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學習力的翻轉課堂教案設計論文

基於學習力的翻轉課堂教案設計論文

  一、引言

  在當今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年代,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電子學習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小學生的課內外學習中。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以一種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嶄新面貌出現在教學變革的舞臺上。翻轉課堂迅速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教學變革,並進入多國政府推動當地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檔案中。尤其是可汗學院開發的“大規模網路公開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簡稱“慕課”(MOOCs)的崛起,基於資訊科技的學習受到更多學校和學生的青睞與熱捧。我國重慶江津聚奎中學、山西新絳中學、山東省濰坊昌樂一中、上海古美高中、溫州第二中學、青島實驗中學、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等積極實踐翻轉課堂,並衍生出家校翻轉、校內翻轉、課內翻轉等諸多的“翻轉”嘗試。翻轉課堂翻轉了課堂的時空與教學結構,為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可是否能成為“解放學生學習力的革命”,還需要進行理性的思考與科學的實驗。但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翻轉課堂在學校教育中的勃興,與此相關的學生學習力問題亦將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學習力的內涵

  21世紀以來,學習力被引進教育領域,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並被看作是生活在21世紀的人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每個人生存的最大資本。那麼,什麼是學習力?蘇格蘭的邁克傑屈克(B.J.McGettrick)提出了學習力的“雙螺旋結構”理論。其一是反映學習者的意願的學習態度、情感、意向、動機、價值觀;其二是反映學習試圖達成的結果的知識、理解和技能。有研究者梳理國內外關於學習力的認識後發現,人們對學習力的認識和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即學習力作為一種蘊藏於人腦中的潛能,是能得以開發與培養的終身學習之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新力的總和;是學習的總量、質量、存量、流量和增量的綜合體現;是創造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源動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以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的狀態和過程的能力等。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與學校教育的特殊性,我們可以將學習力理解為: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來獲得知識和能力,以促進學習品性不斷提升的動態能力系統,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強弱的尺度,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轉化力和學習創造力的總和。

  三、不同學習力要素對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需求

  (一)不同學習力要素的學習表現形式

  學習動力是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包括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兩個方面。其中,內在動力來源於個體對知識的需求和興趣,即“我要學”;外在動力來源於外力作用下產生的學習需求,即“要我學”。這兩種驅動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並不是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內在動力,而是外在動力“要我學”。學習毅力是學習主體的持久力,是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形成的學習意志品質,依靠的是個體的自覺控制。學習毅力往往受學生年齡階段、性格型別以及認知發展水平的影響甚大,對處在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小學低中年級學生來說,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學習需要的微課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保持長久的注意力,顯得尤為必要。學習能力是指學習主體不斷獲取新知的能力,解決的是“怎樣學習”的問題。只有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策略和技能,才能有效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水平。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透過資訊科技資源平臺或網際網路絡,及時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與線上服務,是保證學生課前學習質量的關鍵。學習轉化力是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解決的是“學以致用”的問題。學生學習轉化力在課中和課後作業中都可能發生,是深度學習和內化學習的主要依據。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有結合課外的影片資源和課堂的教學材料,變革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學習創造力是基於前面四種能力基礎上的能力發展,指學生在掌握內化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的新發現和新創造。對學生的學習而言,課堂中自主權力的迴歸,自主合作探究與分享等學習方式的轉變,都為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提供了基礎。

  (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是由教師提供教學影片,學生透過自行觀看教師事先錄製好的教學材料,學習知識點和操作技巧。在教學中,翻轉課堂藉助資訊科技支援,透過多媒體電子教材、微影片、課堂互動系統、講評系統、學習終端、學習平臺、討論、評測等開展相關教學。在課前,要解決的是學生“知道是什麼”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是透過觀看影片微課程、自主學習和針對性的課前練習等形式進行的。其內容為基礎知識的學習,旨在初步完成知識、技能等的掌握和理解。這在學習中屬於淺層學習水平,學生是被動依賴和服從教師控制的,關注的是課程內容資訊的記憶和複製,容易產生資訊孤立缺乏聯絡的狀況,因此知識被遺忘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但課前的學習,能夠對教學內容形成整體性的認知與對問題的關注,有利於課中學生的探索與發現。但也面臨如何保證“先學”的效果、如何解決“先學”中遭遇的知識困境、如何設計安排“先學”中的互動等問題。在課中,要解決的是學生“明白為什麼”的問題。學生是透過教師講授、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成果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的.。其內容為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學生課前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促進知識的內化、總結和反饋,旨在內化知識與技能,並實現知識的創生。這在學習中屬於深度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是由自己控制的,他們能夠理解學習的過程,而教師則作為學習的推動者、指導者以及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學生透過積極主動展示自己的理解而產生知識,這些內容被記憶和加以整理編碼並建立概念化的模型和框架。但也面臨如何基於學生的差異開展教學、如何在互動合作過程中實現教學公平、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等問題。在課後,要解決的是學生“學會怎麼做”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透過總結、完成課後作業,並觀看影片微課程準備新課,透過鞏固總結課堂知識、習得課程內容與價值,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這在學習中屬於內化學習水平,教師變成了嚮導、鼓勵者、朋友和協商者,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廣泛的聯絡,並生成智慧。但也面臨教師如何確保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如何保證知識的實踐應用價值等問題。顯然,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引起的教學結構的改變,為學生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習提供了可能與可行性的路徑。如圖1所示,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追尋的“知道是什麼”、“明白為什麼”和“學會怎麼用”的邏輯路徑,將課前的“線上學習”與課中的“在場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將課程呈現的正規化從“內容+學生+講授者”轉變為“問題+問題解決者+指導者”,強調的是學生學習力水平的發展。

