨便,隨便。”此時,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裡緊緊抓住那僅有的五十元錢。這錢顯然是不夠的,怎麼辦?

  可是姑媽還不住口地誇讚著這兒的飯菜,雲傑卻什麼味道都沒吃出來。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了,彬彬有禮的.侍者拿來了賬單,徑直向雲傑走來,雲傑張開嘴,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姑媽溫和地笑了,她拿過賬單,把錢給了侍者,然後盯著雲傑說:“小夥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一直在等你說‘不’,可你為什麼不說呢?要知道,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把這個字說出來,這是最好的選擇。我來這裡,就是想告訴你這個道理。”

  這一課對所有的年輕人都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時候要勇敢地把“不”說出來,否則你將陷入更加難堪的境地。

  適當地選擇說“不”,是種自我尊重,尊重了自己之後,別人才懂得如何尊重我們。

  一味的好心,不僅加重了別人的依賴,也加重了自我的負擔。

選擇的哲理故事5

  位於太平洋的布拉特島的水域中,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魚叫王魚,王魚又分為兩種,一種有鱗一種沒有鱗,而有鱗和沒有鱗全看王魚自己的選擇。

  如果王魚從小到大都選擇沒有鱗,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長50年。

  但有的王魚為了便於捕食小魚,會選擇讓自己慢慢有鱗。王魚的鱗很奇特,它是由分泌的一種有毒的粘液組成的,這種粘液能粘住一些小的動物,這些小動物被粘住後,王魚就不費力地它的營養物質吸乾,慢慢的將它變為自己的鱗。其實這不是真的魚鱗,只是一種附屬物,有了這些鱗的王魚體積會變大,比那些沒長鱗的王魚要大到四倍以上。由於長了鱗變得捕食容易,所以王魚經常能“不勞而獲”,它游泳的速度也會變慢了,很容易被別的魚抓住。

  幾年以後,長鱗的王魚身體的機能退化,無法分泌粘液,它的附屬物會慢慢的退掉,使它回到原本的樣子。這對王魚是很痛苦的,養尊處優慣了的王魚速度追不上小魚,經常會捱餓,它會變得異常煩躁,絕望地掙扎,還會選擇自殘。

  選擇長鱗的王魚活不過10年,不是自殘死掉,就是被別的魚吃掉。死時的王魚身上紅紅腫腫,到處是傷,樣子特別悽慘。人們都說王魚不應該選擇那些附屬物,那本來就不是自己的。

  生活中,往往會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抵禦不了誘惑,或為了某種慾望和目的,來改變自己,滿足自己的私慾,靠一些附屬物過生活。孰不知,這樣會讓你失去本真的自我,過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也根本不願意過的生活。

選擇的哲理故事6

  有個沒有親人的人,孓然一身,住在遠離城市的荒僻森林裡。

  隱士的生活開始並不是十分安逸的。穿過美麗的草原和茂盛的樹林,越過山峰和溪流,躺在軟綿綿的青草上,的確是否心曠神怡!然而,如果沒有人共同享受這些快樂,還是十分寂寞的。隱士不久也承認離群索居並不愉快。他到森林中的草地上散步,想找個人說說話兒。

  他看見幾尺外有一隻健壯的大熊,便脫下帽子,向他的新朋友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他的新朋友也很高興,伸出一 只毛茸茸的爪子,和他握了握手。他們開始攀談起來,不久就成了好朋友。

  在一個人的漫長歲月中,隱士找到熊做他的伴兒,心裡十分高興。他整天和熊形影不離,沒有了它心裡就不痛快。

  有一次,在一個明朗的夏天,他們計劃要到森林裡的草地上溜達,還要翻山越嶺去遠足。因為人的力氣總比不上熊,隱士因正午下的炎熱而覺得累了。熊回頭看到它的朋友遠遠地落在後面,心畢充滿了關切,勸說隱士睡覺休息一下。

  隱士認為有睡覺的必要,躺下來,打了個呵欠,很快就睡熟了。於是熊忠實地守候在朋友身邊。

  一隻蒼蠅落在隱士的鼻子上,熊連忙驅趕,可是趕來趕去,那討厭的蒼蠅總足圍著隱士飛來飛去。這下可把熊惹惱了,它撿起塊大石頭,等到蒼蠅落在隱士的額角上時,使勁兒把石頭向隱士的腦袋砸過去。這一下砸得可好,蒼蠅被砸死,隱士的腦袋也裂成了兩半,熊的朋友就永遠長眠不醒了。

  緊急的時候得到幫助是寶貴的,然而並不是人人都會給予恰當的幫助,殷勤過分的蠢才比任何敵人都要危險。

選擇的哲理故事7

  陶壺是主人要裝水時買回家來的,而鐵壺則是用來裝未燃盡木炭的。他們先後被主人帶到了這個家裡。只是在不知不覺中,陶壺和鐵壺都閒著沒事幹,現在就在倉庫裡打發無所事事的日子。

  有一天,鐵壺對陶壺說:“我們結伴去旅行吧!”

