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大比拼數學教案彙總

圓圓大比拼數學教案彙總

  圓圓大比拼數學教案篇一:小二班數學教案《找圓形》

  小班數學《找圓形》

  葛雲霞2016.1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初步感知圓形的主要特徵,能從許多圖形或物品中找出圓形。

  2、能夠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泡泡水

  3、各種形狀的卡片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師吹泡泡匯入活動

  師:今天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可愛的瓶子(出示瓶子)請你猜一猜瓶子裡裝的是什麼?(吹泡泡)剛才老師吹出了什麼?(泡泡)再到幼兒身邊吹泡泡,問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啊?

  師:泡泡是圓圓的,我們再來仔細看一看泡泡(出示課件泡泡),它們是什麼形狀啊?我們一起伸出小手來畫一畫,圓圓的,它還有個非常好聽的的名字叫圓形。大家一起來和圓形寶寶打個招呼吧:圓形寶寶你好!

  2、基本部分

  1、透過看、比、玩等方式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初步感知圓形的主要特徵。

  (1)找一找:透過觀察找出圓形的實物師:圓形寶寶來和大家做朋友了,它想考考小朋友。

  師:這裡有許多東西,它們有的是圓形的,有的不是圓形的,圓形寶寶出的難題是要小朋友們找出圓形的東西。找到後指著它告訴大家:我找到了圓形寶寶。(教師可示範)提問:你找到了什麼?

  (2)比一比:比較圓形的東西和不是圓形的東西的區別

  師拿出一個不是圓形的東西,它是不是圓形的東西?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請小朋友找一個不是圓形的東西,和圓形寶寶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師適當指導幼兒摸一摸角)師總結:圓形寶寶都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

  (3)玩一玩:捉迷藏遊戲,讓幼兒嘗試在圖上找出圓形

  ①、師:圓形寶寶很調皮,它們滾呀滾,跳啊跳,咦,怎麼不見了,到哪裡去了呢?

  ②、師:原來調皮的圓形寶寶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出示場景圖)師示範:老師找到一個圓形寶寶了,它藏在太陽裡,太陽是圓圓的,小朋友,你們找到了嗎?誰能告訴大家?(幼兒說到一個圖片點擊出現大圖)

  ③、遷移經驗,說說生活中與圓形相似的物體師:小朋友的眼睛真尖,圓形寶寶藏啊藏,它不藏在這裡了,悄悄告訴你們哦,我剛才看見它偷偷藏在我們身邊了,我們生活中也藏著圓形寶寶呢!看,紐扣是圓圓的,你們還能說說哪裡藏著圓形寶寶嗎?

  3、結束部分:數圓形

  請幼兒找出自己椅子底下的圓形,數數有幾個,並會說:我有x個圓形寶寶。

  圓圓大比拼數學教案篇二: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跟圖形娃娃玩遊戲》數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徵。

  2、透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按的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幾中圖形。

  2、物質資料準備:奇妙箱,幼兒操作用的六種幾何圖形若干;各種圖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總觀:

  奇妙箱裡找圖形說特徵——拼畫——數數、分類——延伸:讓幼兒自己尋找其他圖形

  活動過程:

  (一)遊戲:“奇妙箱”裡找圖形娃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麼秘密啊?”

  1、老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是什麼?

  拿出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啊?為什麼說她是長方形的啊?”

  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引導幼兒討論)

  2、再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出圖形後,要求說出圖形名稱和特徵,並講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

  ??遊戲反覆進行。

  3、老師總結:奇妙箱裡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一邊說一邊出示相應的物品)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而且四個角一樣大,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也有四個角、四條邊而且四個角一樣大,對面的二條邊一樣長;梯形也有四條邊,上下對面的二條邊是平行

  邊,旁邊是兩條斜邊;圓形和橢圓形都是圓圓的沒有角的,邊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橢圓形是扁的。

  (二)拼畫

  老師:“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所以圖形娃娃們想和我們做個遊戲。盤子裡放著許多圖形寶寶,等一下請你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圖形,在這些圖形上添畫幾筆變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幾個圖形拼成其他各種物品。讓我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變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讓幼兒大膽想象,在幾何圖形上添畫成另一物品)

  (三)數數、分類活動:

  根據自己拼畫的圖形娃娃的數量、種類進行數數、分類活動。

  1、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用什麼圖形寶寶來變的?變成了什麼?

