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

《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

  下面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談談教學後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體現數學的價值。

  環節:小芳跳繩的次數是標準數的1.15倍;小明跳繩的次數是標準數的6/5;小麗跳繩的次數是標準數的110%。問:誰跳的次數最多?

  我原設計意圖是:藉助學生熟悉的`跳繩資料改編成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要想比較3人跳繩次數的多少,就必須進行相互的轉換,從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這個情景並沒有達到最大的利用效果,並且只有提出沒有解決,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確保人人有收穫。

  由於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因此我提前一天佈置學生仿寫類似的例子。上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結合自己所舉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說一說百分數怎樣化成小數。透過仿寫、交流等活動使得每位學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穫。但是如果在後面的練習中能設計一些同桌互相出題、互相批改的環節,或許對本知識的學習更紮實。

  最後,探索發現,使得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百分數化小數的合作交流中,我發現學生當中出現兩種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再化成小數,80%的學生都用這個方法;方法2是把分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再添上%。這個方法只有少部分學生知道,而且他們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方法為什麼行得通,我透過設計了一個探索發現的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又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但是由於我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兩種方法的比較,而是直接說方法2是簡便快捷的方法,感覺有點硬塞給學生了。其實可以出一些位數較多的小數,讓學生用兩種方法來做,從而對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簡便的方法。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過程算是比較順暢的,但是存在較大的困惑。就是像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透過自學基本弄懂的一節課,我該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該怎麼拓展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