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範文

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師生蒐集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作好準備。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匯入,激發讀書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

  2、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

  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什麼是生命橋?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邊讀邊思考: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分組討論。

  三、全班彙報交流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朗讀。

  2、指名認讀生字。

  3、交流:

  ⑴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 什麼地方最令你感動?

  透過交流,學生要對課文內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從兩方面想:一是骨髓對小錢的重要;二是在餘震中臺灣青年捐獻骨髓,李博士抽取骨髓並連夜趕往杭州為小錢做手術。

  四、指導朗讀

  人們救助小錢,是源於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從文中那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到這種愛呢?

  1、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讀一讀,說說理由。

  2、同桌交流:

  同桌之間讀一讀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3、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預想:

  ⑴ 最後一段:

  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這是一種感動。)

  ⑵ 第五段:

  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裡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發生的時間很突然。餘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餘震中,還要進行著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⑶ 第二段:

  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⑷ 第四段:

  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很令人感動。)

  ⑸ 描寫李博士的句子和段落。

  五、總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救助小錢的過程中,人們用情、用愛,編織了多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讀課文,去體會人與人之間這美好的感情!

  六、抄寫生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抄寫內容。)

  第二課時

  一、繼續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預想:

  ⑴ 捐獻骨髓的那位臺灣青年:

  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於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願,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願捐獻骨髓。而這位臺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願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餘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並且他不顧親人的安危來為小錢捐獻骨髓。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出示地震的圖片。)

  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靜靜地趟在病床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小結: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 他還會非常感謝李博士:

  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從臺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並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為小錢作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李博士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徵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理解奔波一詞。提問:李博士為什麼要奔波十幾個小時呢?

  (出示地圖看臺灣和杭州的位置,解釋到香港中轉的原因。)

  (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在《愛的奉獻》的旋律中有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補充閱讀材料,加深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補充材料的片段。

  2、學生自己閱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這篇文章後找出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援。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人關心、愛護這小錢,奇蹟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麼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想象拓展,指導寫話

  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小錢會對那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1、學生自己寫。

  2、指名讀,評價,修改:

  評價應著眼於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

  1、你現在是怎樣理解生命橋的?

  2、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也許僅僅需要說一句溫暖的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設計】

  杭州 臺灣

  小錢──愛心──年輕人 李博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