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的教學反思

高一生物《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的教學反思

  曾經聽過許多老師上這一節內容的公開課,有的老師講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準,很到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方面也做得很好,課堂氣氛也較濃烈,使我受益非淺。但有的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往往不盡如人意,或顧此失彼,或講解知識有失偏頗。我自己也曾經開過這一節的市級公開課,課後的評價是“效果好,很成功”。

  先不說教學效果是“好”還是“不好”,從老師這一方面來說,共同的一個特點是:課堂上口若懸河,講得滿頭大汗;從學生這一方面來說,共同的一個特徵是:中等以下的學生在課堂上聽得如墜雲霧,暈頭轉向。

  真的需要老師這麼費勁地講解這一部分的知識嗎?真的需要講得那麼多、那麼到位嗎?如果老師少講一些,學生就不能學會這一部分的知識嗎?採取什麼樣的做法,既可以讓學生學的效果好,掌握得紮實,又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我的感覺是,首先要把老師的知識講解大幅度地減下去,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其次,不要一開始就大講特講一些概念和名詞。再次,要精心設計好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內容。

  基於以上這些想法,這學期,我在上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做了如下的改變。

  一、設計一張表格,讓學生繪圖,用鉛筆(畫錯了能及時改動)繪出有絲分裂的主要時期的細胞影象,繪出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幾個主要時期的細胞影象。

  簡要地說明繪圖要求,就開始讓學生繪圖,在投影螢幕上循還播放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動畫。學生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課本上查詢,或觀看播放的細胞分裂的動畫。在學生繪圖的過程中,老師巡迴檢視,指出學生繪錯的地方,以引導思維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思考,尋找正確的知識。

  繪完之後,老師選幾張學生繪的`圖,投影出來,師生一起共同分析,哪個地方畫得好,哪裡畫錯了。然後,投影課前老師自己預先畫的圖,師生一起分析探討,看哪個地方學生畫得比老師的好,哪個地方老師畫得好,哪個地方老師畫得還不如學生畫的好。師生在一起共同比較,共同進步。

  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用完了。課後佈置作業:

  1.自學本節內容,弄清減數分裂的過程,弄清重要的名詞和概念。

  2.發一張老師精心挑選的習題課後完成,下一節課帶來,師生一起分析、講評。

  這樣的一堂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只是起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動手,又動腦,掌握的效果遠比一味地聽老師的講解要好得多。而且,減數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連續的動態的變化過程,只要學生形成了這個映像,所有的知識名詞的理解和記憶都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透過對這一節課教學的反思,我得到了這樣的認識:

  1.要教會學生怎樣學,關鍵是要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老師不能包辦代替。

  2.既然老師的講解是“自己昭昭,使人昏昏”,那麼就果斷地閉嘴吧,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只有讓學生動起來,他才不會上課昏昏想打瞌睡,讓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自己昭昭”。

  3.一節課的教學活動,老師要設計好讓學生進行怎樣的有效的思維活動,不能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的教學任務。

  4.有一些生物學的名詞和概念可以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去學習和掌握,老師不必一開始上新課,就仔細講解一大堆  本節要學習的名詞和概念。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在這一單元的測試中,我驚喜地發現,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生掌握的效果相當不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