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教案《桂林山水》

優質課教案《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教案《桂林山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總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二、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舉一反三法、朗讀體會法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雲霧迷濛,那裡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 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

  (三) 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

  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並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學生彙報:灕江水的特點是:水:靜清綠

  (3)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是: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這時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比較這兩個句子,體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②透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補充句子,選喜歡的說一說。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園真安靜啊, 3、早晨的空氣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學生交流彙報後,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透過什麼方法學習的? 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1、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

  2、藉助圖片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麼樣的特點。(山:奇、秀、險)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呀。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 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閱讀提示,明確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

  3.學生歸納、講評。

  (五) 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透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六)、作業佈置:仿照本文的寫作特點,描寫一處景物。

  (七)、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畫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