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下冊《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反思

八年級生物下冊《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探究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規律之後,順勢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在進化的過程中有些物種會滅絕,而又有些新的物種在不斷產生,由此展開新課對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一是透過對樺尺蠖在工業區體色變黑例子的學習,瞭解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二是重點透過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原因和過程。因此本節課是一節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難度都較大的實驗課。

  我對本節課的處理分三大步進行,首先借助課本樺尺蠖體色隨環境改變而進化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自然環境的選擇作用,並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然後用圖片、標本等讓學生感受保護色的動物如變色龍、竹節蟲、枯葉蝶等與環境的相適應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放在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透過分析實驗資料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得出生物進化的原因概括起來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由自然生存法則最終上升到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這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把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學說型的教學內容透過事例分析、圖片標本、模擬實驗等生動化處理,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渾濁的思路變得清晰。

  2.由英國100多年前樺尺蠖的`體色進化聯絡我們枝城地區的工業汙染,讓學生對自制的本地菜粉蝶進行未來的進化推測,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3、收集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典型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圖片、標本等,由保護色、變色逐漸向高階的擬態,以及對警戒色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保護色的動物:不同環境中的青蛙、北極熊、綠色蚱蜢

  變色的動物:變色龍、雷鳥

  擬態:枯葉蝶節蟲、葉蟬、蘭花螳螂

  警戒色:美洲棕王蝶幼蟲有毒,體節有棕色大斑紋。

  保護色和警戒色的一組是:虎具有斑紋和黃蜂腹部的條紋。

  3、對教材模擬實驗方法進行了大膽改進,降低了實驗難度,增加了可操作性,實驗結果較理想。主要改進是:一是將小紙片總數量由100張減少為50張,顏色增加為五種,各10張;二是將每代倖存者繁殖3個子代改為2個子代;三是隻繁殖3代基本上就能夠看到較理想的效果了;四是對錶格進行了如下修改,使實驗結果更清楚。附學生實驗資料見後面

  4、將14組的實驗結果由小組長彙報填寫在黑板上,另選一組較理想的將完整的實驗記錄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師生一起分析實驗結果。對實驗結論的得出不要對學生要求太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簡單歸納得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即可,最後由自然生存法則引升到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影響,圓滿結束新課。

  經過課後和老師們的交流和反思,我認為教學中仍然存在幾點可以改進之處:

  1、課堂引入可嘗試其他方式,如由達爾文的所見所聞開始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不能得出和達爾文一樣的認識呢?讓學生體驗到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保護色的動物舉例如能借助多媒體效果應該更好,在實驗室缺少了這個有利條件,僅能借助圖片和標本,深感美中不足。

  3、教學的主線應更明確一些,由於有將近25分鐘的時間要花在模擬保護色的形成實驗上,學生只是為了保護色而實驗,可能忽視了前提是對生物進化原因的探究,容易讓學生認為所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都只有保護色這一種方式。透過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反思,我覺得收穫頗多,我相信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透過自身的努力,加上最新的理念才可以進步。我會把這次活動當成自己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教學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