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無所求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

我一無所求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一無所求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 — 1941)出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各答爾市。父親戴本德拉納特·泰戈爾是一位哲學家和宗教改革者。泰戈爾是父母最小的第14個孩子。他的哥哥、姐姐和侄輩親戚中有好幾位作家、音樂家或畫家。泰戈爾豐富的學識,主要得益於父兄及家庭教師的教誨。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素養的家庭中成長,泰戈爾8歲便開始練習寫詩,12歲時隨父親周遊北印度,這時開始寫劇本,15歲時在雜誌上發表第一首長詩《野花》,獲得好評。 1877年他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女乞丐》。 1878年赴英國學習,在倫敦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 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83年泰戈爾與默勒納利妮·黛維結婚。這個階段,他的創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890年,聽從父親的吩咐,泰戈爾到東孟加拉鄉下經營父親的田產。在此期間,他與農民成了真正的朋友,成了他們的代言人。他一方面創作,一方面收集民歌民謠。這段經歷,對其詩的風格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1913年,泰戈爾的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獎。他將這筆數額可觀的獎金和他的全部著作版權捐給由他創辦的以傳播古老的印度文化為己任的國際大學,作為辦學經費。 1905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爭取印度民族解放的運動。 1920年至1929年他先後訪問了英國、美國、中國、日本、秘魯、義大利、瑞士等,並發表演講集《在中國的談話》。 1941年泰戈爾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市逝世,享年80歲。

  (2)基本解讀。

  作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泰戈爾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他的創作更帶有東方詩人對人生、對自然、對愛的穎悟的特點。他早期的詩以寫“愛”為主題。然而這種“愛”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甜言蜜語式的男歡女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景觀。他的詩帶有民歌的色彩,單純,寧靜,和諧。他善於選擇小景小物,如黃鳥、羔羊、麥田、蜜蜂、溪流、擠奶的女人等,當他將這些鄉村小景零零星星地擺在一起的時候,一種純真、和諧的鄉間愛情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我一無所求》正屬於這樣的作品。

  《我一無所求》即《園丁集· 13 》,現題目為課文編者所加。 《園丁集》收入的是泰戈爾1913年前後的詩作,誠如詩人在自序中所言:這些詩是“關於愛情和人生的抒情詩”。風格上與《吉檀迦利》相近,帶有某種宗教的神秘主義色彩。 《我一無所求》可以說是《園丁集》中的一首佳作。全詩由三節詩組成,出現於詩中的有兩個人物:一是“我”,“一無所有地站在樹林後”的“我”;一是“你”,一個正在擠牛奶的女人。這一幕生活小景,發生於鄉間恬靜的榕樹下。從景觀的.動與靜的角度看,這裡有靜的自然景觀和動的人的景觀。清晨,鄉村的一切仍帶著黎明時分的倦意、溼潤的空氣,薄霧中的嫩草,芒果樹在村徑上飄灑著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飛著。就在這樣的情景中,“我”提著空桶子,看著“我”的女人擠牛奶。這是一幅近乎靜態的美麗的圖畫。遠處,溼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汲水的女人從河邊走來,水瓶裡發出汩汩的聲響。這是動態的景觀。動態也罷,靜態也罷,這裡只有客觀的描摹而沒有主觀的訴說。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是無需用言語的,一切自有一種和諧的空氣流溢於四周。詩人所要表達的愛,正融化於這幅鄉間美景之中,愛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當詩人的感情移位於大自然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就莫不充溢著愛意。這就是泰戈爾早期的詩,寫愛也寫自然,愛與自然融為一體,人成為自然的一種景觀。

  《我一無所求)用優美的文筆寫鄉間的生活小景,詩中呈現著各種美麗而恬靜的畫面。富有畫面感和色彩感是泰戈爾抒情詩的一大特點,這位熱衷於寫和諧的自然景觀的詩人,以他的田園牧歌式的抒情詩,以他對人性,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的關注、而贏得了美譽。瑞典皇家學院在授予泰戈爾諾貝爾獎的頒獎詞中這樣評論(園丁集):“在這部詩集中,我們窺見了他的個性的另一方面;青年戀人忽而狂喜,忽而焦慮的愛情體驗;人生浮沉中的渴求和歡悅。儘管如此,整部詩集仍然閃爍著更高世界

  的微光。”

  (3)問題探究。

  泰戈爾的抒情詩多是一種平和、恬淡的田園詩。他的詩與上一課學習的普希金的激情澎湃的抒情詩,格調完全不同。可將這兩位詩人的抒情詩進行比較,探究兩類抒情詩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兩位詩人不同的抒情風格的認識。

  《我一無所求》原文閱讀

  我一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後。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裡。溼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在榕樹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著牛奶。我沉靜地站立著。

  我沒有說出一個字。那是藏起的鳥兒在密葉中歌唱。芒果樹在村徑上撒著繁花,蜜蜂一隻一隻地嗡嗡飛來。池塘邊溼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你把罐兒放在膝上擠著牛奶。我提著空桶站立著。

  我沒有走近你。你的釧鐲丁當,乳沫溢位罐沿。晨光漸逝而我沒有走近你。

  好幾年前,三月風吹的一天,春天倦慵地低語,芒果花落在地上。浪花掠過渡頭階沿上的銅瓶。我想著三月風吹的這一天,我不知道為什麼。

  《我一無所求》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的題。

  我一無所求泰戈爾我一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後。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裡。溼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在榕樹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著牛奶。我沉靜地站立著。我沒有說出一個字。那是藏起的鳥兒在密葉中歌唱。芒果樹在村徑上撒著繁花,蜜蜂一隻一隻地嗡嗡飛來。池塘邊溼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你把罐兒放在膝上擠著牛奶。我提著空桶站立著。我沒有走近你。天空和廟裡的鑼聲一同醒起。街塵在驅走的牛蹄下飛揚。把汩汩發響的水瓶摟在腰上,女人們從河邊走來。你的釧鐲叮噹,乳沫溢位罐沿。晨光漸逝而我沒有走近你。

  1、“我一無所求”的標題為編者所加,你認為加得合理嗎?為什麼?

  2、“我沒有走近你”在詩歌中出現了兩次,請分析這種“重複”的作用。

  答案:

  1、用“我一無所求”作為標題很好。全詩表達了對純真、和諧的鄉間愛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詩人對純真、和諧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詩化。“我一無所求”,不是“什麼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和執著,如此看來,以“一無所求”為題,更好地凸現了詩人的創作傾向與詩作的主題。(言之成理即可)

  2、泰戈爾的詩歌著重刻畫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景象。“我沒有走近你”兩次在詩中出現,更是凸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主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