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反思

  1、匯入比較成功。先讓學生觀察今天的中國行政區域圖,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瞭解指出今天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然後提出問題:這些地區大都位於南方,那南方自古是這樣發達嗎?以此激起學生對中國古代南方情況的好奇。然後給出兩則史料:司馬遷《史記》筆下西漢時的江南景象,宋朝《宋書》中描繪的江南景象,設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變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由此引起學生思考,匯入本課。我認為對於古代經濟史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所以一開始就應該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件講起,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這確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預想效果。

  2、對經濟史內容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步步深入。我的教學分三個步驟進行,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經濟重心發生南移的原因,再次闡釋南移的具體表現,第三步依據農業、手工業、商業這三方面帶領學生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既起到了匯入每個主題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一節課下來,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很明確,利於對繁雜而又不熟悉的經濟史內容有個較為清晰的瞭解,而課下透過與學生的交流,這一設計思路得到學生的肯定。

  3、圖文並茂。初一學生更多還停留在形象思維認識問題的基礎上,因此在製作課件過程中我使用了相對數量的圖片輔助教學,如講宋代生產工具秧馬、宋代絲綢錦緞、武打瓷窯的瓷器、占城稻、棉花的推廣種植,宋朝海上貿易等,對於作物推廣還使用了動態地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並配有必要的介紹,在欣賞、觀察同時深入理解,效果很好。

  4、對兩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南下應使用侵擾或擄掠之詞,侵略是用於不同國家之間,這點應在授課過程中和學生著重強調一下;

  5.在講宋朝對外貿易時出現口誤,應該是“海上絲綢之路”,說成了“海外絲綢之路”,所以再次提醒自己注意講課時的一下細微之處;另外,在講海上貿易時應重點介紹一下市舶司,這是宋朝政府積極倡導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從這點引導學生推斷宋朝統治者對商品貿易的支援態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