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鐘擺教案設計

機械鐘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麼製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過程與方法:重複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製作一個單擺並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理解重複進行實驗的價值;感受探究計時工具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手製作一個單擺並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難點:透過觀測理解擺的等時性。

  教學準備:擺鐘一個、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PVC架、棉線、鉤碼、鐵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幾種古老的計時方法?(太陽鍾、水鍾等。)還有很多類似的`計時方法,如:一柱香、一個沙漏等等。雖然像日晷、水鍾以及燃油燈鍾、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板書課題:機械擺鐘)

  2、以擺作為振動系統的鐘稱為擺鐘。通常都有報時功能,所以又稱為自鳴鐘。1582~158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6~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惠更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髮明瞭擺鐘。後經不斷改進,沿用至今。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P68資料庫中《教堂裡的“擺”》,簡要說明伽利略是怎樣發現擺的規律的?

  二、觀察鐘擺:

  1、(出示擺鐘)擺鐘計時為什麼可以這麼精確呢?

  觀察討論:擺鐘是怎樣來計量時間的?

  2、用秒錶測一測:鐘擺擺動怎樣算一次?擺鐘的擺每分鐘擺動幾次?

  3、集體測量一次後反饋,問:鐘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相同嗎?

  4、討論:課本中的記錄表為什麼要讓我們測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觀察我們的鐘擺:

  1、我也做了一個單擺(出示單擺),介紹擺各部分的名稱。認識擺線、擺錘。它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呢?

  2、學生猜測後,師帶領學生集體測量三次。

  3、是不是所有的單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都是一樣的呢?老師給你提供PVC架、棉線、鉤碼,你能做一個擺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