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

  《動作補間動畫》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內容,後續的圖層動畫都是以它為基礎的。下面是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為大家提供參考。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1

  1.本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藉助課件,以專案為核心,任務為驅動,大膽採用探究法組織教學,將做與學有機結合,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創新教育的開放性和探索性。

  2.將課堂教學向課前課後雙向延伸,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給學生適當的時間進行自主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與創新性。

  3.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師生共評相結合,體現了過程式考核的思想。

  4.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學習效果差別較大,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輔導。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2

  1、產生現象一的原因在於,在學生的已有知識裡(對翻紙動畫的認識)認為:“要製作出小球的移動動畫效果當然需要將小球不斷向前推進的位置都畫下來,這樣在連續播放的時候才能產生移動的效果。畫個起始位置,畫個結束位置不就變成了小球的突然跳動了嘛,怎麼可能產生慢慢移動的效果呢?”。

  然而我卻沒有顧及學生的已有認知,直接講解了“動畫補間”動畫,所以“逐幀動畫”的講解很有必要,因為它的製作過程符合學生的已有認知。透過逐幀動畫的製作,學生可以在已有認知下認識Flash、瞭解關鍵幀等概念,為製作“動畫補間”動畫打下基礎。

  2、產生現象二的原因在於,在學生的已有知識裡(在PPT中新建幻燈片)認為:“在PPT中新建幻燈片,就如同拿了另外的一張作畫紙一樣,紙是空白的,沒有內容的”。而實際在Flash軟體中,插入一個關鍵幀後,Flash軟體智慧地將前一幀的畫面複製了過來,給學生造成了誤解,誤認為在Flash裡面只有一張作畫紙,插入新關鍵幀後的畫面仍然是前一幀的內容,於是不敢去“破壞”之前做好的畫,又繪製了個小球。

  3、產生現象三的原因在於,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幀的含義,不明白為何要插入關鍵幀。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3

  今天聽了**老師在**校區教授的一節形狀補間動畫。整個流程清晰明朗,由複習匯入到展示示例動畫引出課題,由分析動畫到佈置任務,最後師生總結、評價交流。這節課內容豐富,李老師講解得非常詳細,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形狀補間動畫,李老師從逐幁動畫、動畫補間動畫匯入,這是一個好的匯入方式,我想學生如果能知道動畫補間動畫與形狀補間動畫之間的聯絡,學生可能會理解得更清楚。

  對於圖層的講解,李老師也講得很詳細,包括圖層的使用原則及圖層的命名、圖層的鎖定等,學生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這對於學生以後flash動畫的製作也有幫助。在完成任務時,學生的達成率都比較高,但是學生有個體差異,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長短不一,他們的這種差異是由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師一人的力量,難以面面俱到。

  在課堂中,對於很快完成任務的小組,是不是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新任務,如對作品進行完善,也可以讓他們依著自己的興趣或疑惑,繼續進行與任務相關的深入的探究呢。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4

  本節課學習了建立形狀補間動畫的基本操作,瞭解補間動畫的分類、特點和原理、掌握物件打散分離的方法。

  最初決定上這節課的時候,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好的匯入方式,用孫悟空變形的這個影片匯入感覺很牽強。但是實在是找不到能調動學生興趣的其他方法。我設計了三個任務,由淺入深,第一個是圓變方,第二個是書本上的孫悟空變成大公雞,第三是文字的變形。由於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我把班級分為四組,一組裡面的所有人完成才算最終完成任務,好在學生們都很積極。

  很遺憾的是這節課我準備得不夠充分,首先課件沒有準備,總覺得主要是操作課,學生可以不需要看課件,但是確實,沒有課件很多知識點沒辦法很好的體現出來,重難點沒辦法突出,光靠嘴巴說,學生們顯然有點混亂。其次、我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進行了控制,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再控制一下統一解決就好了。最後我給學生準備的素材太少了,導致一些程度很好的學生再完成我的任務之後就無事可做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向其他教師學習優點,經常聽課,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透過課題組老師對我的評課,使我認識到我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課前準備上多下功夫,課堂上內容講透講細上下功夫。概念性問題要提出充分的比喻讓學生易懂,如:怎樣更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怎樣幫助學生過渡和組織語言,這些將是我今後教學工作的'新目標。我將繼續探索課堂教學的新理念,繼續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爭取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動作補間動畫教學反思5

  新課標下的資訊科技教學必須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我總得資訊科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著操作。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動畫案例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flash動畫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興趣,渴望更深層次的去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創作出自己的一個動畫短片。於是這節課我用一個有趣的、很有特點的動畫案例匯入,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一來,學生既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同時也透過觀看動畫案例瞭解的形狀補間動畫的特點和魅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於是,這節課我把教學任務設定為基本任務(保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能完成)和拓展任務(一半左右的學生能夠完成),所有任務都完成的同學我就讓他們擔任小老師"的角色,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另外,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但是,這堂課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也是資訊科技學科普遍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學生成任務的時間長短不一,他們的這種差異是由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師一人的力量,難以面面俱到。在課堂中,對於很快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應該及時給他們安排一些新任務,如對作品進行完善,也可以讓他們依著自己的興趣或疑惑,繼續進行與任務相關的深入的探究。

  總之,將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示範講解與同伴互助等學習方式,很好地融合在本節課中,教師自如地課堂調控與師生互動,使得本課取得了很好地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