  2、用園形的變了幾樣東西?誰變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依次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都很棒,讓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然後,讓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去尋找我們還不認識的其他圖形,下次上課帶回來給老師看,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感知6以內的數量

  活動目標:

  認識數字6,知道其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學習目測接數的方法,感知6以內的數量。尊重小朋友,能認真地傾聽同伴發言。活動準備:感受過6以內物體的數量,認識1-5的數字。

  1-6的數字卡,實物卡片(每張卡片上的實物數量6)幼兒用數1頁。

  活動過程:

  一、猜猜新朋友。

  ——教師出示數字1——5:這些數字朋友我們都已經認識過了,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請幼兒正確地指認數字。

  ——教師:每個數字都可以表示許多不同數量的物體,數字1可以表示什麼~~引導幼兒複習鞏固對5以內數字實際意義的理解。

  ——教師:今天,數字們還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猜猜看,它可能是誰?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認識數字6。

  ——教師出示6片樹葉、6朵菊花、6個蘋果,提問:圖上有什麼?它們各有幾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學習先看聚在一起的幾個物體,然後再接數其它的物體。

  ——教師:這些東西都有6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它是什麼樣的?像什麼?6還可以表示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回答問題。

  三、幼兒操作活動。

  四、活動評價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6以內的實物卡片,讓幼兒按數量進行分類。

  感知圖形的特徵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形狀的主要特徵。

  2、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標記,並學習按照圖形標記製作相應的形狀。

  3、能注意操作過程中的書面整潔,樂意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1、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餅乾(均未拆封)若干。

  2、三隻毛絨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胸口有一個形狀標記。

  3、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圖片。

  4、幼兒用書(P10—11)人手一冊

  5、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圖片),顏料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餅乾的形狀,瞭解形狀的主要特徵。

  1、出示餅乾,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它有哪些形狀?你喜歡吃什麼形狀的餅乾?

  2、教師(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摺疊圖形,引導幼兒直觀感受圖形的特徵呢感,使幼兒知道:圓形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個一樣大的角,一樣長的邊;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二、認識形狀標記,給小動物送餅乾。

  1、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三隻小動物也想吃餅乾,你知道它想吃什麼形狀的餅乾?

  2、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身上的形狀標記,推測每個小動物喜歡吃的餅乾形狀。

  3、請幼兒給小動物送餅乾,鼓勵幼兒邊送邊講述:“小動物,送給你XX形狀的餅乾。”

  三、操作活動:製作餅乾。

  1、引導幼兒開啟並閱讀幼兒用書,理解操作要求後,取出印章,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身上的形狀標記,在小動物的旁邊印製出相應形狀的餅乾送給小動物,提醒幼兒在指定的地方印圖形,注意保持書面整潔,鼓勵幼兒邊印餅乾邊說:“XX給你XX形狀的餅乾。”

  2、觀察幼兒用書上面各種形狀的彩色餅乾,啟發幼兒幫小動物劃線給彩色餅乾找家。

  四、交流評價活動。

  1、師幼共同檢查小動物面前盤子裡的餅乾是否正確。

  2、表揚操作正確的幼兒,以及邊做邊講述的幼兒。活動中的操作餅乾我改為用牆塑紙剪的各種形狀做餅乾進行。

  活動反思:

  按以往的教學經驗,幼兒對圖形的認識,他們會區別出外形,但難點是在特徵的把握上。比如這次正方形的`認識重點和難點就是在感知它的四條邊一樣長和四個角一樣大。為了讓他們明白正方形的“四”上,我讓他們與三角形相比,並在示範紙的四個角上貼不同顏色的自貼紙,這樣幼兒看得更清楚。

  案《圖形遊戲》

  1、複習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徵。

  2、透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準備:

  教師用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裡面放圖形若干,紙做的小鳥一隻),

  幼兒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起興趣

  今天我帶來了幾位圖形寶寶,這些圖形寶寶可真有趣,它們會變魔術,變成另外一個圖形寶寶呢。

  二、複習鞏固幾何圖形

  1,教師從小箱子摸出圓形,請幼兒猜猜圓形會變成什麼?有幾個?

  2,請兩位幼兒上來從小箱子裡分別摸出正方形、三角形,並猜猜分別會變成什麼?

  3,教師出示小鳥,請幼兒說說這隻小鳥是用哪些圖形拼成的?

