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盲目聽信他人的意見不斷更改自己的種植計劃,最終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助到你!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篇一

  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課文文字比較簡單。它的簡單,一是課文結構相似,三次對話意思略顯重複,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課文的語言淺顯,沒有多少嚼頭的詞語。三是猴子沒有種成果樹的原因非常清楚,學生一看就明白。於是,我對文字也就沒有多加細讀,設計了教學過程:一、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的勤勞與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二、文章的第二、三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這部分我作為重點進行指導,讓學生反覆抓住人物的語言個性,表情、動作等進行表演,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篇二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盲目聽信他人的意見不斷更改自己的`種植計劃,最終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課文語言生動活潑,結構上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因此我指導學生學習完第2、3兩個自然段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自己學習4到8自然段。

  在指導學習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讀一讀其中的反問句,學著把它改成陳述句。在這個環節中,我把這一部分中的反問句直接出示給學生,並且給出兩個選項,讓學生選一選這個句子和下面哪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學生都能夠用手指正確地表達出來選第幾項。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了兩個反問句,讓學生自己試著改一改,從回答情況也可以看出學生掌握了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要點。然後,我又出示這兩個自然段中出現的農諺——“梨五杏四”,讓學生憑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說一說這個農諺的意思。最後,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感受人物特點。

  接下來的4到8自然段,我就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按照這樣的方式展開學習,並且在課件上給出了提示,方便學生學習。

  (1)自讀課文,想想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2)找出其中的農諺,說說這句農諺的意思。

  (3)找出反問句,把它改成帶句號的句子。

  (4)小組內嘗試分角色朗讀。

  小組學習完畢,透過學生的彙報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達到了掌握的程度,並且無形之中,也學會了這一種學習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這樣,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便自己有了學習的能力,能夠有源源不斷的知識流入充實自身。

  在最後的提問中,學生對於“猴子為什麼最後什麼樹都沒有種成”以及“你會對猴子說什麼”這兩個問題都很有想法,能夠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得也都不錯,說明理解了這篇課文的寓意。

  上一次公開課中,由於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所以課堂氣氛有些壓抑,所以這節課吸取了教訓,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生回答問題比較積極,也算是有了一些收穫。

  但是,這節課在一些細節方面做得還不夠,在講農諺的時候,“櫻桃好吃樹難栽”這一句由於學生沒有找出來,沒有及時給學生補充。在講完本課所有農諺的時候,要是及時做一個總結,那相信學生對這些農諺的印象一定會更加深刻。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沒有提出更具體的要求,讓學生動筆劃一劃、寫一寫,這樣,我們在課堂中的觀察似乎就更有評價意義了。而且,寫一寫、劃一劃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課堂結束,學生們不僅“採集”到了這麼多昆蟲,也收穫到了更多的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