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的特徵》優秀教案設計

《中國建築的特徵》優秀教案設計

  一、 內容及其解析

  本課要學的內容《中國建築的特徵》是一篇自然科學小論文,其核心是總括說明我國建築的特徵,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是要掌握其文體特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的邏輯性和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在初中到高中的課文中,我們已接觸過說明文,本課作為自然科學小論文就是說明文的深度發展,即說明文重在“說明”,而說明性論文重在說明後的論述。因此,本課在本學科教學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有鞏固說明文知識、向縱深開掘論文知識、為今後論文寫作打基礎的作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說明順序以把握結構的邏輯性,並體會語言運用的準確性與嚴密性,解決這兩個重點的關鍵是要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方法是加強變式訓練。

  二、 目標及其解析

  目標定位:

  A.瞭解這種說明性論文的文體特點;

  B.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結構的邏輯性;

  C.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目標解析:A.瞭解就是指對論文與說明文的異同點要弄清楚;

  B.把握就是指對本文的思路及其思維的邏輯性要理清楚;

  C.體會就是指對有關句子中起修飾作用的定語的含義及其作用要能準確把握。

  三、 問題診斷與分析

  本課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把握作者思維的邏輯性。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加強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 教學支援條件分析

  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建立50週年的清華建築系去上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國建築的特徵》(板書課題)。

  作者簡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廣東省新會縣人。梁思成教授1923年就學於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解放後,歷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建築科學院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科學普及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等職, 1972年1月9日病逝於北京。

  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築教育事業,對建築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梁思成教授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並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鑑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築的設計工作,對建築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築和整理建築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築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解題

  題目“中國建築的特徵”,偏正短語。中心詞“特徵”,指事物作為標誌的顯著特色。定語邏輯嚴密,分為兩個層面:“建築”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宏觀,表現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築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二、整體感知

  問題1:本文屬於什麼文體?(科普說明文)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了哪些課文?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說明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出說明文與議論文、記敘文的不同點,以掌握其思維規律,為把握作者思路和文章結構作準備。

  1.本文3—13自然段的表達方式主要是什麼?(說明)內容是哪方面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建築特徵)起什麼作用?(介紹)語言特點如何?(平實、準確)屬何文體?(說明文)

  2、《說“木葉”》的表達方式主要是什麼?(議論)內容是哪方面的?(文學方面的看法:詩人們愛用“木葉”入詩的原因)起什麼作用?(找理由分析,透過感悟談看法)語言特點如何?(平實、穩健)屬何文體?(議論性隨筆)

  問題2:文章思路如何?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掌握論文寫作的邏輯順序,正確劃分段落,借鑑於作文中學會謀篇佈局。

  這篇說明文具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特點,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結構,便於讀懂課文。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1-2段:從地域分佈和歷史跨度方面說明中國建築的影響,可以看作是引論。

  3-13段:談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對中國建築方方面面的特點予以總括說明。

  3-19段: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中國建築的風格和手法,揭示為什麼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了談論的主題。

  最後一段,從古為今用的立場出發,提倡熟悉中國建築的文法和詞彙,在現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良的建築傳統發揚光大,可以看作是結語。中間兩部分,介紹特徵,探討風格,是學習的重點。

  問題3:作者將中國建築的基本特徵概括為九點。這九點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一)(二)說明中國建築的總體特徵。

  (一)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築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

  (二)講平面佈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築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築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

  (三)至(五)說明中國建築的結構特點。

  (三)從整體上介紹了中國建築的結構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樑的框架結構,並解釋了中國建築的力學原理,指出這與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從結構原則上是一樣的。

  (四)說明斗拱的作用,先給予一個描述性的定義:拱是弓形短木,鬥是鬥形方木塊,它們組合起來稱斗拱。它不但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樑交接處的剪力,還具有裝飾作用。

  (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紹中國建築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

  (六)介紹屋頂,指出它是中國建築中最主要的特徵之一,並在與其他建築體系的比較中,盛稱翹起如翼的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七)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築的特徵,指出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築是世界各建築體系中最大膽的,不但在大建築物中使用硃紅色,而且還大量用彩繪來裝飾木架部件。

  (八)介紹中國建築的裝飾部件,大到結構部件、脊吻、瓦當,小到門窗、門環、角葉,都具有很強的裝飾形狀或圖案。

  (九)說明中國建築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有色的琉璃磚瓦、油漆、木刻、石雕、磚雕等,無不盡顯中國建築的裝飾特徵。

  九大特徵精要地概括了中國建築的特點,既有形象生動的描述,也有理論層面上的解釋,給讀者一個明晰的印象。

  然後,作者提出了中國建築的文法問題,從更深層次上探討了中國建築的組織風格。這種風格,既有一定之規,有一定的約束性,表現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靈活創新,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造極不相同的型別,表現出千變萬化的一面。作者以詞彙和文法為喻,說明了建築的'文章'的構成原理,並進而與世界各民族的建築相比較,說明中國建築一直堅持木架結構法,並把它發展得盡善盡美,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最後,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築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指出同一性質的建築,各民族建築語言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心理,體現出不同的文化特點。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築風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詞彙為新中國的建築事業服務。

  問題4: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中的哪幾項?

  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並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徵有:(二)平面佈置,表現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了中國建築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築中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六)屋頂,斜坡飛簷是中國建築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硃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築鮮明的特色。

  問題5: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是按什麼順序展開的?

  1、由整體到區域性

  2、由主(結構)到次(裝飾)

  三、疑難問題探析

  問題6: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築的'文法'?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築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築的'文法',是中國建築幾千年來形成並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築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一定之規,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現在具體的建築上,既表現出中國建築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

  問題7: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築的‘詞彙’”?

  作者在文章中說的“詞彙”是指建築的材料。這是比喻的說法。中國建築中如一軒一樓等那些相對獨立的建築個體,如同“詞彙”遵循“文法”構成文章一樣,它們能遵循中國建築法式組織起來,形成建築的整體。

  問題8: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築之間的可譯性?

  這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築的功用或主要效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一樣。所謂的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築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形式解讀出來。

  四、課文總結

  本文從整體上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件來安排文章的大框架。在主體部分採取先分後合的說明順序。先分說中國建築的九大特徵,再合說中國建築的風格和手法。即使是一個小的段落,也是精心安排結構。因而,整篇文章顯出謹嚴的結構美。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中國建築的特徵》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語文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