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對應與比較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冊對應與比較教學反思

  《對應與比較》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這一概念,透過課前瞭解我知道了一部分孩子能夠將每一堆的東西數完,然後比較出哪一堆的東西多,另一部分孩子還不能夠將這兩堆東西數清,這樣就無法用數數的辦法,必須用另一種既原始古老的,又現代的比較方法,那就是兩兩配對,也就是數學上的一一對應。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我對教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組合和調整,透過看圖編故事,提出問題;動手操作,加深理解等多個環節使孩子們理解一一對應和比較的概念。我的設計意圖是

  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疑中探索。

  思維是以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如課伊始,將教材中的圖片改成生動的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動畫故事,並提出碰碰車到底夠不夠?正是這樣的疑問,激發了學生的交流與反思,讓孩子們探索出了各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

  2、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再創造。

  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加深對應地理解。課中讓學生操作常用的套筆套活動,他們有的可以數,有的可以套,也有的用數字表示多麼富有個性化的創造!

  3、提倡實踐應用,讓學生在用中實現再創造。

  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個人對應一雙鞋,一張棋盤對應兩個人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遵循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規律,使學生在研究現實現象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我在教學第一階段透過玩碰碰車的動畫,讓孩子們進入比較的世界,領悟到比較可以透過數一數和連一連等多個方式進行。小學生最愛聽故事,在引入新課時,把數學知識貫穿於故事之中,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提出數學問題設定懸念,就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並使這種共鳴轉化為求知慾,進而把注意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接著,我透過筆和筆套的`動手操作,進一步領悟一一對應的思想。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透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嘗試、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親身經歷、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切理解一一對應的思想。

  然後,我利用三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能完整的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第一個層次是蛋糕和盤子,第二個層次是同樣多的杯子和吸管,第三個層次是生活實際相聯絡的衣服和褲子,人和籃球。練習分三個層次:自己動手實踐,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最後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從易到難,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對於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最佳的學習階段後安排一次放鬆,既能調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繼續學習。

  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人和鞋子(一個人穿一雙鞋),人和圍棋盤(兩個人用一個圍棋盤)等多個遊戲。一題多變訓練,使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帶來的消極影響,更靈活應用對應方法。同時也使學生從變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巧變生趣,奧妙無窮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探求欲。透過學生舉例,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教學理念。遊戲的設定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遊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遊戲的喜悅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澱在學生的思維中。

  整堂課寓教於樂,一年級的孩子們在遊戲,動畫等多個環節中領悟了對應與比較,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