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學反思5篇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5篇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一:

  呼啦圈是我班的健康特色活動,在活動的前期開展中,我們發現孩子的興趣很濃厚,但部分孩子喜歡拿著圈亂跑,同伴間不會學習交流各種玩法,玩法較單一。為此,我生成此活動,目的在於提高班級特色活動質量,讓幼兒學習創新玩、合作玩。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本次活動著利於充分挖掘和利用呼啦圈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多種玩法,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合作玩,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由此,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也隨之大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們班幼兒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1、探索呼啦圈的各種玩法,體驗玩圈的樂趣。2、學會一物多玩,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3、培養合作意識。我把整個活動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熱身活動、基礎部分、遊戲及放鬆活動。熱身活動是利用呼啦圈引導幼兒做簡單的器械操,培養幼兒做操的興趣。也從一開始就引入呼啦圈,讓幼兒清楚的明白我們今天上的內容離不開呼啦圈。整堂課的重點在基礎部分,讓幼兒在自由探索及結伴探索中,認識到呼啦圈的多種玩法,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我的第二個目標。遊戲的進行是為基礎部分服務。最後一個環節是放鬆活動,也讓幼兒學著幫老師一起整理物品。這個環節在健康活動中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覺得整堂課上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是:選材適合我班的幼兒,呼啦圈是一種常見物品,而且是我班的班級健康特色,它輕巧、安全,讓幼兒有很多空間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整個環節比較清晰,三個目標基本達到。當幼兒自主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時候,能及時關注幼兒,並有效的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互動,一些幼兒想出的玩法,我能及時給予肯定及鼓勵。不足之處是:在熱身活動中,熱身的力度還不夠,沒有很好的活動開,尤其是頸部、手部及腿部,呼啦圈操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沒有達到很好的熱身效果。

  透過這一教學活動,我充分認識到在健康課中,要在“引導幼兒探索、相互交流,掌握動作要領”上下功夫,讓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學習中提高學習動作的積極性。教師的講解要精煉、透徹,把握好幼兒活動的密度和強度,一節健康活動才能真正的使幼兒體質逐漸增強、動作發展更完善。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二:

  活動設計背景

  每個人都有牙齒,都知道牙齒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往往就是不懂得保護自己的牙齒,我發現我們班很多孩子牙齒都壞了,而且我還了解到有些孩子早上起床沒有刷牙的習慣以及刷牙的方法不對,於是透過這次活動,讓幼兒瞭解到怎樣保護牙齒的常識,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牙齒的構造,懂得牙齒的用處很大。

  2、透過觀察閱讀畫面,初步認識牙齒的好壞。

  3、要注意保護好牙齒,學會正確 的刷牙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牙齒的用途很多,要保護好牙齒,學會正確 的刷牙方法。

  活動準備

  教具:牙齒的模型一副。操作卡片《白白的牙齒》六張。

  學具:若干蘋果塊,蝦條每人1~2根。

  活動過程

  一、課前匯入:

  讓幼兒吃蘋果,初步認識牙齒的用處。

  今天請小朋友吃點蘋果,請你們慢慢地吃,邊吃邊動腦筋想想看,你是怎麼把蘋果吃下去的?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體驗,知道是用牙齒幫助咬斷嚼碎蘋果,吃下去的。

  二、活動新課:

  (一)讓幼兒認識牙齒的構造。

  1、你們都有牙齒嗎?張開嘴巴讓我們們看一看牙齒是什麼顏色的?

  讓幼兒相互看一看,知道每人都有牙齒,牙齒是白白的。

  2、出示牙齒模型(或看卡片1-4)並提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副白白的牙齒,讓我們來看看牙齒是什麼樣的?它是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教師講解並演示: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前面的牙齒是扁扁的,旁邊的牙齒是尖尖的,後面的牙齒是方方的。

  (二)這些不一樣的牙齒有什麼用呢?

  請幼兒看卡片1―4討論,在教師的講解和提問的幫助下,知道扁扁的牙齒可以切斷食物,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而方方的牙齒力量最大,可以壓碎食物,它們各有各的作用,共同幫助我們把食物咬斷嚼碎。

  1、 讓幼兒嚐嚐蝦條,再次體驗一下不同牙齒的作用。

  2、 討論:牙齒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吃食物,它還有什麼用呢?

