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小豬蓋房子》及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小豬蓋房子》及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小豬蓋房子》及教學反思範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小豬蓋房子》及教學反思範文大全1

  教學內容:

  三隻小豬蓋房子

  教學目標:

  1、教育幼兒要學習豬小弟做一個勤勞、辦事認真的好孩子。

  2、能複述故事,創編故事結尾。

  3、提高幼兒的口語表述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準備:

  房子掛圖、音箱、《豬小弟操》音樂,小豬及大灰狼圖片。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共同做《豬小弟操》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我們剛才做的體操裡面有什麼小動物呀?你喜歡它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出示課題,並齊讀課題。

  2、分述故事:(1)出示三幅房子圖片

  師生共同分析建築房子的材料,建造所需要的時間,及建造房子的小豬的特點。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圖片。(2)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結合掛圖和動物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3)續編故事結尾。

  讓幼兒自由想象,創編不同的結尾。

  (4)表演故事

  請五名幼兒到前面和教師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透過對豬老大和老二進行採訪,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5)共同操作材料

  教師指導幼兒完成《蓋房子》第8頁的操作。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回家後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20xx年3月7日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小豬蓋房子》及教學反思範文大全2

  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班幼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時間短,做事沒有毅力,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提高,並且有了科學探究的初步意識。《三隻小豬蓋房子》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又有幼兒喜歡的人物和對話,適合表演。所以選擇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2、樂於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實物稻草、木頭、磚。

  2、操作圖一張,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大灰狼、草房、木房、磚房圖片各一張。

  3、師用大圖書《小豬蓋房子》

  活動過程:

  1、師出示實物與幼兒談話。

  (1)讓幼兒說出實物名稱:“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

  (2)猜一猜:“這三種材料如果拿來蓋房子,哪種材料蓋的房子最結實?”

  (3)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2、教師結合大圖書講述故事,透過提問,幫助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重點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結果。

  (1)三隻小豬各選用哪種材料來蓋房子?(在操作圖上插入小豬與相應房子圖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隻小豬?小黑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在操作圖上畫出一個箭號)結果怎樣?

  (3)二撞木房:小黑豬逃出草房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全體幼兒跟讀)小黑豬跑哪去了呀?(小白豬的木房裡)小白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兩次,並在操作圖上標出兩個箭號)結果怎樣?

  (4)三撞磚房:小黑豬、小白豬逃出了木房時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幼兒說),兩隻小豬跑哪去了?(小花豬的磚房)小花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了三次,並在操作圖上畫出三個箭號來表示)結果怎樣?(頭上撞出了三個疙瘩。)

  (5)消滅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頂上有一個什麼?大灰狼接下來怎樣做?三隻小豬怎樣對付大灰狼。

  3、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幫助幼兒尋找磚房結實的原因。

  (1)師生共同數一數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數和結果。師問:為什麼草房一撞就倒,磚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兒園的房子也是磚房,我們一起來推推看,(師生一起推牆,師再問:“難道在這三種材料裡藏著什麼秘密嗎?

  (2)分析實物稻草、木頭、磚。

  請幼兒上臺來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並說出感受,教師演示:折斷稻草,用釘釘木頭和磚,分清三種實物的硬度,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在這三種材料裡,稻草最輕,木頭較重,磚最重;稻草又細又軟容易折斷,木頭雖不易折斷,但是較軟,磚頭最硬最結實,所以,用結實的材料蓋出來的房子才結實。”

  (3)教育幼兒做事不圖省力。

  小豬在蓋房子前曾問豬媽媽:用什麼東西蓋房子?媽媽是怎麼回答的?從豬媽媽的話中,小豬知道磚房是最結實的,但為什麼小黑豬、小白豬沒有選擇磚來蓋房子(稻草木頭輕圖力氣),這樣做的結果是:險些被大灰狼吃掉,看來做事老想著怎麼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兒園是用稻草或木頭建成的,那樣會怎樣呢?

  (4)如果你要蓋房子,你將選用哪種材料?記得小花豬是怎樣蓋磚房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音樂:蓋房子)。(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三隻小豬蓋房子》是一個經典故事,活動透過故事的進展,圍繞三種材料來探討那種材質建房子更結實。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磚房子,一次比一次費得力氣大,並讓幼兒觸控三種不同材質來感受他們的不同這才是導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結果,這三次不同的結果告訴幼兒做事不圖省事。也進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學習了人物間的對話,這是這節活動的成功之處。

  語言活動就是給幼兒營造一個敢說、願意說的語言環境,經典故事恰恰可以引起幼兒的共鳴,從而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寓意、學習人物間的對話,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由淺至深的教學思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的提問及做出有效應答,這些都是上好每節語言課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這是我上完這節活動的重要感受。

  透過實踐,發現我們的孩子在整個課堂上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能把在主題中學到的相關“房子”的知識結合到故事中來進行講述,給《三隻小豬》的故事教學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活力。透過這樣集體的交流,迸發了孩子們的智慧,並讓更多的孩子輕而易舉地吸收了更多的資訊與知識。這就是我們所要的集體教學,有效的集體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