  三、遊戲“圖形變變變”

  1,請你們來試試用兩個三角形寶寶能拼成什麼圖形?(教師觀察幼兒拼的結果,並在黑板上演示給大家看)

  2,我們來比賽,用四個三角形寶寶拼一個正方形,看誰拼得最快。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你們用小筐裡的幾何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邊要有樹,比比誰設計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說自己設計的房子用了哪些圖形?

  :多變的圖形

  [內容分析]

  《幼兒創新智慧遊戲》是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讓幼兒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為目標的新課程。教材本身內容來源於生活,特別是來源於幼兒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即注重讓幼兒多關注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透過幼兒自身嘗試和體驗,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品質。此活動《多變的圖形》來源於教材本身的設計,以教材為載體,充分挖掘孩子們生活中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創新,大膽改良,培養了孩子大膽想象的能力,而且鼓勵孩子們大膽實踐,敢於嘗試新辦法。

  [幼兒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對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感興趣的時期,語言表達不是很完整,也沒有什麼主見。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他們也能將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動時,為他們提供一些蘊涵教育目標的,適合他們的材料,讓孩子主動參與、積極探索,透過活動,發展孩子的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設計思路]

  幼兒喜歡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對長方形、梯形、半圓形、橢圓形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為了開展分類、排序等探索活動在生活和遊戲中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聯想和創造;幼兒還需要在各種操作時間中進一步學習、發現,為此設計了本節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拼圖添畫的興趣。

  2、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3、引導幼兒在認識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透過聯想畫成簡單的物體,並表現出其主要特徵。

  [活動準備]

  箱子一個、圖形示範幾張、圖形拼插玩具每人一份、帶有圖形的紙張每人一份、彩筆。

  [活動流程]

  1、匯入:聽音樂“找朋友”入場。

  2、授課:遊戲“奇妙箱”。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麼秘密阿?

  A、老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了,摸出來,看!是什麼?

  拿出圖形(圓形):這是什麼呀?幼兒:圓形。

  教師接著把此“圓形”貼上在黑板上,討論:那你還看著是什麼?幼兒發散思維想象:大蘋果、太陽等。

  B、師再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圖形後,如同上進行討論。(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

  3、師:咱們再來玩個“超級魔術師”的遊戲。

  拿起一張圓形,變變變,“變出不同的臉”,把什麼變成了什麼?是怎麼變成的呢?(引導幼兒學會添畫,變成另外的圖形)

  4、引導幼兒自己想象創新。小朋友們,你們也想不想象魔術師一樣來變魔術呢?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圖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來開始設計、創造。咱們來比比看看誰能設計出和別人不一樣的。

  5、將部分幼兒的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給大家,並進行評析,鼓勵幼兒的設計。

  [活動反思]

  透過這節活動的進行,幼兒對圖形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圖形就能立即能說出該圖形的名稱和特徵。對拼圖添畫很感興趣,想象的豐富,能把想象的某個物體說出是什麼圖形,拼圖完成的較好,添畫有的幼兒完成的不是很好,在這方面還需加強練習。

  《圖形朋友碰碰樂》

  目標

  1、有控制地畫園、方等圖形,並樂意嘗試畫其他圖形。

  2、運用圖形連線創造簡單的影象,初步體會圖形組合的意義。

  準備

  1、形紙(供師生共同作畫的紙較幼兒畫紙大一倍)

