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再見了,親人》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最近與師傅同上一堂課,雖然我上得很失敗,但比較自己與師傅的課堂,找出差距,又經師傅的點評讓自己豁然開朗,感覺我確實學習著,收穫著。

  一、教師在前作為引領者

  這裡的教師在前,我覺得指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都要經過精心鑽研教材,精心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還有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預設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教師都要心中有數。

  課堂中用背景資料的介紹作為情景匯入,是課前設計好的,可以讓學生了解背景,同時引領學生談談看到了什麼,想說什麼,這樣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

  在感悟重點句的時候,設計中也明確哪幾句是要咬文嚼字感悟的,那麼在課堂中,就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引領抓字詞感悟,在我的課堂在中,學生說到冒著體現大娘不顧生命危險,而我沒有順勢讓他們找找還有那些動詞也體現了這個。師傅的課堂在中,抓住一系列的動詞帶著、頂著、冒著、穿過、送感悟到危險,並以悟促讀,更加體會到大娘不顧生命危險為志願軍送來打糕的精神。

  學習送打糕的時候,師傅設計大娘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學生回答很精彩,有還有一份心、一份溫暖,一份真情、一種精神的慰藉、是精神上的幫助。而我沒有在研讀部分挖深,只是浮在表面上,所以學生也遊離在文字之外,遊離在課堂之外,更不能很好地朗讀了。

  二、教師在旁作為合作者

  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引領者,但決不是牽引著學生走進課堂,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旁,是指面對課堂的生成,怎樣進行有效的應對,怎樣與學生真正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設計的目標。

  在初讀課題再見了,親人的時候,一學生親人讀得特別重,於是老師反問,你為什麼這樣讀,學生回答因為這裡要突出親人,老師又機智地告訴學生這個課題順序倒了,本來應該是親人,再見了,那是為了突出重點,接著又讓學生讀了課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在說到大娘為了救傷員而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的時候,學生說傷員可能很重,而大娘年齡大,身體瘦弱,志願軍背大娘還差不多,現在大娘背,而且背到很遠的防空洞,一定很艱難。這是老師沒有想到的,在放手讓學生讀的時候,相信學生是聰明的,等待他們把精彩的答案呈現出來。學生還講到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在一齊朗讀志願軍回憶大娘所做的事情的時候,學生無意地將三天三夜讀得特別重,於是師傅馬上抓住這點,反問學生為什麼讀那麼響亮,學生又開始聯絡上下文,說到:

  說明打得困難。

  跟後面頂著打糕,冒著炮火,送食物聯絡起來,更能體現雪中送炭。

  志願軍空著肚子拼了三天三夜,很辛苦。

  一般空著肚子餓一頓就不行了,他們還三天三夜不吃,很困難。

  教師從生成的地方,與學生合作,一起關注語言文字,讓學習不露痕跡,不覺得生硬。

  三、教師在後作為鞭策者

  這裡的'教師在後指面對目標的初步達成,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升,讓教師作為鞭策者,在學生的後面輕輕一揮鞭,讓學生更快、更深地領悟到文字思想。

  當學生講到從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就丟下小孫孫,把傷員看得比小孫孫還重要,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當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都快流淚的時候,教師表揚到:老師似乎真的看到志願軍流下了眼淚。這一表揚,讀的學生倍加有信心,聽的學生有了試一試以及想挑戰的慾望,讓朗讀更加有感情,讓感悟更加深刻了。

  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把握好自身的角色,真正把學生裝在內心,隨時改變引領、合作、鞭策的角色。我知道,教學這條路還很漫長,我只是剛剛起跑線上,還需要全力地研究與實踐,不應該氣餒,不應該灰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