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物質組成的表示》教案

初中化學《物質組成的表示》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物質組成的表示》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瞭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學會用元素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微粒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2、透過對純淨物和元素的分類,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學習分類的方法。

  3、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從學生在前幾章教材中所見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歸類,建立元素的概念,並在次基礎上學習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順勢給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號,這樣把宏觀物質、微觀構成和抽象符號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易於學習和掌握。

  教學物件分析

  人類使用符號的歷史源遠流長,圖形、標記、語言文字、數字、公式等這些符號的使用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的,學生以前可能不曾體會繪畫、做標記、書寫各種文字都是在使用符號實現對事物的記載和與他人的交流,沒有體會使用符號給人類帶來的便捷。當他們知道構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質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種,每一種元素都有一種特定的便於書寫和交流的符號,學會了這些符號和運用這些符號表示多樣化的物質的規則,就可以與全世界的人方便地進行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會對學習充滿興趣。

  實驗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鐵、鐵釘、菠菜等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佈置研究性課題: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膠、塑膠小球、牙籤、鐵絲、雙面膠等材料在學習小組內動手製作水、氧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質的分子模型。

  2、蒐集各種補鈣食品的包裝盒。

  學生親自動手製作模型、蒐集材料。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製作模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類別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獨特的立體結構等許多微觀知識。

  一、元素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模型與[活動天地]中模型進行對比、修改,教師進行簡短評價。

  學生積極、熱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隨教師的分析修改模型。學生透過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學生在課前製作模型時的模糊認識、錯誤做法,加深對物質組成的認識,初步學習研究微觀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學生製作好5個分子模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將相同的原子分別放在一起,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需要給這一類原子一個統稱的認識,順勢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對元素的認識。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裝盒,透過觀察、想象、比較、模型化、歸納等方式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元素的認識,初步學會用元素的概念去學習化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蒐集到的補鈣食品的包裝盒,是學生明確補鈣食品多種多樣,有效物質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含有鈣元素,鈣元素就是所有物質中鈣原子的總稱。學生觀察包裝盒,對有效成分進行歸納,找出補鈣食品的共性——含有鈣元素,透過具體的事例,加深對元素的認識。

  二、元素符號

  在認識元素概念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元素符號。

  [活動天地]

  以元素週期表為研究模本,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明晰以下問題:

  1、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律

  2、金屬、非金屬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律

  3、熟記18個常見的元素符號

  4、對元素符號進行分類

  學生認真分析元素符號的名稱和寫法,小組內交流、討論,形成對元素符號的認識。利用新穎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掌握元素符號的讀寫技能,在排列“紙牌”的過程中使學生髮現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律,是學生在符號和它表徵的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絡,使學生認識到元素符號也能簡明的表示物質的組成,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為學習和研究都帶來了方便,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為下一步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三、物質的分類

  在認識元素的基礎上對純淨物進行分類。

  1、列舉一些學生較為是熟悉的'物質,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分類,並說出分類的依據;組織學生討論,形成單質、化合物概念。

  2、小實驗:用磁鐵分別吸引鐵釘和菠菜,透過實驗使學生明晰元素與物質的不同。

  學生將具體的物質進行分類,形成單質、化合物的概念;透過實驗,對概念進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讓學生“學”和“做”,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概念。這樣,即可加深學生對分類思想的認識,又可幫助他們對“世界上的三千多萬種物質僅由100餘種元素組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穫或疑問?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將知識進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時刻關注自己的疑問和收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發展性自我評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思考討論式的探究學習課,學生透過解決一系列問題來認識元素和元素符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方法的應用,建立物質的元素觀。

  本節課有兩大特色:

  ——透過分子模型的製作與拆分,建立起元素的概念。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一套“分子模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對元素的認識。

  ——透過排列“紙牌”的活動,明確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分類。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一幅幅“紙牌”非常愉快、輕鬆地掌握了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分類。

  在組織本節課的這兩個主要的探究活動時,因問題的發散性較強,所以需要教師做好及時的調控和引導,使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