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四年級《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老師們,又一屆秋實杯曬課,因匡老師女兒馬上面臨高考,所以我被迫衝到前線。當初因為時間的不確定,所以只有把內容儘量選在後面,且不會與其他內容發生太大沖突。當真正準備完這節課的時候才發現,這節課概念多,知識零碎,不容易講好。這一課,知識目標比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內部的高”。當時展課後雪梅就在說這節課的容量太大,可能要上完內容很難,下來後我也在思考,究竟怎樣取捨才合適,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哪一塊都沒有省略,似乎省略了哪一塊課就不夠完整。這與我的個人性格有關,一遇到選擇性的問題,我就有些障礙。所以最後這節課還是沒能上完,遺憾!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這節課中,我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節課我做到了:

  (一)組織有效“活動”,促進學生理解。

  (二)“探究”式學習方式。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築,一些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建都有三角形,或者整體造型近似於三角形。一反面激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從而順勢揭示課題。

  對於“三角形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其機械的記憶,而是透過一步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最終得出結論。首先,讓學生試著自己畫一個三角形,並且在畫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著觀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幾部分組成?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隻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就是三角形?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三角形,透過前兩個三角形的判斷得出三角形是封閉圖形,所以“相鄰的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透過第3、4個圖形總結出三角形必須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裡重點強調,“三條線段”“圍成”。這時,孩子們就在自然而然的觀察中自己總結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徵。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的理解及畫法”,首先給三角形取名字,然後學習“頂點和它對應的邊”。對於高的理解,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在四年級上冊時,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課學生對於高的認識是有基礎。

  於是,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判斷哪幢別墅是長頸鹿的家,從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對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接著,為了讓學生清晰的展現原先思考中對高的表象,我出現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畫法。在對比判斷中使有點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來。然後再讓學生看看書中對高與底的解釋,使文字與圖結合起來理解。但這些還不夠,由於學生之間閱讀理解的差異性,我又以最直觀的方法——電腦演示畫高,達到使所有學生都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畫高這一目的。最後,讓學生在自己剛上課時畫的三角形上畫高,運用一人畫,一人看的方式,讓同桌的同學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對於“三角形的特性”這一部分知識,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大力士比賽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至於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我想不是這節課的內容,安排了作為課後研究。最後,讓大家欣賞一些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體,與課的開頭照應,說明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是否善於捕捉“生活現象”,留意生活數學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

  課堂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科學。課前設想得再好,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麼事了。本節課遺憾之處:在探討什麼是三角形一環節,節奏不夠緊湊,稍顯拖沓,造成了第二個遺憾,課堂作業未能處理完。同時也發現學生的基礎差,思維差,遺忘性較大,學習自覺性不夠。課前佈置的預習作業沒有認真完成。這些也是造成未能完成本課的原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