  陶壺不知道鐵壺為什麼會忽然發出這個邀請,而且還要特意邀請自己。陶壺想,可能是因為我和它形狀相同吧,可是我們的用途大不一樣啊。思考再三,陶壺還是委婉地拒絕了,因為它知道,老老實實地待在爐火旁是自已最明智的選擇。對自己來講,哪怕稍有點磕碰或出現什麼意外就可能粉身碎骨,變成一堆碎片。

  陶壺說:“你要比我硬朗得多,沒有什麼能使你受損,而我就不行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我可以保護你,”鐵壺說,“假如有什麼硬東西要撞到你,我可以將你們隔開,你不就可以安然無恙嗎?”

  陶壺覺得鐵壺說得有道理,就同意與鐵壺結伴上路。兩個三條腿的傢伙一瘸一拐在路上行走,稍有磕碰兩者就撞住了一起。陶壺難受死了,還沒來得及抱怨就己被它的保護者撞成了一堆碎片。

  人生活在社會上,選擇朋友和伴侶必須是和自己志趣等條件相當的,只有這樣才能長久而和睦地相處。

選擇的哲理故事8

  一位婦人在河邊尋死,被路過的船伕搭救了,詢問原因,婦人說,因為丈夫猝逝,覺得沒有丈夫,活不下去了。

  船伕問:結婚了多久?

  婦人說:三年。

  船伕又問:沒結婚前,做什麼工作?

  婦人答:在村裡染布。

  船伕問:那時生活過得如何?

  婦人說:還算愜意。

  船伕說:那時也沒有丈夫,為何活得下去?

  婦人啞然。

  船伕說:找回那個沒有結婚前的你吧,那時一個人,不也覺得快樂嗎? 人的苦,來自於“必須”。它與“有”或“沒有”無關,而是跟執著有關。如果把得到的東西看成必須,沒有的時候羨慕,有的時候又恐懼失去,都苦。

  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的確會起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而繼續快樂的生活下去,原因很簡單,古時候的人並沒有石油,但他們不見得過得比我們不快樂。如果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便利商店……人就會活不下去嗎?人就會不快樂嗎?當然不會。

  認識到任何的“必須”都只是跟習慣有關,就是自由的關鍵。也就是說,一旦習慣改變,原先的“必須”就不再是必須了。比如習慣開車的人,就覺得有車是必須;習慣上網的人,就覺得網路是必須……但對沒車、沒網路的人而言,這些都不是必須,也就沒有失去的恐懼。

  蘇格拉底站在買賣百物的市場中開懷大笑:“看哪,天底下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我真幸福啊!”

  解脫“必須”的執著,就會帶來“無懼”。“無懼”和“鼓起勇氣”是不同的,“鼓起勇氣”表示恐懼還是在那兒的,“無懼”則是由於人了悟到所有的“必須”都不是“必須”,於是平安降臨內心,這便是與“無懼的力量”連結了。

  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裡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輕且貴,當下倆人各背了一包棉花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他就和同伴商量,扔下棉花,背布回家,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揹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到了這裡丟下棉花,豈不枉費了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布。發現布的樵夫則盡其所能背起布走。又走了一段路,背布的樵夫望見不遠處的地上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不願丟下棉花,並懷疑黃金不是真的。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緊回家。

  誰知道剛走到山下,天竟下起雨來,倆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更為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背不動,實在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辛苦捨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了。

  在人生的每個關鍵時刻,謹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選擇,同時別忘了及時審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要學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全面研究問題,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選擇的哲理故事9

  從前,有兄弟兩個,他們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朝夕相處,但性格卻迥然不同。他們擁有同樣痛苦的成長經歷:父親酗酒,專橫,不負責任,並因此多次被捕入獄。

  哥哥變成酒鬼,輟學後結了婚。他常常對家人拳腳相加,懶於工作並經常惹是生非,是警察局的常客。

  一次,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為人處事,他回答說;“有這樣一個爸爸和這樣一段童年,我怎麼可能有另一種生活?”

  弟弟卻克服各種問題和困難,堅持完成了學業。他也結了婚,卻變成一個細心的丈夫與和善的父親,他還是一個對社會頗有貢獻的成功的企業家。

  一天,在被問及是什麼促成了他的成功時,他回答:“有這樣一個爸爸和這樣一段童年,我怎麼可能有另一種生活?”