  四、基於學習力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適應學生知識內化的基本原理

  學習是人類一項基本的、習得性的功能,不是簡單的資訊加工過程,而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現出外顯的行為”。有批判者認為,“當前大家所提到的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學流程,分解了知識內化的難度,增加了知識內化的次數。但不能翻轉的是知識內化的基本原理,即人類如何學習的基本原理”。

  (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人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如果沒有注意,沒有熱情,沒有投入,就不能習得。在課前的“線上學習”、課中的“在做中學”,以及基於早期學習經驗的環境中,教學的發生是以學習需求為基礎的。“教育的核心問題在於,是透過教學讓學生記憶資訊以透過考試,還是透過教學為學生創造一些經歷,讓學生透過參與、經歷而學習?”教師需要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思考如何避免學生學習力出現的動力不足、毅力疲軟、能力貧乏等問題,尤其是根據不同性別、年齡、學科內容等差異,著手透過一系列的內容、形式與手段,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指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微課程為載體的翻轉課堂教學內容具有時間短、目標明確、可反覆學習等特點,但教師不能忽略知識之間的聯絡,還需要引導學生依據影片資料中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求,查閱資料,尋找問題,掌握相關知識。儘管如此,課前的學習還是基礎性的內容,是為課中的教學做準備的。由於學生學習水平與方法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方法、技術上的指導。

  (四)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為學生的線上學習提供及時幫助

  翻轉課堂儘管以計算機資訊科技為媒體,但與網路影片課程不同,翻轉課堂離不開教師的導學與支援。儘管學生課前學習的知識屬於片段性的碎片化的知識,或者是整體課程內容的概括,但對開放式的自主學習來說,不僅僅要預設學生影片學習所需要的相關文字材料,還要使用互動性較強的學習軟體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線上指導。面對學生在課前學習中出現的學習障礙和問題,國內有學校將課前學習的內容在學校進行集體“翻轉”,教師在一旁提供指導。這在翻轉課堂的實踐中,不失為一種好的經驗。

  (五)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為學生的課中學習創造條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課前課後一體化的教學,課堂的翻轉是為學生課中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提供可能。因此,與傳統教學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中主要起著教學行為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的支持者與幫助者的角色。因此,需要進一步開放課堂,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表現形式,以問題的解決為核心。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創新力。面對學生學習的特點、年齡、學習水平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教學設計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將個別學習者特徵的巨大差異縮小至足以確保教學計劃可行的程度。第二,鑑別差異性學習者的共同特徵。第三,提供一個適合那些學習者差異的教學設計。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要破解學習差異性問題,“趨同進化”的教學設計可以看作是一種重要的嘗試。

  五、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反思

  就教學設計而言,翻轉課堂是漸進式的、整體性的、開放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雖然面臨網路化教學環境的支撐能力與學生年齡特徵的限制、教學資源的研發、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學習適應,以及學段延伸等方面的挑戰,但其帶來教學意義的重大變革是不容置疑的。

  (一)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學習型共同體

  翻轉課堂所引發的教學變革充分發揮了教師、學生、家長、網際網路絡以及社會資源的作用,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和以“學習資源為中心”的支援系統,此三者形成了三維一體的學習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在場學習”都會得到“學習資源中心”和教師提供的支援;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課程,並利用網際網路絡以及影片媒體等形成的資源中心的力量,實現更有效的教學;而資源中心也會基於學生學習的需求與教師教學的需求不斷更新。

  (二)使教學更具有教育味

  與傳統課堂不同,翻轉課堂的翻轉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打破了教師講授唯一,學生死記硬背、強化訓練的被動學習狀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強調的:“教學生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對於一切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辦法來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過相類似的經驗,發生相類似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也如赫爾巴特所認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德行,即透過教育培養所謂“道德性格的力量”,他強調這些一定要“透過教學”來進行。

  (三)使教學更有創生的可能

  翻轉課堂使教師預設的“靜態”課程創造了諸多的生成空間,學生可以透過課前的學習生成諸多的疑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人性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和學習途徑,實現了資源共享。這無形中擴大了教學資訊量,學生帶著這些質疑進入課堂,更會加強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與知識的生成,真正還原課堂上教師教為主體與學生學為主體的地位,真正將課堂推向為學生成長進行建構的可能,課堂的翻轉也為學生在課前進行資訊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以及問題的生成等創造了條件。

  (四)擴大了教學生態圈

  翻轉課堂所發生的教學結構的變革引發了學生學習方式與結構的轉變,突破了傳統意義上以課堂為主陣地的空間格局,創生了超越課堂的新的教學的生態圈,使課堂逐漸延伸到課外,甚至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每一個空間。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域限,使學校、家庭、社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使學生的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一體化,放大了課堂教學的張力,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無限可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