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案

《伯牙絕弦》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伯牙絕弦》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伯牙絕弦

  透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片段;這首古箏曲是不是動人心絃?關於這首樂曲的創作,有一個傳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解題質疑:

  ⑴ 學生透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瞭解伯牙、鍾子期。

  ⑵ 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⑶ 質疑:如:伯牙為什麼絕弦?絕弦說明什麼?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已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藉助註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一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討論,或問老師。)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