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優秀教案設計

我的空中樓閣優秀教案設計

  導語:讀過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記憶中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空中樓閣優秀教案,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教學目標:

  1.把握託物言志、寄情於景的手法。

  2.鑑賞品味散文的內容,表現技巧、語言。

  3.理解作者表達的對“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嚮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散文的欣賞。

  教學難點: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瞭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教學方法:

  主要透過創設情境比較的點撥法,將學生匯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透過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體味,捕捉情感資訊,認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進一步體例體會散文“情”與“景”、“形”與“神”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

  教具使用:相關課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唐代劉禹錫《陋室銘》的語句,雖是一棟陋室,但在詩人眼裡卻充滿了清幽雅靜的情趣。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如入簾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同樣在高一,我們還接觸過一位身居陋室卻怡然自得的作家——“歸有光”。他筆下的項脊軒經過修耷後,是什麼樣子的呢?“使不上漏……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循,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一間“塵泥滲漉”,狹小破舊的陋室,在歸有光的筆下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今天,我們再一起去參觀一座山間小屋。

  二.解題

  作者李樂薇,江蘇人,現代作家。早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後一直在臺灣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見長,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美動人,風格柔和溫婉而富有感情。

  “空中樓閣”,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折射而出現的虛幻的樓臺景物,後多比喻虛構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等。清代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曾引用此語:“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成,無影無形之謂也。”《我的空中樓閣》也正是透過虛實相生的寫法,表現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嚮往。

  三.課文錄音+字詞

  四.整體感知

  1.在文中“我的空中樓閣”具體指什麼?

  山上小屋--“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2.作者是怎樣寫山和小屋的關係?

  ①“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暗喻,擬人,突出了小屋的玲瓏、小巧的特點

  ②“柔和的一個角度上”:明暗和色澤差別不大、不刺眼,和順悅耳,質地柔軟,親切、溫順。

  山坡平緩,地勢、地形,具體的事物賦予色彩、質地、性情。

  ③“點破”:直接了當地捅破,力度突出的是小屋的位置的顯眼、顯要和。

  ④博喻: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叫博喻,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

  a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在灕江上了呢!(楊朔《畫山繡水》)

  b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王蒙《春之聲》)

  c“砰”一聲,郎平的一記重扣,激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和鼓掌聲,像海濤擊岸,像山洪爆發,像飛瀑傾瀉。觀眾們蜂湧到場子裡,將一束束散發著馨香的鮮花,獻給教練、領隊和姑娘們。(魯光《中國姑娘》)

  d張老師卻是一對厚嘴唇,冬春常被風吹得爆出幹皮兒;從這對厚嘴唇裡迸出的話語,總是那麼熱情、生動、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鏽的播種機,不斷在學生們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識的種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地把學生心田上的灰塵無情地掃去……(劉心武《班主任老師》)

  上面例①用“蓮花”、“海棠葉兒”、“一掛一掛的葡萄”、“仙人騎鶴”、“樂隊吹簫”五個喻體來比喻“累累垂垂的石乳”這一個本體;例②用“雪”、“玉”、“飛濺的浪花”三個喻體來比喻“白丁香花”這個本體;例③用“海濤擊岸”、“山洪爆發”、“飛瀑傾瀉”三個喻體來比喻“歡呼聲和掌聲”這一個聯合體;例④用“播種機”、“大笤帚”兩個喻體來比喻“話語”這一個本體。如果用一個喻體來比一個本體,又用另一個喻體來比另一個本體,這不是博喻,這是比喻的連續運用。

  ⑤如果從選景、取景的角度看,這些內容從哪些角度觀察?

  遠處。----遠觀全景。

  3.作者怎樣寫小屋和樹林的關係:

  ①樹點綴了小屋(由近及遠)。

  近觀: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樹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滿山皆樹,為小屋佈置了一個美好的綠的背景,使小屋顯得別緻出色。高出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美而濃的樹陰”,“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擬人)。

  ②小屋點綴了樹林、樹叢(由遠及近)

  遠看: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築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簷,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牆;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隱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

  這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儘管有豐富的聯想、想像,但寫的是確確實實的山、樹、屋的形勢和情姿。這是此文託物言志的第一個里程碑。

  ③請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和小屋的關係?

  相得益彰,相互掩映。

  4.如果說以上內容是從實處寫,那麼作者還從哪些方面怎樣寫其它?

  虛寫

  寫花園:由“領土”有限,到“領空”無限;由“有形的圍牆”到“無形的圍牆”;由花園的花朵到天上的雲霞。小屋的光線也富有浪漫的文學性;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早晨光線加強,花蕊慢慢綻開,傍晚,光線暗淡,花瓣微微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卻叫它“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夜幕中的小屋,卻覺得它彷彿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由實入虛,將現實的自然景觀,融進迷離朦朧的詩一般的意境,難怪作者情不自禁,“身在小屋享受著人間清福,享受著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啊!這是此文託物言志的第二個里程碑。

  5.從文章的整體看,“我的空中樓閣”是不是確有其建築?

