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臉譜說課配套教案

戲曲臉譜說課配套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戲曲臉譜說課配套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處理

  什麼是臉譜?臉譜是中國戲曲中特有的在舞臺演出中使用的化妝藝術,歷史悠久,起源與面具有密切的聯絡,通常用寫實與象徵相合的藝術誇張手法,鮮明地表現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型別、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徵。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是江西版教材中傳統的魅力版塊中的課目,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與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典型課例。

  本課主要是透過欣賞學習讓學生知道中國戲曲的表演是按生、旦、淨、醜的分行辦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臉譜是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這種造型化妝主要是用於淨、醜行裡所扮演的各種人物的化妝;使學生了解臉譜的基本譜式、造型特徵、色彩常識以及臉譜有著象徵、寓意為手段強化角色性格的藝術特徵。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出獨具個性的臉譜,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透過臉譜的設計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戲曲藝術從而弘揚祖國的民族傳統文化。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瞭解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中國臉譜藝術富有的圖案美及鮮明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曲臉譜藝術的欣賞能力。

  實踐目標:①讓學生學習並掌握繪製臉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按步驟繪製戲曲臉譜。②讓學生掌握臉譜圖式的基本規律——誇張與變形。

  情感目標:透過對戲曲臉譜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戲曲臉譜的分類與象徵意義。

  難點:瞭解臉譜最主要的造型特點如誇張手法的運用。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著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戲曲藝術與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瞭解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形式美及其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學習並掌握繪製臉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臉譜圖式的基本規律:誇張與對稱(或基本對稱)。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戲曲臉譜的欣賞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教材內容與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繪製臉譜的基本方法,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按照臉譜基本對稱的規律,大膽地繪製獨特的臉譜。

  三、教學程式

  臉譜藝術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融知識性、藝術性、技能性、創意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既能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又得到心智的啟迪和創造性的繪畫表演的樂趣。所以,我設計的教學程式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意圖:觀賞臉譜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過程: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激發起學生產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能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因此,課伊始,我便透過多媒體展示臉譜圖片給學生觀賞,當許多既特別又漂亮的臉譜展現在學生眼前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初步感知藝術美的空間,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觀賞完畢,趁著學生情緒高漲,我提出以下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圖片漂亮嗎?你知道現實生活中這些圖片是畫在哪的嗎?在哪可以看到人們把臉畫成這樣呢?讓學生回憶思考後回答,然後螢幕展示演員正在化妝的圖片與戲曲表演劇照。讓學生知道臉譜是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並引出課題——《戲曲臉譜》。

  (二)引導欣賞,理解新知

  意圖:觀賞京劇,讓學生了解戲曲中演員的分行、臉譜的分類、由來以及它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戲曲藝術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

  過程:

  1、觀賞京劇讓學生注意觀察演員臉上化妝,看看有什麼不同?(透過演員臉上不同的化妝讓學生了解京劇分為生、旦、淨、醜行。)

  2、讓學生對各行演員的臉部化妝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知道臉譜主要是指淨行、醜行的面部繪畫。淨行的化妝比較複雜也稱花臉;而醜行的化妝主要是在鼻樑上勾畫白粉塊,俗稱豆腐塊臉;生、旦行的化妝只是略施脂粉,達到美化作用。)

  3、欣賞淨行演員臉部的化妝讓同學們想想,為什麼演員們要把臉化成這樣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並把討論結果說出來,最後根據同學的發言進行總結並講述臉譜的由來歷史:臉譜起源於面具——我國南北朝北齊的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具,屢屢得勝。後來人們在歌頌蘭陵王在表演中蘭陵王的扮演者也戴上面具加深人們對蘭陵王的印象。後來人們為了方便演出時臉部的表情更豐富,就直接在臉上繪畫各種圖案。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達到美化舞臺的效果,並讓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

  (三)欣賞分析,掌握技能

  意圖:掌握臉譜圖式的基本規律:誇張與對稱(或基本對稱),瞭解臉譜的譜式;圖案的分類;臉譜色彩的含義。

  過程:

  1、讓學生欣賞臉譜,透過介紹讓學生了解臉譜的譜式有整臉、三塊瓦臉、水白臉、碎花臉等十多種譜式。

  2、把臉譜剪開,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拼合。使學生懂得臉譜是由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組成的;並讓學生觀賞各圖讓學生知道臉譜是由各種誇張的圖案組成的。

  3、把臉譜從中間剪開透過觀察。讓學生知道臉譜的圖案是左右對稱或基本對稱的`。

  4、讓學生欣賞黑臉包公、紅臉關羽、白臉曹操三種不同顏色的臉譜。透過包公、關羽、曹操的為人和性格特點,讓學生知道黑色代表無私;紅色代表忠誠;白色代表奸詐。還有黃色代表勇猛而暴躁;藍色代表剛強陰險;綠色代表勇猛,莽撞,綠林好漢;紫色代表剛正威武,不媚權貴;金色代表神仙高人,猛將;銀色代表神仙,妖怪;

  (根據發現教學法、區域性探求教學法讓學生透過“看、說、找、拼”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比較、判斷、表達、動手探究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對臉譜的感知能力,又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臉譜的繪製方法的理解,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教學重、難點得予突破。)

  四、教師演示畫法

  1、先畫出臉型與五官。(讓學生對大、小兩張臉譜範畫進行比較,啟示畫得大的比小的好看。)

  2、在畫好的臉型與五官上畫上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等

  3、色彩的搭配,根據人物性格特點進行配色。

  五、學生作業

  1、學生進行第一次作業

  在白紙上畫出臉型及五官,要求:畫得大些。

  教師巡迴指導。(對畫得好的展示表揚,並幫助動作慢的同學儘快完成。)

  2、學生進行第二次作業

  根據人物的特點大膽想象,並透過誇張的圖案來表現臉譜,最後配上適合人物性格特點的色彩。

  (作業分為兩步進行,先畫好結構,再學習有創意地進行圖案設計,最後增色彩,這麼做使本課重點得以分散突破,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六、巡迴指導。

  先全班,後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鼓勵同桌、前後桌互助,讓他們合作完成。(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強化技能訓練,開發學生潛能,使學生能當堂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七、評價與欣賞

  意圖:透過貼花讓學生自評、互評。創設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圍,提高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滿足感,

  過程:

  1、要求學生把作業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

  2、給學生紅、綠兩張小紙花,並讓學生把紅花貼在自己的畫上鼓勵自己,綠花貼在你最喜歡的其他同學的畫上。並讓同學把自己繪畫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並說說你給其他同學的畫貼花的理由。教師最後對學生作品總評。提出希望:希望同學們以後要多關心我們祖國的戲曲藝術,願同學們長大以後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八、小結

  這節課是傳統的魅力版塊中的課目,主要是透過民族傳統戲曲臉譜的學習來弘揚祖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我主要是透過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讓學生了解戲曲文化知識;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瞭解臉譜的繪製規律與方法。豐富課堂教學的情趣,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戲曲藝術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