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尚賢》的優秀教案設計

關於《尚賢》的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主題】《墨子》選讀——————《尚賢》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涉及的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及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2.分析作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用人原則。

  3.體會作者在本文中體現的“尚賢事能”思想,並思考其在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

  【知識梳理】

  一、課前預習

  1.讀準字音

  庶(shù)子闔(hé)門伊(yī)尹 庖(páo)廚 閎(hón)夭 D(jū)罔 承嗣(sì)

  2.掌握通假:今上舉義不闢貧賤(通“避”) 四鄙之萌人聞之(通“氓”)

  舉公義,闢私怨(通“避”) 美章而惡不生(通“彰”)

  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通“倘”)

  3.一詞多義

  眾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眾多,多)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一般的,普通)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使……眾多)

  本則是本失其所欲(根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本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樹根)

  逮逮至遠鄙郊外之臣(到)猶記周公之被逮(逮捕)鄙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邊疆,邊遠的地方)先帝不以臣卑鄙(淺陋)

  4.詞類活用

  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使動用法,使……眾多)

  必將富之貴之(富、貴都是使動用法)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富、貴、親、近都是使動用法)

  二、課堂互動

  1.文章開頭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觀點的?

  文章一開始就擺出核心觀點:王公大人治理國家,是否能夠透過崇尚、舉用德才兼備計程車來治理政事,是國家能否治理得好的關鍵。墨子說:“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其故何也?”治理國家的人都想要國家富有、人民眾多、刑罰政治治理得好,可是實際上往往是國家沒有變富而變得更加貧窮,人民沒有增多而有所減少,刑罰政治沒有治理好而一派混亂。這完全失去了治理國家者想要的,而得到了他們討厭的。

  主觀追求和實際結果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就不能不想一想:這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說:“是在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以尚賢事能為政”就是透過崇尚、任用有才德的人來治理政事。那些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們之所以達不到目的,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抓住尚賢事能這個根本。“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賢良”就是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備的人。“治厚”“治薄”,一般理解為治績多、治績少,籠統地說也就是治理得好、治理得不好。

  “務”就是事業、事務、緊要的事情。“眾賢”就是使德才兼備計程車眾多。這是墨子的進一步推斷:國家德才兼備計程車多,那麼國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備計程車少,那麼國家就治理不好。德才兼備計程車是國家治亂的根本。所以在高位治理國家的`人,他的最緊要的事情必定在於使德才兼備計程車眾多。

  2.墨子認為應該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

  墨子認為,人才是國家富足、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保證。他說:“現在的王公大人都想使自己的國家富裕,人口眾多,社會安定,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處處與自己的願望相反。原因何在呢?就在於這些王公大人不重視人才,不使用人才。”墨子明確告誡當政者,一個國家的人才愈多,國家治理得就越好,反之,治理得就愈差。總之,人才是社會治亂之重要原因。

  墨子指出,那些品德高尚、才華出眾、學識淵博的賢良之士是國家的財富,是江山社稷之輔佐。因而對這些人應當“富之貴之、敬之譽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