  你從生活中得到的“遺產”是什麼,你決定如何來使用它?沒有公式,更沒有法則,你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選擇的哲理故事10

  有一年夏天,正在做駐京記者的我應邀去天安門廣場附近的貓輦衚衕,參加在一個朋友家舉行的派對。

  那;那是剛到北京不久的我,第一次接到家住北京的朋友的邀請,而且那天參加家庭聚會的有不少京城媒體的大腕記者。為此,一向不修邊幅的我在出門前還對著旅館裡一面已缺了角的老鏡子修飾了一番,又特意換上了一雙嶄新的皮涼鞋,乳白色的鞋面、尖尖的鞋跟,襯得我本來就高的身材更加“挺拔”。心裡暗暗笑道,雖然貌不驚人,才不壓眾,但身高總可以“鶴立雞群”了吧。

  從記者站臨時借居的旅館到天安門,需乘公共汽車。而旅館到汽車站的路也不短,足足步行了十來分鐘,其實走到半路時,已感覺腳上那雙新鞋變成了一副痛苦不堪的刑具,腳後跟和腳背蹭破了,露出紅紅的嫩肉,每走一步,都像安徒生筆下那個陪王子跳舞的魚美人似的,“彷彿步步都踩在劍刃上”。眼看約會的時間愈來愈近,也來不及回旅館換鞋了,當然,我也捨不得換下這雙為赴京城大腕雲集的聚會而特意購買的新鞋,它是那麼漂亮,可以說是我身上全副行頭的點睛之筆。

  我一邊走一邊咬著牙計算:汽車站還剩一百步,還剩五十步,還剩十步……待我終於擠上公共汽車大舒一口氣之後,沒想到售票員告訴我,天安門廣場的側面不能停靠公共汽車,計程車也不能停車。這意味著下了汽車,我還要步行一站路。天熱加上恐懼,簡直要讓我暈死過去。若不是為了趕赴那場聚會,真希望就這樣在車上呆下去,哪怕繞北京城一百圈呢!

  公共汽車在長安街臨近天安門廣場不遠到站了,我不得不哆哆嗦嗦地下了車,腳一觸地,人被重新襲來的巨痛給定住了,像根木樁似的站在車站難以移動。眼看時間不多了,我齜牙咧嘴地幾乎是半步半步地往前挪動,眼看著身邊如潮的遊客邁著矯健的步伐前行。“真恨不得將你甩了!”我惡狠狠地瞪著腳上那雙曾讓我醉心不已的新涼鞋。罵過之後,突然茅塞頓開,既然它讓我如此痛苦,為什麼不乾脆脫掉它,讓我痛痛快快地走路呢?

  當我飛快地脫掉涼鞋,赤腳站立在廣場潔淨又涼爽的路面上的時候,一種掙脫束縛和痛苦的快感充盈全身,可是很快我又被這個決定嚇住了,一個女人赤著雙腳在人來人往的天安門廣場行走,成什麼體統?路人會不會以為我腦子有病,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就在雙腳極不情願地將被我重新套進那雙漂亮卻如刑具的涼鞋之前,我望了望天空,白雲朵朵;望了望行人,似乎沒有誰留意我是否光著雙腳,人家都是奔天安門來的。即便別人看見了赤腳又如何?難堪的痛苦和所謂的體面孰輕孰重?

  我拎著那雙讓我受盡折磨的新鞋,光著腳在天安門廣場上大踏步地走起來。一路上所經過的每一寸路面對我來說是從未有過的親切,大地離我之近,也是從未有過的。迎面向我走來的行人,也有發現我拎鞋赤足而露出驚詫之色的,但我已不在乎,有一位頑皮的少年會心地喊道“很爽,是嗎?”

  這是我除了童年時代平生頭一回赤腳走在城市的大街上,而且還是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一路上,我覺得身輕如燕,不,飛起來了!

  那天,我一直走到了廣場側面的那條貓輦衚衕,又穿過衚衕進了已經開始聚會的小院。步行使得我臨行前在臉上精心化的淡妝被汗水洗得乾乾淨淨,也正好恢復本色。大家見我拎著一雙漂亮的白涼鞋卻赤著腳進來的一刻,困惑不解,聽我說了原委後,紛紛開懷地笑起來。

  後來,主持派對的那位房主朋友微笑著對我說:“我想,你決定赤腳走過大街的勇氣不亞於當年決定騎單車穿越中國。”

  當別人因我從前那些遠行探險的經歷而誇我勇敢時,我往往不肯承認,但這次,我認為他說得不錯。

  生活中有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其實體現的倒是一種大勇氣。所以,我視這次赤足為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壯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