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反思

  現行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第4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本單元內容,從微觀的世界介紹了世間萬物的構成,是學習化學的基礎。本單元沒有試驗,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其中核外電子排布,化合價等內容非常的抽象,對於初三的學生難於理解。本單元的重點很多,難點也很多,是學生兩個月來的第一塊硬骨頭,其中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相關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的計算。如果這單元的內容不被掌握,整個初中化學沒法學,中考沒法考。近一個月的時間中,在期中考試之前,終於結束了這部分的內容,以下是我對本單元教學中,對教學設計,教學環節,作業安排和習題講評中一些問題的反思。

  課時一、原子的構成

  本課時內容分為兩部分: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分為兩節課教學。

  第一部分原子的構成,這部分內容與初二物理中學習過的內容有些重複,物理中說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因為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所以原子整體不帶電。本節課的重點是:1、瞭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2、瞭解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無難點。我的設計:從學生已知的知識點入手,結合書本的兩張表以及flash演示,請學生自己觀察,討論。

  首先是三種粒子的帶電情況和質量情況,再補充核電荷數的概念,最後是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等式的推導。結合書本的練習,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知識點。整節課用時很短,因此我認為該部分內容不需要一整節課,可以與相對原子質量合為一課。核電荷數是一個新的概念,在讀的時候讀成核/電荷數,有助於學生理解。書本的兩張表包含了很多的資訊,充分的運用好兩張表格,可以挖深出不少有用的資訊。如不同的.原子質子數不同,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的,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原子整體不帶電的原因。《評價手冊》中的題目,可以安排在課堂上完成雙基要覽部分。

  第二部分相對原子質量,書本對概念的介紹過詳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我,事後我發現,定義部分不一定要介紹的詳細,實在太抽象,說不清,只要記住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質量忽略不計。關鍵是運用,也就是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為相對分子質量的相關計算打基礎。教學過程中,借用表4-2和表4-3,學生可以自己得出等式。

  課時二、元素

  本課時內容分為三部分: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分為兩課時教學。

  第一課介紹元素的概念。重點是物質,原子,分子和元素之間的關係。瞭解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內容涉及宏觀和微觀世界的轉換,很難很抽象。其次就是考綱要求的記憶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四種元素。設計之初,我做了課件,但我聽了老教師一節課後,決定放棄課件,用板書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一邊記筆記的同時,一邊理解,加深記憶。從學過的物質引入,從宏觀,微觀的角度分析,強調組成,構成的區別。然後畫圖表,表達出4個名詞的聯絡。最後讓學生自己找出地殼中含量最高的4種元素,運用諧音“養閨女貼”,學生感興趣,記得牢。教學後感覺在4個名詞的辨析和聯絡上,學生,尤其是女生,不好掌握,儘管結合著例子講,但是從學生反應上看,還是抽象,弄不懂。我有點後悔,這部分是書本要求的重點,不能不講,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一下子理解這麼多,很難。這部分的練習也不多,考試時候不會出到具體的題目,是不是不該這麼大張旗鼓的講,浪費時間呢?

  第二課時。介紹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重點就是介紹元素符號的意義(宏觀/微觀),然後就是背元素符號,元素週期表部分,書本安排在這裡,只要求瞭解一橫行是一週期,一縱行是一族,介紹元素週期表現在發現七個週期,16個族,每個單元格的資訊。教學的時候,我只是在課堂上把表4-3上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讀了一遍,想讓學生下去自己背,實際上學生回去基本上不背,應該在課堂上讓他們背,然後結合練習,在課堂上完成記憶,但這又很耗時。元素符號的意義,舉個H的例子,再舉個Fe的例子,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書本的資料部分介紹了從元素名稱的偏旁部首看它屬於哪種元素。元素週期表的內容,因為沒有介紹核外電子排布,所以內容猶如隔靴搔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在第三課時結合核外電子排布,介紹了什麼樣的在一週期,什麼樣的在同一族,為什麼同一族化學性質相似。

