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1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墨梅圖題詩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校地處嘉峪關市北郊,學生主要來源於城市及城市化的農村,由於受環境影響,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學習主動性較強,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勇於發現,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成長較快。

  三、教學內容分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瞭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彷彿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讚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願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這幅《墨梅圖》構圖新奇、別緻,一枝梅花橫貫畫面,花朵淡墨輕染,照應詩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氣淡淡溢位,使人不能不歎為觀止。而且,畫中題詩書法飽滿蒼勁,與詩意畫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五、教學重難點:

  1、透過自讀自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據題質疑

  1、詩歌匯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王安石的詩叫《梅花》,你們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2、介紹背景。 (出示課件)

  你們知道這首《墨梅圖題詩》是誰寫的嗎?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墨梅圖題詩》。(師板書課題)

  4、據題質疑:

  (1)理解“墨梅”,這裡的“墨梅”是什麼意思?

  (說到“墨梅”,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並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或者你讀懂了什麼?

  1、生自學,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

  2、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②範讀(出示課件),生畫節奏③分組讀詩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選重點詞語:洗硯池、淡墨痕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裡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後全班交流)

  (4)師歸納,生質疑:

  師: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出示課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書。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師: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絡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清氣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乾坤在這裡又是什麼意思?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裡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乾坤:天地,人間。)

  師:由這兩句可以看出墨梅還有什麼特點?

  生:(清香的氣味)板書。

  師: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

  (3)指導朗讀古詩

  3、挖掘深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麼白色,要麼紅色,為什麼王冕卻要將梅花用淡墨表現並描寫出來?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卓爾不群的高潔志趣和情懷。)

  (3)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

  (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4)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四)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麼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後還有什麼收穫?(生談)

  2、賞畫-配樂有感情朗讀古詩。(課件出示)

  3、集體背誦古詩。

  八、課堂練習

  背誦全文

  九、作業安排

  1、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2、組織學生交流蒐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十、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多媒體課件,王冕的資料

  十一、自我問答

  對於梅花,孩子不太瞭解的。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瞭解。但由於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後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後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透過反覆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教學構思:

  教學本課時從詩文入手,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訓練朗讀技巧,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的處理。師再引導作淺易的`賞析,然後採用小組交流的形式,結合詩畫欣賞理解詩的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梅是傲骨的象徵,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徵,“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讚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檢查預習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花蕊(ruǐ)厭惡(wù)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妥協:屈服、低頭。

  卓爾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裡化用這個典故。

  三、理解詩文意思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吾家”。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據王冕筆下梅花的特點我們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燬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詩人為了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2)王冕作詩的目的: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3)圖中梅花的特點。“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佈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

  五、補充資料:

  1、寫竹的詩句: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寫梅花的詩句:

  《早梅》(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寫松的詩句: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作業設計:

  查詢王冕的資料,準備交流。

  板書設計:

  墨梅圖題詩

  超凡脫俗,卓爾不群

小學六年級語文《墨梅圖題詩》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反覆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梅是傲骨的象徵,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徵,"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讚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自主學習:

  (一)、檢查預習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花蕊(ruǐ)厭惡(wù)

  2、詞: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幼為農家子,自力苦學,後從學者韓性受教。應進士舉不中,遂下東吳,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遊大都,見天下將亂,遂歸。晚年,南方起義兵興,移家浙東九里避難。據說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議參軍。他的畫和篆刻在當時很負盛名。

  2、引導學生回憶《王冕學畫》的內容; 3、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的特點,並結合"詩畫賞析"回答以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

  (2)王冕作詩的目的;

  (3)圖中梅花的特點。

  2.品詩: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試作說明,

  (例:"只留清氣滿乾坤"一句表達詩人不願向統治者妥協,厭惡當時社會上的風氣和甘願過著隱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現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題:詩人以梅花自喻,表現自己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五、拓展訓練:

  組織學生交流蒐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徵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象徵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徵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徵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2、請學生寫出"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