  讓幼兒練習發音如:“師”、“四”、“字”,等教師著重強調發這些音時上下牙齒分開併攏等情況。知道牙齒還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發音,使我們講話清楚。

  3、師生共同看操作卡片5-6討論並小結:牙齒有很多用處,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白白的牙齒呢?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糖和其他東西、不吃過硬的東西等等。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精選5篇中班健康教學反思精選5篇

  4、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觀察畫面中刷牙的小朋友,說說:他們是怎樣刷牙的?

  在活動區投放牙齒模型、張貼刷牙步驟的流程圖,進行刷牙練習。

  教師念《刷牙歌》,並帶領幼兒念一念,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三、活動結束:

  1、 結合進餐活動,讓幼兒談談怎樣用牙齒吃牛肉,芹菜等難嚼的食物,不包、不吮飯菜,養成正確使用牙齒進食的習慣。

  2、 利用日常活動,讓幼兒談談這些問題:你的牙齒為什麼發黑了?為什麼你的牙齒爛掉了?這樣有什麼不好?讓幼兒懂得牙齒清潔整齊,不但美觀,而且能減少疾病。

  教學反思

  由於幼兒的思維還是形象思維為主,在本堂課前,我做了充分準備。在教具上有牙齒模型和圖示。活動開始後,循序漸進啟發誘導地提問,充分調動孩子的感官學習,讓幼兒觀察牙齒模型,說出牙齒的作用,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這樣,注重了學習過程 ,孩子能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以達到讓幼兒產生主動求知的慾望。在整堂課中始終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操作,幼兒知道了刷牙的好處,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了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達到了本節課的活動目標。考慮到衛生的原因,在課堂上我並沒有讓幼兒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兒一起利用手做動作模擬刷牙的方法,雖然形式不同但教學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整個課堂上幼兒表現積極踴躍,能夠認真準確的回答我的問題。我想如果在示範講授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能夠再細緻再全面些(刷牙不僅要裡裡外外刷還要前後左右都刷到),課堂效果會更好。課後我認真聽取了聽課老師和輔導員的意見,希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做得更好。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三:

  今天的健康活動是《陽臺上的安全》,在這個活動中和孩子探討了一些關於陽臺上安全的知識。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於這些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很強的。對這個話題也比較感興趣於是我讓孩子們自由發言,這樣反而吊起了他們發言的慾望,開始一一舉起手來要講述自己的意見。在問到:一個人在陽臺上,而陽臺門被風關上了,家裡又沒有人你會怎麼辦?這時榆濠高高的舉起手滔滔不絕的說起了自己的經歷,他說:以前我跟我媽媽回家睡覺,但當我醒來時發現媽媽不在家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而且門也都關好了,我實在沒辦法就從陽臺上跳了下來。最後出了好多血送去了醫院。於是我問道:“那你現在遇到了這樣的事會怎麼做呢?”他大聲的說:“我會打電話給媽媽,不會像以前那樣了。”我聽了,讚揚道:“恩!真好,榆濠長大了知道遇到事情要用對的方法來解決了,真棒!。”

  接著我給小朋友看了觀看圖片,討論在陽臺上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圖片一:小朋友在陽臺上看書、摺紙。圖片二:小朋友在陽臺上鍛鍊身體。圖片三:一幼兒將頭和身體伸向陽臺外喊樓下的小朋友。圖片四:一幼兒往陽臺外拋東西。片段五:一幼兒將身體伸向陽臺外拿手帕。 孩子們討論得很激烈,孩子們各自都發表了自己對圖片上小朋友的行為的看法。同時我也做了一些小結:教師小結:第一:在陽臺上取曬在衣架上的東西時,不能將身子探出護欄,這很危險,應該用衣鉤將衣物鉤到可以拿到的地方再取回;或是讓大人幫助。第二:不能往陽臺外扔東西,會砸傷他人。第三:如果遇到陽臺上的門被吹上,應向屋裡的大人求救,請他們幫忙。“那除了這些事不能做,在陽臺上還有哪些危險的事情不能做?”在家中,家長也應該經常提醒幼兒在陽臺上注意安全,及時阻止危險行為,增強安全意識。當討論即將結束時,我突然想起一則新聞:一個小朋友在家看電視,看著電視裡的人物都會飛,於是自己就跑到了陽臺上學著電視裡的模樣“飛”下來,結果摔斷了腿。一說完,我就聽到孩子們在說著這個孩子的不是,以哲站起來說:“他真傻,電視裡的又不是真的。”想想又說:“我們又飛不起來的。”接著陸陸續續的都舉起手……看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很豐富的。

