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藝術設計教案

高二藝術設計教案

  設計是所有藝術的基礎。藝術家及建築師瓦薩利曾經說過:設計是基礎,是所有手藝、繪畫、舞蹈、雕刻、書寫的基礎——設計是所有藝術的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藝術設計教案,歡迎閱讀。

  一、教材分析

  《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第三課,在新課程標準中,本節課是高中一年級上學期較為重要的一節課程,在學生剛進入美術鑑賞課程中的一個深入課,從本節課開始,具體瞭解三種主要的美術型別(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及其相關問題。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具象藝術有更加深入、具體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均為高中一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們對於美術知識也有一定的瞭解,但基於現學生的知識含量對於剛剛接觸的美術鑑賞課程的瞭解還很薄弱,在前兩節課程中教師已經給學生進行深入講解概念的掌握,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試圖讓學生更直觀的、更全面的瞭解本節課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抓住教學重點,找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典型作品的欣賞,讓學生掌握具象藝術的特徵和意義。 2、能力目標:掌握鑑賞具象藝術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具象藝術的鑑賞能力,理解美術作品中對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鑑賞能力,感受作品中的'趣味性以及瞭解歷史狀況,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設計意圖:透過欣賞每一幅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歷史知識,透過繪畫,可以讓學生更直白的欣賞作品的不同價值,在學生的成長中可以加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其感受生活。)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講解具象藝術的特點以及社會功能,對美術鑑賞方法的具體運用,並進而認識具象藝術的意義。

  教學難點:主要在於分辨具象藝術的能動性(典型性)的處理,對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的塑造而區別於攝影。

  五、課型:鑑賞課

  六、課時計劃:1課時

  七、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啟發法、討論法、欣賞法、陶冶法

  (設計意圖:在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大家透過討論、分析、欣賞的方式使學生激發審美興趣,在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啟發中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知識、領會繪畫帶給生活的魅力帶給學習的快樂。)

  八、教學準備:教科書、多媒體課件、教案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環節一:幻燈片播放圖片,R·皮爾斯坦的照相寫實主義作品,激起學生興趣。

  教師設問: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片,大家有什麼想法? 學生討論:大家互相詢問、分析。

  教師設問:教師給出答案。(學生驚歎)也許大部分同學不會想到,原來繪畫可以如此逼真的表現事物。那我請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作品使用什麼樣的繪畫門類將事物如實的表現出來,你能想象出畫家還借用哪些手段來幫助他完成這樣的作品嗎?

  學生討論發言:(從教材中尋找參考答案,小組之間相互補充發言。)

  教師補充:上面的作品使用油畫的工具表現的,我們可以感受到油畫這種材料在表現寫實性作品時,表現力是如此的強大。當然不否認畫家可能借助照相機和投影儀等一些科技手段來輔助完成作品,使作品達到如此高的清晰度和真實感。

  環節二:幻燈片播放影片《清明上河圖》,動態的清明上河圖讓學生眼前一亮。 學生開啟課本第三課,引出課題: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 (設計意圖:以照相寫實主義作品產生的震撼效果,引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再結合課本中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中國館中展示的具有動態效果的清明上河圖讓學生更驚歎具象繪畫的藝術特點。)

  (二)新課教授,進一步講解。

  環節一:教師透過剛剛播放的影片講述清明上河圖,並且讓學生分組討論,透過影片中的內容總結相關的內容,包括人物、時節、地點、內容等,讓學生分析。 教師提問:在語文、歷史、等學科中講到了《清明上河圖》中的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參考課本)

  教師提問:《清明上河圖》中大致分為幾段,最具有故事情節、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學生欣賞作品回答:(參考預習課本)

  教師針對學生的答案作出補充:《清明上河圖》生動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內容結構大體分為三段,開首為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其兩岸船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緊張忙碌的活動,後段為市區街道

  縱橫交錯、店鋪鱗次櫛比、人流如潮、車水馬龍的繁華場面。《清明上河圖》在整個畫面的構圖方面顯示了卓越的藝術才能。中國繪圖傳統的“散點透視”得到了天才的運用,使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場面,透過中國傳統的長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動的表現。整個畫面有靜場、有高潮,跌宕有序。船過虹橋的場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畫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緊張的場面。橋下河面水深流急,為使漕船過橋,船工情緒激動緊張,有的撐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擲纜繩的、呼喊指揮的,加上橋上的人為之奔走呼號,顯得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點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答創設情景中設下的疑問,明確本課目標即具象藝術的欣賞。)

  環節二:播放幻燈片,欣賞西班牙畫家委拉茲凱斯作品《教皇英諾森十世》

  教師講述:這是一幅幾乎與真人等大的寫生作品,作品完成後,放在一個大廳中,教皇的下屬進來後,急忙取下帽子行禮,他以為真的教皇坐在那裡。教皇本人對這幅作品的評價是:“太像了,太像了,過於像了!”後來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來,從來沒有展出過,為什麼呢? 學生討論發言:(參考教科書及之前的預習)

  教師補充:委拉斯凱茲是17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他始終擔任西班牙畫師,為國王、王后、教皇、宮廷貴族等上層人物畫了大量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應教皇本人的邀請而畫的。權勢顯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緻的椅子上,一雙兇相畢露的眼睛直盯著觀眾,威嚴中包含著貪婪,兇狠中隱藏著狡詐。這個當時已76歲的老謀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徵,被真實地表現出來了,以至於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滿半是讚歎的口吻說:“畫得太逼真了!”

  教師提問:作品的真實性可否讓照相機替代?

  學生討論發言:(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 透過欣賞作品,點出具象藝術最顯著的特徵:真實即客觀再現現實,向學生簡介具象藝術作品的欣賞不能單從表面看現象,突破教學重點。)

  環節三:播放幻燈片,提出問題。

  教師提問:透過《清明上河圖》和《委拉斯凱茲》以上兩幅作品的欣賞,請說出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總結回答:(參考答案,總結出具象藝術的特點) 課件展示:1、真實性和客觀性 2、藝術形象的典型性 3、情節性

  (設計意圖:以上兩幅作品的欣賞目的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答案,更讓學生理解作品,幫助他們宏觀地把握知識點。)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的主動性很強,課程安排很緊湊,透過繪畫作品欣賞的對比性,學生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並且瞭解具象藝術的特點,在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讓學生有了拓展,但是在

  課程中還有很多不足,學生的自主性還是很難突破,下一節的課程要以難點為主,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繪畫語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