  理想中的生活地方。從全文看,這小屋應是虛構的。作者特意讓小屋踞於“高高的山坡”上,強調“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車”,暗合遠離“入境”“不聞車馬喧”之意。

  文章題為《我的空中樓閣》,一語雙關: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於山上,在煙霧迷濛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

  6.“我的”這一定語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傾向?從此可以感悟到作者什麼樣的志趣?

  喜愛之情。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嚮往。

  讀最後一段。作者特意強調,“這座空中樓閣佔了地利之便”。所謂“地利”即“空中樓閣”,它踞於“高高的山坡之上”,“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車”,暗含遠離“人境”,“不聞車馬喧”之意,是“我”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不必養鳥,無須掛畫”,不要人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嚮往。這是此文託物言志的第三個里程碑。

  作者把小屋視為“快樂的起點”和“幸福的終點”,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薄,遠離鬧市人境,在塵囂中尋找閒靜,從明麗質樸的自然中獲得無限的意趣,是對人生的一種超然態度,但作者這種幸福觀是與眾不同的,有其積極的一面,即對社會現實的厭惡和失望,對名利社會的徹底否定;也有其頗為消極的一面,即超凡脫俗、清心寡慾的遁世思想。因此,作者的這種“快樂”和“幸福”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種海市蜃樓式的幻景罷了,小屋只是一座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他所企望的境界實際上是鏡中花水中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不過是人生的生活理想的寄託。

  文章開將從山寫起,用比喻的方法,以神來之筆點出小屋的位置,接著用一組博喻來突出小屋點綴山,接著重點寫小屋和樹的關係,這部分由近到遠,由區域性到整體,多方位寫兩者的關係。爾後,又以大量篇幅立足於小屋描寫外面的景緻,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在對外面多種景物進行描寫的基礎上更側重於抒寫自己對自然景物的感受,這樣獨具匠心的構思,使文章的內容由淺入深、由實而虛,也自然而然地借景物描寫抒發了情懷。

  7.表現手法

  文學創作中,作家有時感到某種抽象的精神難作具體描繪,有時也會由於某些原因不便對所表現的`失望進行直接描述,於是便往往借對某一適當物象的描寫,便抽象的精神具體化,讓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達出來。《我的空中樓閣》便是這樣的託物言志、詠物寄情的作品。狀物與言志,融洽無間,和抒情也渾為一體。

  託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採用託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絡。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已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示例:

  我們學校大禮堂的屋簷下,有一口老銅鐘。

  這口老銅鐘和學校大禮堂同齡,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從我上一年級到五年級,幾乎每天都去看看它。由於日曬、風吹、雨打,全身長滿了青綠色的銅鏽,因而外表並不美觀,也不光亮,它的表面除了五朵雕花和三圈花紋外,再沒有別的打扮了。

  有一天,學校停電,電鈴響不起來。這時老銅鐘響了。“當!當!當!”好像在招呼我們,“上課了,大夥兒快進教室吧!”喲,老銅鐘居然也有比電鈴好的地方呢!

  老銅鐘像一位淳樸厚道、不計報酬的老人,打算一輩子都作為我們默默作貢獻似的。(《大禮堂屋簷下的老銅鐘》)

  說明:這篇文章透過對大禮堂屋簷下的大銅鐘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意願做一個淳樸厚道、不計報酬,一輩子為人們默默做貢獻的人。這篇文章在交代了老銅鐘所在的地點和方位之後,重點抓住老銅鐘的兩個特點來言志。一是抓住老銅鐘的“老”。老銅鐘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全身長滿了銅鏽,外表並不美觀,也不光亮。讚美了老銅鐘淳樸厚道,一輩子為學生作貢獻的精神。二是說明老銅鐘的作用。在停電的時候,老銅鐘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招呼同學們進教室上課。讚美了老銅鐘不計報酬,隨時為學生們服務的精神。作者對老銅鐘的讚美,實際上是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意願和志向。這篇文章在描寫老銅鐘時,採用了擬人的方法,如老銅鐘在電鈴不響的時候招呼同學們進教室上課。結尾寫老銅鐘像一位淳樸厚道、不計報酬的老人。這樣寫較鮮明、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志向。

  8.描寫景物的角度:本文在描寫景物時,角度變化多端。

  A.近看小屋,呈現的景色是:“有了這許多樹,小屋就有了許多特點。樹總是輕輕搖動著。樹的動……”看到小屋的整體,看到屋的大小和樹的動靜的配置。總之,近看到得的印象,歸結為“含蓄而有風度”。

  B.而遠眺呢?“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想於枝頭,輕靈而自由。”從大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徵鮮明的區域性、一些線條、一排瓦屋、一片藍、一片白,而整體則在樹叢中“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遠眺得到的印象,歸結為“輕靈而自由”。

  C.此外,還有仰視:“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D.有俯瞰:“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後退了一些。”

  E.又有白天所見——景物線條、色彩、層次非常明晰;黑夜所見——“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

  F.還有從屋內向屋外看:“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總之,作者以心愛的小屋為焦點,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描繪,寫出了小屋在各種視角下的各個方面,寫出了小屋的神韻。只有心靈自由,襟懷開闊,胸無塵滓,而且愛屋情篤,才能如此放縱筆墨,視點任意東西南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