  課時三、離子

  本課時內容分為兩部分:核外電子排布,離子的形成。兩節課完成。

  第一部分,核外電子排布。我在教研員面前開課,準備了很久,結果效果不好。本部分的重點是:1、核外電子根據能量不同分層排布。2、畫原子結構示意圖。3、最外層電子數和元素種類的概念。難點就是核外電子分層排布。許多學生會認為電子在核外的軌道上運動,實際上不是軌道,而是電子層。這部分內容很抽象,又沒有生活經驗可循,只有書本圖4—9。現在我覺得不需要對學生解釋如何分層,說不清,就兩句話:1、核外電子分層排布。2、能量越低的電子越往內層排。第二是畫結構示意圖,

  上課的時候,我先讓大家畫稀有氣體的,然後找出規律:8電子穩定。然後是金屬,非金屬。後來教研員教我一手,《評價手冊》雙基要覽第一題,在課堂上完全圍繞這一題展開教學,全在裡面了,以後一定要改。

  第二部分,粒子的構成,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根據之前學習的內容,瞭解原子為了達到相對穩定的結構,透過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此時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陰陽離子的概念透過看書得出,重點是讀寫離子符號。另一個重點就是書本79頁最下面的表,物質由原子,分子和離子構成。有關原子團的內容,書本說的不清不楚,教學時,我還跳到後面,介紹五種離子,現在看來,像那樣蜻蜓點水式的講還不如不講。《評價手冊》拓展延伸的題目也非常的好,4個問題包含了所有的知識點。

  第四單元、物質購成的奧秘

  該單元非常難,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分為三部分:化學式的概念和讀寫,化合價的相關運用,相對分子質量的相關計算。分為8課教學,4節新授+4節練習。

  書本寫的很不好,在沒有說化合價之前就把化學式的命名和讀法說了。在講化合價的時候,簡單的用一句“化學上用化合價表示原子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帶過,非常的含糊,重點放在運用上。整個教材比較亂,至少我看不懂思路。我參照了我舊教材,為學生補充了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概念,然後從共價鍵、離子鍵的角度,從根源上談化合價。我的本意是好的,結果不大好,新教材這麼寫,有減負的需要,更是因為運用和概念沒什麼關係。這裡的學生基礎很差,共價鍵、離子鍵對他們來說太難理解了,以後不能這麼幹。看來我又犯了完美主義的錯誤了,人教版的教材還是能面向各個學校的學生的。

  教學過程中,我第一節課在根據元素符號的意義,介紹了化學式的概念和意義後,跳過了書本上化學式的讀寫,介紹了化合價,結果效果很差,算是我上的最差的一節課了,還是一節公開課。整個結束後,我發現學生對命名掌握的不好,原因就是上課的時候一帶而過的原因,我再次宣誓:蜻蜓點水似的講解不能再說了。化合價是重點和難點。這個東西學生沒法理解,死背化合價吧,對學生又很困難。編口訣吧,兩個禮拜都有人沒背下來,這些記不住,化學式和化合價之間的相互推求根本就無法完成。第二節課介紹化合價,從共價鍵、離子鍵說,時間明顯不夠。第三節課講相互推求,方法比較好掌握。一說一舉例,學生全懂,但是一到練習,全蒙掉了,事實上,現在學生在化學式和化合價之間的相互推求的題目中出現問題,就是不會背化合價的原因。第四節課,相對分子質量的相關計算,半說半練,上課的時候,我覺得設計的有些倉促,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很多孩子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練習就佈置下來了,結果只能隨大流。4節新授課我都沒有給學生布置硬性的作業,這是個很大的失誤,這裡的學生實在不自覺,如此重要的內容以為我和他們玩了4天呢。最後一天相對分子質量的運算,我佈置了書本上的練習題,讓學生寫在作業本上,強調作業格式的規範。第二天我做了認真的批改,還寫了評語,結果發現大家寫的不好,第二天我退回去一半人重寫,訂正。

  化合價的概念不必糾結,運用才是最重要的。說到運用,無非是化合價和化學式之間的相互求算,再者就是相對分子質量的相關運算。這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計算,要說難吧,真不難,小學數學水平的計算,但是其中包含的化學意義卻比較難。以我的經驗來看,運用的東西,需要反覆的練習達到熟練,這部分類容也是接下來學習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基礎。練習的機會並不少,書本課後練習,評價書冊,補充習題,加上我影印的試卷兩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