  今天的這個活動,一直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著,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各各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拿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氣氛非常的好。我想以後對於這樣的健康活動是否可以一直用討論式進行呢?或許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暢所欲言,大膽講述很有幫助。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四:

  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學習模仿青蛙練習雙腳跳。重點定位於:探索模仿青蛙的動作蹲跳。難點在於: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也就是有意識控制腳丫的活動,保持身體的協調。 我認為基本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目標基本達到。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自由探索,鞏固練習、遊戲等環節中。

  有幾點不足之處:有些幼兒的動作不到位,還不聽老師的指揮。場地佈置不完整,應該加點情景,如:小池塘、田埂、荷葉、稻田等情景的設定,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 在活動中,老師採用了提問的方法,如:小青蛙有什麼本領?是怎麼跳的?幼兒都能講的出來,但是我問幼兒你們見過青蛙嗎?好多幼兒就回答說,沒有見過,我覺的應該要求家長在有空的時間帶幼兒去田野裡去看看,探險大自然的資源。幼兒始終以青蛙的角色參與了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如:模仿探索到田埂上鞏固練習到跳過荷葉抓害蟲,使活動變得更加有趣,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

  整個教學思路還是比較清晰,流暢,由小青蛙入場----熱身運動----自由探索----鞏固練習----集體活動(也就是遊戲)----放鬆運動,教師情緒飽滿,幼兒參與熱情高。 遊戲環節中,幼兒要讓老師不停的提醒,在蹲跳的同時要把持身體的協調,遊戲時,老師能以角色的身份加入遊戲中,並能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跳過荷葉,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最後,老師透過評價、小結,如:抱一抱,用鼓勵的語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五:

  一、活動名稱:

  《好玩的絲巾》

  二、設計意圖:

  【在一個遊戲活動中,幾個圍在一起擺弄著一條絲巾的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我心想就一條普通的絲巾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往脖子上一圍就可以了嗎?我倒想看看他們幾個能玩出什麼花樣。我沒有打斷他們的活動,在一旁仔細的傾聽他們的對話,認真觀察他們的動作,出乎所料,他們對絲巾的玩法別出心裁,玩出了他們的花樣,連幾個男小朋友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時逢春天,正是圍絲巾的時候,開展一節健康體育活動的想法在我的腦海裡一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希望藉助這一條普通的絲巾和幼兒對它的熱情,既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又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發展能力以及動作技能。】

  三、活動目標:

  1、學習向上拋接的動作,訓練幼兒手眼配合的能力。

  2、促進幼兒手臂肌肉發展及靈活協調能力。

  四、活動準備:

  1、絲巾(絲巾、沙巾)與幼兒人數相等。

  2、遊戲時背景音樂(三首)。

  3、舞蹈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

  五、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音樂,幼兒隨著音樂節奏拍手進入教室。

  【歡快的音樂節奏,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能隨著音樂有序地進入教室,同時把注意力投向老師處,期待下一個精彩的出現。】

  2、教師與幼兒玩常玩的帽子游戲。

  (1)、將大拇指大小的筆蓋戴在拇指上扮演戴帽子的先生:“嗨!小朋友們好!我是帽子先生,今天我又來和小朋友玩我們的帽子游戲了,你們準備好了嗎”?(唱:《郊遊》的歌前半段。念遊戲詞“東跑,西跑……)

  (2)、反覆遊戲2D3次把絲巾變出來。

  【這是一個老師與幼兒經常玩的遊戲,但每一次“帽子先生”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地方出現,所以每一次遊戲幼兒都會覺得意猶未盡,在這個小魔術進行了三次左右,便引出了這節課的主角DD“絲巾”。回看這一環節,總的來說效果很好,但在當時作為激趣引入活動的這個小魔術“帽子先生”,只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稍忽略了主題,次數的掌握在兩次就差不多了。】

  (二)、遊戲:玩絲巾

  1、帽子先生找到了什麼?(絲巾)

  【簡單的問題就帶出了主題的名稱。】

  2、小朋友們在哪裡見到過絲巾?(商場,超市,街上。媽媽圍過……)

  3、媽媽是怎麼圍的?請個小朋友給老師也圍一下!(請幼兒上來)

  4、這樣圍著很漂亮,可是我們的媽媽還可以把它做成一朵花來,那就更漂亮了!(請家長將絲巾做成花)小朋友們一起表揚這位媽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要求: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中感到溫暖,形成安全、信賴感。】

  5、剛才xx媽媽把我們的絲巾做成了一朵花,小朋友也想一想你們可以把它做成什麼?還可以怎麼玩?

