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式起跑教學課後反思

站立式起跑教學課後反思

  篇一: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994字)

  站立式起跑”是做好快速跑的一個關鍵環節,它主要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對於單純就起跑的學習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做到樂於重複和提高動作質量,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所以我將遊戲比賽與學習內容有機組合,起到了激發學生的求勝慾望,提高了練習熱情。整堂課是圍繞啟迪學生智慧,活躍思維、鍛鍊技能而設計的。下面,我就“複習站立式起跑”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點滴感想。

  一、運用遊戲法和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鍛鍊熱情

  在課堂教學一開始,我就創設遊戲和比賽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愉快的易於接受的學習氣氛中。整堂課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拉開了序幕:我先透過提問的方式強調課的主題,“哪位小朋友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關鍵是什麼?”“反應迅速、快速啟動”。然後我抓住“反應迅速”是做好起跑的關鍵,安排了“叫號跑圈”和“猜拳跑圈”的熱身小遊戲,既起到了鍛鍊反應能力又預熱了身體,使孩子們身心完全投入到課堂裡。此時課堂一下就變得情趣萬千,充滿勃勃生機,學生充分投入到激烈的遊戲活動中。

  二、鼓勵學生親身體驗,比賽氣氛貫穿教學始終

  在教學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遊戲伴隨著孩子們學習與活動是體育新課標的一種嘗試,體育課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運動、體驗、心情都能達到鍛鍊過程。在學生試做一次站立式起跑後,我針對發現的錯誤動作,馬上用口訣的方法讓學生複習動作過程。“兩腳前後站,兩臂正相反,前腳稍蹲,後腳成弓,上身前傾。訊號一響,擺臂快,後腳蹬地比箭快。”這樣既記住了要領又饒有趣味,重複了多次練習後心裡還是很高興。接著我用不同姿勢的起跑再次提高他們的練習興趣,又鍛鍊了他們的反應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活動量。在鞏固練習中我安排了“巧奪體操棒”的遊戲,邊鞏固起跑動作又有角力對抗,學生們更加感受到起跑迅速的重要性。小結時我還讓他們把內心的感受和身體的體驗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主動參與學習,產生教、學互動其樂融融

  為了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我請學生當起“小裁判”,在我做示範時他們嘗試發令。設計不同訊號的起跑練習。如在小組合作、玩“巧奪體操棒”遊戲時,我和學生一起玩遊戲,讓“小裁判”做出公正判決。學生們爭著和我比賽,他們已完全把我當成了“玩伴”,我也從孩子們的笑臉上感受到了師生間的那份真情。我和孩子們的感情在不斷融合昇華,起到了“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效果,充分體現出“課堂是孩子們的”。

  篇二: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643字)

  起跑是各種跑的專案最初的動作環節,它主要是為了使人擺脫靜止狀態而進入高速的奔跑階段,低年級主要就是讓學生有一個起跑的概念,會進行一般的站立式起跑。本課正以新課程的理念為基礎,從關注學生做起,在課堂中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主要表現在自然式起跑的練習中。教材是小學低年級結合快速跑教學的一種最基本的起跑方法。教學重點要求是前腿的異側手在前,聽到動令後能迅速地擺脫身體靜止狀態,快速向前跑出。在教學中不要在動作的細節中下功夫,要把自然式起跑與快速跑的練習緊密結合起來。

  首先,“起跑”是一種迅速擺脫原有狀態,向既定方向移動的技術,其發展是學生的反應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起跑重點。

  其次,在做動作時,有的學生上體前傾不夠,身體重心沒向前移動,跑出去會停一下在加速,這時我把同學們叫過來,講解如果起跑重心在後面,會影響起跑的速度,重心向前移到恰當的位置,那麼,起跑耽誤的時間就會減少很多,還有起跑的第一步過大,造成上體過早抬起來,即影響加速又耽誤時間,阻礙水平速度的向前性。我又一次對同學們說:“想要重心向前移動,就要做到身體過起跑線,腳不要過線”。同學們聽後,自己邊做動作邊思考,沒過一會,就學會了,而且速度與動作技術配合的非常協調,同時也鍛鍊了身體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

  最後,把《喜洋洋與灰太狼》帶入課堂,為了躲避“狼來了”利用不同方式的起跑姿勢跑到安全區,得到站立式起跑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姿勢!

  總結課堂中教學的不足,做到讓學生易懂、易學、充分掌握運動技術,同時促進學生健康,增強體質,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篇三: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377字)

  站立式起跑是做好快速跑的一個關鍵環節,它主要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下面,我就站立式起跑一課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1、運用遊戲法和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鍛鍊熱情。我首先透過提問方式強調課的主題:“哪位同學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關鍵是什麼?”“反應迅速,快速啟動。”然後安排“叫號跑圈”的搜身遊戲來提問他們反應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

  2、鼓勵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用口訣的方法來記動作要領,“兩腳前後站,兩臂正相反,前腳稍蹲,後腳成弓上身前傾。訊號一響,擺臂要快,後腳蹬地比箭快。”這樣既記住了動作要領又激發了興趣。

  3、合理設計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教學評價,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評出優秀組和“運動之星”。總之,評價是一門藝術,它能夠催人奮進,積極進取學生能在真誠的評價中求得進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篇四: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1038字)

  站立式起跑是《新課標》要求學會的基本起跑動作之一,它是小學生進行快速跑練習的主要起跑動作,學習和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和要領,對提高學生快速奔跑能力,發展學生全面的身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又由於五年級學生好勝心強,對體育運動有良好的參與意識,運動技能一般,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學生對運動動作有一定的理解力,對動作的認識有自己的分析與理解,掌握動作速度較快。但單純的站立式起跑教學單一、乏味,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因此依據教材的特性與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的練習安排上,我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即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展,並注意運動安全,在練習過程中又改變傳統單一的練習模式,透過採用遊戲化的學習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首先,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利用了“喊數抱團”遊戲來對學生進行熱身運動,我覺得在這期間,不僅使學生的'身體各關節得到活動,而且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透過最後一組“快速輪換位置”的遊戲很自然地匯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這又讓遊戲起到激起了學生求知慾的作用,達到了預想的目的。

