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彈性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

有彈性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彈性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體的彈性,獲取相關的科學經驗。

  2.瞭解人們生活中廣泛利用有彈性的物體,知道它們的用途。

  3.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床、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長皮筋等。

  2.家長準備:尼龍襪、彈簧、皮筋、鬆緊帶、海綿等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體的彈性。

  1.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材料嗎?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發現。

  2.教師:你們剛才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3.教師:請你再玩一玩,看看這些東西會不會改變形狀?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改變的?是怎樣改變的?(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方法探索讓物體變形,可以讓幼兒合作進行改變形狀)。

  4.教師:你又有什麼新發現?變形的物體能復原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復原的?請你來試一試,在試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進行介紹。

  5.教師小結:有些東西用力拉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鬆,它又能變回來了,這樣的東西就有彈性。

  (二)在活動室內尋找有彈性的物體。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材料,活動室裡還有沒有東西有彈性呢?請你去找一找。

  2.教師:你發現哪些東西有彈性?你是怎樣做的?

  3.教師:現在小朋友用力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4.教師:你是怎麼發現和感覺到的?

  (三)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生活環境中物體的彈性。

  1.教師:請你到室外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

  2.引導幼兒在室外尋找、區分並講述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並說說是怎樣發現的。

  3.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

  (四)討論彈性和生活的關係。

  1.教師:有彈性的東西有什麼用?如床墊為什麼要做成有彈性的?跳高架下為什麼要放置海綿墊?衣服袖上為什麼要裝鬆緊帶?

  2.教師: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有彈性?回家後再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記得把彈性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哦!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請幼兒觀察每種物體下落時的形態是否一樣。

最近訪問