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觀察指導式教案設計參考

《我愛故鄉的楊梅》觀察指導式教案設計參考

  《我愛故鄉的楊梅》觀察指導式教案設計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具有指導閱讀和寫作的雙重任務。教學本課應該緊緊圍繞怎樣觀察事物的單元重點訓練專案,透過觀察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課前自讀,感知觀察

  常言道:有的放矢。學生課前自讀,不能沒有目的地讀,應該是心中有的。可設計如下問題:

  1.課文是寫什麼的?主要寫了哪幾個方面?

  2.哪一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楊梅果有什麼特徵?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和記敘的?

  4.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二)課內自讀,學會觀察

  1.抓住特點觀察

  作者為了讚美楊梅樹,抓住它的枝、葉、果的特徵進行觀察。

  如寫楊梅樹的枝和葉,用了四季常綠、一片片、狹長等詞語,以及吮吸、舒展、歡笑等人格化的動態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楊梅樹的外形美。

  再如為了讚美楊梅果,作者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經過多次細緻入微的觀察,從形狀、顏色、滋味三方面突出了它的特徵。

  形狀: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柔軟

  顏色:淡紅→深紅→黑紅。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2.突出重點觀察

  作者寫了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其中重點觀察了楊梅果,這段內容寫得十分詳細,是課文的重點段,而寫楊梅樹僅用幾筆帶過,做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3.按順序觀察

  作者觀察楊梅,先從整體上觀察(楊梅樹),後從部分(楊梅果)進行重點觀察。根據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文章的思路,全文可分三段:

  作者讚美故鄉的楊梅,是為了表達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因為作者在觀察和描繪時,能抓住特點,突出重點,並做到了言之有序,才使得文章言之有物,很好地表達了中心。這樣,學生不但領會了課文的思想內容,還學到了不少的寫作知識。

  (三)課後習作,指導觀察

  在學生領悟了課文的觀察方法後,應該趁熱打鐵,指導學生進行實物觀察和寫作訓練,更好地鞏固、運用觀察,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習作訓練時應該注意:

  ①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果樹進行觀察並仿寫。

  ②在仿寫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創新,如既可寫植物,也可寫動物,還可以狀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