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程《汙水和汙水處理》的教學反思

科學課程《汙水和汙水處理》的教學反思

  目前,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人類活動引起的水汙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本課就是引導學生關注水汙染,意識到水汙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進而樹立節約。

  《汙水和汙水處理》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六課。目前,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人類活動引起的水汙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本課就是引導學生關注水汙染,意識到水汙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進而樹立節約用水、減少汙水的意識。

  這一課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汙水。第二部分:汙染源的討論。第三部分:汙水的處理。我在上這課時先由影片匯入(在淡水資源在淡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水汙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水的汙染源可能來自哪兒?)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讓學生認識到“絕大多數的水汙染都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接下來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覺得這樣更自然,讓學生更好理解。

  課初,我從網上收集了一些有關地球水資源有限的短影片。在課堂上,將這些資料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內心產生共鳴,從而引入新課。學生產生了想研究的興趣後,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

  課前,學生就調查了水的汙染源,這個活動學生對汙水情況已經取得初步的瞭解。課堂上,學生交流彙報調查到的汙染源,充分意識到大部分汙水是人類的生活造成的,汙水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汙水淨化實驗中,每個小組準備了2杯水:一杯生活汙水,一杯自來水。課堂上,學生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這兩杯水有什麼不同,並填寫實驗表格,分別從顏色、氣味、沉澱物、透明度等方面去比較。在實驗中,有些學生觀察得非常仔細,實驗後,基本能達成共識:生活汙水中不僅有泥沙,還存在油汙等其他雜質。沉澱和過濾法可以對汙水進行淨化,但達不到自來水的潔淨程度。實驗的效果比較令人滿意,學生得出的結論也比較完善。

  最後在汙水的處理這個教學內容上,我讓學生自行閱讀汙水處理系統示意圖。之後給學生補充加細菌群的生物處理方法和加氯的化學處理方法。學生取得印象也不是很深刻。由於組織學生參觀汙水處理廠這個活動不能落實,我下載了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的影片給學生觀看,也十分精彩,學生如身臨其境,這也是這節課的畫龍點睛之處。

  這節課,教師一直有一個困惑不能解答,現在仍不知該怎樣處理。第三環節汙水的處理中,教師到底需不需要引領學生了解汙水處理的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讓學生明白物理方法的特點是分離,生物方法的特點是分解,化學方法的特點是消毒,似乎我覺得學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因為是公開課,害怕學生弄不清,所以我沒有講,總覺得有些遺憾。

  這節課中,學生參與積極主動,展示大方,觀察細緻,課堂氣氛活躍。但還存在著幾點不足之處:

  1、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教學過渡語設計得也不是很完美,這些缺點有待於日後改善。

  2、汙水的準備應該具有多樣性。可讓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汙水。例如廚房汙水、洗滌汙水、河水等,效果會更好。

  3、小組調查不到位,不準確。例如動物屍體對水的汙染、工業汙水對水的汙染。

  4、學生實驗時秩序有些亂,而且小組長分工了,但沒有落實好,學生被實驗所吸引,沒有好好觀察,記錄。

  5、教師處理不好與學生的關係,教師總是急於講解、提示,而留給學生的空間、時間不夠充分。尤其在最後一環節汙水的處理中,學生可自行得出的結論,教師過多幹涉。

  總之,課改的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會不斷思考、實踐、總結,我會在漫漫長路上上下斷求索,迎接新的挑戰,奔向曙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