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記數法優秀教學反思

科學記數法優秀教學反思

  科學記數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知識後,安排了一節與現實世界中的資料(尤其是大數)相關的數學內容,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現實宏觀世界中的大數,培養學生《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的六大核心觀念之一:數感。另一方面又透過對較大數學資訊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時,學會用科學的、方便的方法表示大數,同時為今後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微觀世界中較小的資料奠定基礎。

  本節課我安排了七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匯入問題;第二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第三環節: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大數;第四環節:自學檢測,分析歸納,探索規律,得出科學記數法定義;第五環節:當堂練習,鞏固新知;第六環節:課堂檢測;第七環節:課堂小結,佈置作業。這節課的內容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情景呈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與生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首先我利用課件放映四川汶川地震的事例及我國首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的例子引出生活中比較大的資料,來說明生活中常見的大數,比如四川汶川地震傷亡人數,經濟損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的事例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迫切需要,同時還利用現實背景向學生介紹不同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陶冶了他們的愛國情操,培養了民族自豪感;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並順利過地渡到對大數的表示方法:科學記數法。從而引出科學記數法定義:把一個大於10的數,寫成 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_正整數,這種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n比原數的整數數位小1.例如:230000= 2.3×105 整數數位是6,25666.6= 2.56666×104 整數數位是5。學生對本節內容已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我緊接著出示當堂訓練,課堂開氣氛變得很好,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當堂訓練中。在學習活動中我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展開,讓學生主動學習、思考、討論、交流和反思。透過“當堂訓練”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鼓勵學生透過合作交流,正確地進行估算。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育理念上的。這節課我讓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節課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都很高,但從幾個同學上黑板做題的情況看,有些同學還是掌握的不好,還得還加強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