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欣賞波爾卡音樂》的優秀教案

八年級下冊《欣賞波爾卡音樂》的優秀教案

  第3課 欣賞“波爾卡”音樂

  教學內容:

  聽賞〈〈閒聊波爾卡〉〉四首樂曲。

  教學目標:

  透過樂曲〈〈閒聊波爾卡〉〉等的欣賞,讓學生了解波爾卡音樂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 聽賞匯入:

  師:播放〈波爾卡〉〉。

  生:(自由闡述)

  1:這首曲子很有意思,它的音樂好象不是拉或彈出來的。

  2:是不是敲出來的?

  3:它的情緒比較活潑、輕鬆。

  師:這首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特別,它完全是撥絃撥出來的,而這個音樂的風格就叫:波爾卡。

  二 介紹“波爾卡”

  “波爾卡”是音樂的一種體裁,屬於男女對舞用的舞曲。起源於捷克民間,曾經風行全歐,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過這種體裁寫過音樂作品。它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歡快。典型的節奏型是:

  XX X XX X | X X X 0 |。

  鑑賞《閒聊波爾卡》

  1 第一遍欣賞,要求:給音樂起名字。

  生:(可能會有學生知道,不知道就讓他們自己隨便)

  師:曲子的`名稱是《閒聊波爾卡》,也叫《唧唧喳喳波爾卡》或《嘰嘰嘎嘎波爾卡》

  2 第二遍欣賞,要求:在筆記本上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可以用各種形式。

  3 簡介作品:這也是小施特勞斯作於1858年的一首力作。管絃樂曲。也是一首舞曲小品。作品詼諧熱鬧、有聲有色地表現了婦女們嚷著叫著笑著閒聊的情景。

  4 嘗試聽出音樂的主要主題,並哼一哼:

  (1=Ba2/4)5 | 5 55 5 | 5 55 4 | 71 23 | 5 22 6 | 2 22 6 |2 22 71 |2345 6712 | 3 55|

  5 教師可以適當再對音樂作一個詳細的描述:這首曲子中運用了許多小倚音,生動逼真地刻畫了一群嘰嘰喳喳、喋喋不休的快樂婦女的音樂形象。在接著的其他段落中,樂曲以這一主題為基調,頻繁地採用倚音、波音、顫音等裝飾音技巧,使音樂顯得細碎活躍,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婦女快活的說笑聲。同時,樂曲還採用頓音、重音等演奏手法,進一步突出了婦女說笑聲中各種不同特點的語言音調。

  6 聽音樂讓學生模仿曲子了的場景,並嘗試寫曲式結構。

  讓學生展示他們所知道的“波爾卡”音樂,並做一定的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