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之《物體的內能》

物理教案之《物體的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物體的內能

  (2)知道物體內能的組成

  (3)知道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學知識推出分子動能的存在,並說明分子動能與溫度的關係,再又分子力說明分子勢能的存在,最後總結出內能的概念

  分析二:分子勢能在微觀上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為體積),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為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因為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上圖所示。分子勢能可與彈性勢能對比學習,分子相距平衡距離時相當於彈簧的平衡位置,但對比學習時,也要注意兩者的區別。

  分析三:比較兩物體內能大小,需要考慮到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和分子總個數。分子平均動能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溫度越低,分子平均動能越小。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宏觀上表現為體積)有關,分子間距離改變(宏觀上表現為體積改變),分子勢能改變,但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體積)的關係比較複雜: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即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因此我們不能單從體積的改變上判斷分子勢能如何改變,而是往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分析四:機械能與內能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溫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教法建議

  建議一:在分析物體內能時要充分利用前三節所學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由舊有知識推匯出新知識。

  建議二:在講分子勢能時,最好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類比學習。

  建議三:在區分機械能與內能時,最好能舉例說明。

  教學重點:內能的組成,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分別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分子勢能

  一、分子動能

  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分子平均速度和平均動能是一個宏觀統計概念,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但並不是所有分子動能都增大,個別分子動能還有可能減小。

  二、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作用力決定的一種能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出與物體體積有關。

  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為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因為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圖所示。

  三、物體的內能

  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例1:相同質量的0℃水與0℃的冰相比較

  A、它們的分子平均動能相等

  B、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大

  C、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小

  D、水的內能比冰的內能多

  答案:ABD

  評析:質量相同的`水和冰,它們的分子個數相等;溫度相等,所以分子平均動能相等,因此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由水結成冰,需要釋放能量,所以相同質量、溫度的水比冰內能多,由於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所以水比冰的分子勢能大。本題很容易誤認為水結成冰,體積增大,所以內能增大。

  機械能與內能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溫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例2:下面有關機械能和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能大的物體,內能一定也大

  B、物體做加速運動時,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物體內分子平均動能必增大

  C、物體降溫時,其機械能必減少

  D、摩擦生熱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

  答案:D

  評析:對於機械能和內能,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形式的能,需要從概念上對它們進行區分。

  四、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怎樣測量阿伏加德羅常數

  組織:分組

  方案:查閱資料,設計原理,實際操作

  評價: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