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教案

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教案

  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教案怎麼設計?許多人並不是很清楚瞭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閱讀。

  設計計指導思想

  《關於北康城牆的存廢問題的討論》屬於“走進語言現場”專題的“交鋒時刻”板塊。由於本專題的學習方式為活動體驗,教材在設計上強調實踐性.目的是在交流表達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因此,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關於於北京城牆的存廢問題的討論》宜採用課堂辯論的形式展開活動。教師應在課前印發“辯論的基本規範”等材科和“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明確正反方的代表人員,佈置學生充分預習.提煉觀點,準備好資料卡片;強調其他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聽眾的傾聽能力。開展本次活動旨在讓學生能夠在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讓學生學會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資訊。辯論結束後.教師作適當點評和總結,讓學生體會、感受梁思成先生的遠見卓識、儒雅風範。

  教學目標

  l.認識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育修養的重要性,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犬方。

  2.能夠在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

  3善於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資訊。

  教學重點與難點

  l.能夠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

  2.善於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資訊。

  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遠見卓識和儒雅風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印發有關辯淪的基本規範等材料和“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

  2.每個小組推薦2人,明確正方“儲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幫助自已組的代表準備好相關論據和材料(以文字為基礎)。

  3.透過查閱課外書籍或網路,蒐集證明己方觀點的相關論據和材料,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學生聽眾參與情況記錄表”。

  二、背景導人。

  20世紀50年代,成為新中同首都的北京開始規劃城市建設方案,對於北京城牆的處理意見,當時主要分為兩派:一是堅決主張拆除城牆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為代表,堅決主張儲存城牆的“儲存派”。粱思成曾在1957年寫下這樣一段話——“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對於“北京城牆的存廢問題”,你又有怎樣的看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語言現場”。

  三、辯論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詞,簡單宣佈辯論規則。

  2.主持人宣佈辯題“關於北京城牆的存廢問題的討論”,並介紹正反方代表及其所持立場(分刖為“北京城牆應當儲存”和“北京城牆應當拆除”)。

  3主持人宣佈辯論開始。

  4正方一辯首先陳詞。(時間3分鐘)

  5.反方一辯陳詞。(時間5分鐘)

  6.正方=辯任選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7.反方二辯任選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8.正方三辯任選反方二辯或i辯進行一對攻辯。(時間2分鐘)

  9.反方三辯任選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時間2分鐘)

  10.正方一辯攻辯小結。(時間1分30秒)

  11.反方一辯攻辯小結。(時間1分30秒)

  12.自由辯論。(各4分鐘)

  13其他同學提問。(4分鐘)

  14.反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鐘)

  15正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鐘)

  (說明:在整個辯論的過程中,學生聽眾要認真填寫表格,積極參與)

  四、教師點評、總結。

  在本次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展現了自己的風采,體現了同學們敏捷和縝密的思維(視課堂具體情況作進一步評析)。我們剛才在辯論中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各自據理力爭,不分伯仲(視具體情況作進一步評析)。你們想知道上世紀50年代這次辯論的結果嗎?歷史沒有選擇粱思成,這篇極有說服力的`辯詞並沒有阻止拆除者的腳步,從1952年開始,北京外城城牆被陸續拆除,歷史也讓今天的北京為當初的選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城記》一書的前言中,作者王軍飽含深情地寫下這樣的文字:“研究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是無法繞過樑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滿地、行路艱難的舊中國,跋涉在深山老林裡,尋覓中華古代文化的瑰寶,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部建築史;是他發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規劃的最高目標是安居樂業的呼喊,為中國城市的理性發展篳路藍縷;是他搏盡全力為中國古代建築請命,雖是屢戰屢敗,卻痴情不改。”

  五、佈置作業。

  課後閱讀《城記》,進一步瞭解相關北京城牆的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