  其次,在主教材教學部分,我利用了劉翔這位體育明星的起跑姿勢來引出了起跑姿勢分為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兩種,並讓學生知道這兩種起跑姿勢適合於哪些田徑專案,以及它們之間發令的異同,擴充了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在教師的講解示範環節,我採用多講解多示範,儘量讓學生能夠透過觀察說出站立式起跑的動作要領。並叫學生代表出來了模仿,同學之間互相點評,在學生評價的同時已經對動作要領有了初步的感觀認識,發揮了評價的功能。在學生分組練習的過程中,進行及時的點評指導,並接著讓學生來指揮發令,這樣也改變分組練習的枯燥。

  最後,我採用手語操“感恩的心”,使學生從身體和心理上同時得到放鬆,結束了這節課的教學。

  總結這節課,我反思了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在教師的示範梯度上把握得還有所欠缺;二是在學生的模仿練習過程,還應該更突出更及時地給學生指點和糾正,不要讓學生的錯誤和習慣性毛病留到下節課,這樣不但不利於學生的學習也不利於老師的後續教學;最後一個是在今後的體育課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教師的站位,不要無意識地走動。

  總之,透過上了這次課,我收穫很多,既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更看到自己的不足,今後我會根據新課改的方向結合學生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思路等繼續挖掘和探索,鑽研教法,在上課時多觀察、總結反思,多請教有經驗的同行,與同事們多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勤能補拙,相信我會繼續進步的。

  篇五: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666字)

  站立式起跑是快速跑的一個關鍵環節,它主要鍛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儘快的、又有興趣的掌握呢?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透過對比各種不同的起跑姿勢,如:背向站式起跑、背向蹲式起跑、俯撐式起跑等。除了教師規定的動作外,還允許學生進行創造性練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讓學生了解站立式起跑是快速啟動的最佳起跑姿勢。然後讓學生討論正確的站立式起跑姿勢。並讓學生示範,我及時進行點拔指導,並進行正確的示範動作,然後讓學生練習。

  在整個動作中,學生在“各就位”的動作中,部分學生出現了“同邊跟”動作,就是右腳右手在前,左腳左手在前動作,以及上體重心前移不及時,不到位的動作。那麼怎樣讓學生糾正和注意自己的動作,在練習中,我要求在第一排同學起跑的時候,第二排同學充當“裁判員”,去判定前面的同學準備動作是否有錯誤,如果發現及時的報告,並改正。在練習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後排同學的檢驗,不僅前排同學注意了自己的動作,後排同學同樣在練習中觀察並思考著動作的正確性。有些“裁判員”在指出錯誤的同時還主動的幫助同學改正錯誤,整節課下來,幾乎每一個同學都掌握了這個技術動作。

  整節課下來,學生練習積極性高,動作掌握很好。我覺得對於小學生來說,在體育教學中,他們對於各種體育動作的專業術語的理解比較困難,如果一味的口頭強調“重心前移,直線跑動”等等,學生練習空乏無力,課堂的趣味性也不夠。因此,如何簡化、變化體育動作的技術方法,如何兒化課堂語言,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組織是我們小學體育教師值得不斷思考的問題。

  篇六: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732字)

  一、成功之處

  1、遊戲貫穿練習

  在這幾課中我運用叫號的遊戲,學生圍城一個圓,按1至5的數字記住自己的號碼,聽到“預備”,學生正確的做出起跑的動作。然後教師在中間叫號,學生聽到自己的號碼,馬上跑到中間抱住老師,誰先報到的誰獲勝。其他學生還原成立正的動作。透過這個遊戲,整個班級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練習中,而且正加了練習的趣味性。圓的隊形,積可以讓教師觀察到全體學生的動作,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觀察到夥伴的動作,比你更及時的糾正錯誤。同時圓的線可以讓學生了解起跑線,讓其遵守跑的規則。(另外還可以在中間放置一個球,學生進行搶球遊戲。同時也可以進行拋球叫號的遊戲)

  2、運用兒歌和形象的比喻的形式記住起跑的動作要領

  把手臂的前後擺動比喻成兩隻手上拿著的‘旺仔小饅頭’,膝關節的彎曲、突出是一個‘大饅頭’。身體的前傾當做是衝刺。

  二、不足與再設計

  在遊戲中,教師的站位不能站在中間,否則學生在做起跑動作的時候不利於觀察。教師就要繞著圈來檢查學生的動作,這樣很費時間,教師應和學生站在同一個圓上。

  三、教學機智

  在進行起跑動作的教學時,經常會有一些學生出現同手同腳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原地踏步的動作,於是就讓學生想想踏步的動作時的手腳協調,但是學生中卻出現了前腳墊點的動作,這個辦法不行。於是我就想到了好朋友和小冤家的形象比喻。把異側的手腳比作是‘好朋友’,讓他們永不碰頭。同手同腳當做是“小冤家”。

  四、教學拓展與思考

  同手同腳的解決方法與步驟:

  1、在課中首先讓學生進行感受同手同腳給自己帶來行動上不便與彆扭。

  2、體驗動作,透過左手拍右腳、右手拍左腳的韻律遊戲感受守和腳的協調配合。比如先慢慢的進行動作,教師叫口令,學生練習,然後加快動作。另外也可以透過快速反應的遊戲,提高學生正確區分左與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