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和生物膜系統》教學反思範文

《細胞膜和生物膜系統》教學反思範文

  《細胞膜和生物膜系統》這節課是一節高二學業水平復習課,這節課的重點是複習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生物膜系統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絡。以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是和跨膜運輸一起講,這次跨膜運輸不講,換為生物膜系統。這一節課上下來,有這樣一些體會。

  成功之處有這樣幾個:

  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一節課不能全是重點,需要有主有次,這樣課堂才能張弛有度。在課堂一開始,我就給班級同學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告訴學生我複習的內容在書本的哪一頁,讓學生都很明確老師這節課要上什麼,涉及哪些知識點,這樣也比較容易達到與教師同步。

  這節課的最主要內容是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安排了接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次重點生物膜系統,安排了十分鐘。重點內容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中,細胞膜的物質組成花了五分鐘的時間,其他都在複習細胞膜結構和功能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絡。生物膜系統中十分鐘幾乎都花在分析各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聯絡上。

  2.注重問題之間的聯絡和過渡

  在設計這一節課的時候,就確定了這堂課要讓學生明確:結構和功能是相統一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這個主題,由結構到功能。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透過分析磷脂分子的特點和排布,總結出細胞膜的第一個功能——隔離、保護;透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載體蛋白和糖蛋白,得出細胞膜的另外兩個功能——控制物質運輸,資訊交流。因為載體有選擇性,所以細胞膜對進出細胞的物質是有選擇性的,再引出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最後通過幾道習題,再補充鞏固,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不但與蛋白質有關係,與磷脂也有關係,糖蛋白與細胞間的資訊交流有關,所以只存在於細胞膜的外側。這樣課堂中就存在一條思維邏輯主線,複習過程就是沿著這一條主線,不斷地講知識框架構建、充實起來。並且這個過程在板書上都體現出來。

  3.引入了新的材料

  上覆習課要出彩,有時候還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材料來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本節課加了一個新技術的相關資料——細胞的冰凍蝕刻,學生覺得很好奇,仔細看了圖,加深了對細胞膜上蛋白質排布的直觀印象,不單單是書本上那三個形容詞。我還加了一個新的視屏——白細胞吞噬病菌,視屏很短,只有20秒,但它引出下一個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在完成半小時的學習以後重新達到一個興奮點,利於下一個學習任務高效地完成。

  這節課時間上比較緊張,最後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是拖了兩分鐘,而且感覺到生物膜系統的知識點教學有點倉促。歸納一下,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兩點:

  1.問題設計還不夠合理

  我們的課堂教學程序很多都是由教師設計的問題串進行推進的,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邏輯性,層次性。此外,教師的提問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因為這節課的內容不是按照教學進度來的,高二的學生剛剛結束新課,所以很多學生還沒有進入複習課狀態,而這節課又是必修一的內容,前面的化合物知識沒有複習,細胞膜和生物膜的相關知識學生幾乎忘的差不多了。我在個別問題的設計上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難度較大,所以能回答正確的同學並不多,引導學生回答正確需要一些時間,還不如一開始就降低難度,設計階梯性問題給學生,提示思維路徑。另外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胞吞、胞吐屬不屬於跨膜運輸?”學生說不屬於,本來我怕他們不明白,也準備了一個動畫幫他們理解的,上課的時候,我看時間來不及了,就肯定了學生的回答,直接進入了下一個教學內容。其實這個問題就完全沒有必要提,因為我這節課不復習跨膜運輸的知識。而我提了卻不再解釋,有些不會的同學反而在這裡思維中斷了。如果我直接把這個環節去了,還可以省出時間放在生物膜系統相關知識的複習上,課堂會更加從容。

  2.備課不夠細緻

  我自己手邊的教材版本比較早,而且多年教學下來,形成了一些固定思維。例如:提到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應的就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沒有注意到,新的版本中還提到了結構特點有細胞膜上蛋白質的分佈是不對稱的,而且對蛋白質三種分佈情況的描述詞語也發生了變化。雖然用老的詞語也不會算錯,但是會給學生造成疑惑,到底是按老師教的,還是按書本上的來?

  另外在生物膜系統的教學中,對於分泌蛋白這個重點知識的學習在文字上進行了說明,但是還應該在圖形上再重複一遍。我在板書時只展示了文字和箭頭的表述,忽視了圖形上的聯絡。

  每一次開課都是一次再學習、再研究的過程,我們要與時俱進,關注教材和學生的變化,不斷在課堂中引入新的科技知識,注入新的能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