  2、勾線筆、蠟筆(每人一、二支),方形列印紙。

  過程

  一、一起畫圖形。

  1、一起畫大園和小園——始末線條碰一碰封口。

  2、一起畫大方和小方——始末封口畫方

  3、圓形拉一拉,變長了,名字叫橢圓——畫一畫大小不同的橢圓,嘗試和園或方碰一碰連起來。

  4、方形拉一拉,變長了,名字叫長方——畫一畫和園、方連起來碰一碰的大小不同長方。

  二、圖形朋友碰碰碰

  1、找一找圖形朋友碰一碰以後像什麼。(例如:人、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

  2、確定某個物體,新增圖形碰一碰,表現區域性特徵。

  3、在輪廓線內塗色。碰出一個好朋友。

  三、操作表現

  1、我會畫圖形——畫畫各種封閉的圖形,看看我會畫什麼圖形,想想還會畫什麼圖形,試著畫一畫。

  2、圖形圖形碰一碰——試著在圖形邊上畫圖形,讓它們連起來。

  3、想想添添變影象——從簡單熟悉的影象入手,從畫面上的圖形中大膽想象,畫畫稍複雜或從未畫過的影象。

  4、用蠟筆作獎勵,給最富想象的影象塗色。

  四、看看數數有多少

  1、看看我們會讓圖形碰一碰,碰出什麼好朋友。

  2、數一數圖形碰一碰,多少朋友來碰頭。

  延伸

  在自己的畫面上繼續尋找影象,找到了想想添添變影象,也用蠟筆塗一塗。

  拼圖形》教案

  活動背景

  在一次看圖拼畫的數學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圖樣,要求孩子照樣去拼圖。由於是操作活動,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後我請幼兒說一說,是怎麼拼的,每種圖形片都用了幾個,然後再記錄下來。這時班上一位叫王志鵬的小朋友問:“老師,我拼的小人和圖上的不一樣,行不行呀?”原來他拼的小人的腳用的是長方形,而圖樣上是用三角形拼的。當時我想:是呀,為什麼一定要用三角形呢?於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片,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找圖形(把各種顏色、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片放在一起)

  (1)一組拿紅色正方形,第二組拿綠色長方形,第三組黃

  色三角形,第四組藍色圓形,第五組紅色梯形,第六組綠半圓形,看看哪組拿得又對又快?

  (2)請每組幼兒分別拿5個紅圓,6個黃正方形,8個綠梯

  形、7個藍三角、4個紅半圓。每組一個幼兒在按要求拿的時候,其他幼兒在該幼兒拿好後要幫他數一數,看他數得對不對?(幼兒積極性很高,動作較快,也有一個組總是在最後,可組裡的成員都在幫忙,幫著找圖片,幫著數圖片。)

  (這樣的安排主要是考慮本班有這學期新來的幼兒,有的幼兒照著圖形會找出同樣的圖形來,但如果老師叫他自己拿一個圖形來,可能要找半天,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會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來。透過這兩個操作活動,一是幫助幼兒複習圖形,二是幫助幼兒複習正確地數實物。)

  2、拼一拼,說一說,記一記。

  教師為幼兒提供圖形片,老師說一個東西,讓幼兒來拼,拼好後說一說你是怎麼拼的?每種圖形用了幾個,記錄下來。

  (1)請幼兒拼一個小人。

  我在巡視的時候,有個叫王志鵬的孩子對我說:“老師我拼了一個女的。”我當時只是看了一下,隨口說了一聲“不錯”,但心想:為什麼是女的?隨後又去看其他幼兒拼的情況,這時由於受王志鵬小朋友的啟發,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發現了孩子們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幾個孩子和別人拼的是一樣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後,我就先請王志鵬說一說,他是怎麼拼的?王志鵬說:“我用圓形拼了這個女孩子的頭,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體,用長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張潔說:“我也拼了一個女孩子,是圓形拼了她的頭,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體,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擋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們不是體現在裙子上,而是體現在頭上,如趙磊用兩個半圓拼女孩子的辮子,冠曄是用兩個圓拼了辮子……

  (就拼一個小人,幼兒就用不同的圖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如果孩子不說給你聽,你可能粗看一下還不能明白,但經孩子這麼一講解,當時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歐所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

  (2)拼一個房子

  幼兒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頂,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頂,有的拼了長方形有房頂……有一個窗子的,有兩個的窗子的;有單扇門的,有兩扇門的……各式各樣的房子呈現在你眼前。

  (這時我並沒有告訴幼兒拼房子該用什麼圖形來拼,而隨幼兒用什麼來拼,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幼兒都好像是建築師,造出了各式各樣很美的房子,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延伸活動

  小組合作拼一個“我們的幼兒園”,拼好後各小組可進行交流。

  活動後的反思:

  1、我真正體會到瑞吉歐的《其實有一百》,兒童有一百種

  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我們要給幼兒足夠時間和空間,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

  2、在數學活動也應多給幼兒交往合作的機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活動,為幼兒創造了合作的機會,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幫助能力較差的

  幼兒,如第六組的殷濤小朋友是本學期來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較差,不會數數,各種圖形的名稱也搞不清,透過小組活動,其他小朋友幫他數數、認圖形。

  3、數學活動中也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拼完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拼的過程,因為是幼兒真正親手操作的,孩子都會說,而且都搶著要說,說得都非常好,很有條理。

  4、透過幼兒動手操作,可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拼一個小人,有的用三角形來做他的身體,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正方形……為了拼一個女孩子,有的用梯形來做裙子;有的用半圓來做辮子,而有的用圓形來做辮子……拼房子有的拼成了尖頂的,有圓頂的,有梯形頂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