  【自然的過渡,簡單明瞭的提問,不限制幼兒的思維,帶領幼兒發散思維還可以怎麼玩?還可以做什麼?】

  6、請小朋友拿起凳子下小籃子裡的絲巾自己做一做玩一玩!(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觀察引導並與幼兒一起玩耍絲巾)。

  7、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玩法(做成了什麼或怎麼玩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語言領域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他人的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提出:“能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的、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的大膽創新、互相交流合作……”有的將絲巾當作一塊飛毯,眯上眼睛想象,有的兩人一組划船,有的幾個一組跳起來,有的還將絲巾蓋在頭上扮成了新娘……】

  (三)、遊戲:絲巾舞

  1、在玩耍是時發現有幼兒將絲巾蓋在頭上,扮成了新娘,教師和所有的幼兒一起扮扮新娘!

  2、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的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舞蹈。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精選5篇教學反思

  【一段歡快的音樂和優美的舞蹈,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藝術的機會。教師抓住時機自然的將活動銜接到下一環節,一邊跳起絲巾舞,一邊進一步增加幼兒興趣又為下面的活動做準備。】

  (四)、遊戲:拋接絲巾

  1、我們剛才扮成了新娘跳了個舞,問一問爸爸媽媽我們跳得好嗎?那我們一起來慶祝一下吧!(教師數到三,所有的幼兒一起將絲巾拋上去,連續三次左右)。

  2、請幼兒說說你剛才是怎樣拋的?教師模仿他的動作(單手從下往上拋,單手從上往上拋,雙手從下往上拋)。

  3、請所有幼兒空手和老師一起學學三種拋接動作,每一種空手模仿2D3次(講解手臂的動作要領,大臂帶動小臂使勁往上拋,在拋的同時眼睛注意上方,做到手眼配合,最後接住絲巾)。

  4、請小朋友一起拿起絲巾,隨音樂自由選擇喜歡的動作拋接絲巾。

  5、分組比賽(教師注意請拿材質差不多的絲巾的幼兒為一組)。

  【此活動中教師對動作以及幼兒自己對動作感受進行了講解,教會幼兒能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拋接的目的,使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隨著音樂拋接。在幼兒較為熟練掌握拋接後,還進行了一定的拋接比賽,教師能在比賽中注意到絲巾材質的不同,提醒幼兒拋接動作協調、靈活。

  這一環節達到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於健康領域的要求:“用幼兒敢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在這一環節中不足的是教師對拋接動作的講解應該再詳細準確點,比賽活動的時間再延長一點,不將幼兒分為大的三組,以讓每位幼兒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幼兒都得到競賽的體驗。】

  (五)、遊戲:絲巾不見了

  1、在最後一組比賽的時候,教師將自己的絲巾藏在身上某處,故作絲巾不在了的神情,請幼兒幫忙找,吸引幼兒的注意,然後再將絲巾拿出來告訴幼兒是老師自己把他藏起來了!

  2、請幼兒和老師一起玩藏絲巾的遊戲,幼兒隨著音樂開火車,音樂停止後開始將自己絲巾藏起來,老師數三聲便開始找(鼓勵幼兒藏到不一樣的地方)。

  【這是一個延伸趣味活動,幼兒能想出身體的不同的部位來藏起絲巾,活動效果很好!】

  六、結束活動:

  遊戲2D3次後:“我們的絲巾真好玩,它有這麼多的玩法,小朋友回家後也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玩玩!現在我們開著我們的小火車出教室玩玩吧”!

  【整個活動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和表達,幼兒在活動中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每一環節過渡自然且形式、風格各異,活動材料做到一物多用。

  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進的地方,這還需要在反思後透過實踐與經驗的積累,以將活動考慮得更周到,上出更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需要,更有特色的活動課,使幼兒在我們的教學中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